李鶯潔
【摘要】初入高一的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認知基本上是處于淺層理解、機械記憶和簡單應用的層面上。然而高中物理對抽象的邏輯思維以及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等能力的要求較高,對于一個物理概念、定理、定律、過程等的理解往往必需要弄清弄透,否則物理學習就會受阻。這種初、高中物理學科知識及要求客觀上存在的“臺階”現象,使得許多高一同學一時難以適應,無法跨越。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物理學習失去信心。
【關鍵詞】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
一、要充分發揮緒言的教育作用,激發物理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對學好物理的重要性。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其方式方法和策略較多,其中有一點,筆者認為緒言課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視。在以往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對緒言教學的重視不夠。其表現為或簡單地介紹、或斷章取義,只介紹物理學習的方法、或干脆不講讓學生們自己看看了之。如此處理,緒言課應有的教育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其實,緒言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概括地、形象地展現了物理學的廣博和深遠以及它對科學和社會的重要作用。加之一些有趣的物理實驗,有的實驗結果和同學們的生活經驗大相徑庭,易形成強烈的認知沖突,這對于激發學生物理學習、探索的志趣和積極性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緒言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功能絕對不能低估。本學期,筆者花費兩課時的時間完成了緒言的教學后,又讓同學們以《緒言感悟》為題,寫了一篇學后感,收到了較好的反饋效果。
二、要充分發揮作業評語的教育功能
批改作業是每一位教師常規教學工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不同的教師對作業評語的處理卻不盡相同,其教育效果亦千差萬別。初入高一的學生,在完成物理作業方面往往困難較大,不是做不對,就是書寫不規范,可謂是漏洞百出。如不善加引導,久而久之,學生可能會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沒了自信。因此,及時地引導、啟發和激勵學生就顯得尤為必要。而作業評語如果處理得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感化、啟發、引導、激勵與鞭策學生,使學生受到鼓舞和教育,幫助學生找回自尊和自信,獲得前進的動力和勇氣。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曾嘗試著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用短短幾行傾注“師情”,體現“愛心”,充滿期望的話語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流,收到了較好的反饋效果。
三、要加強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直觀教學策策略的運用
初中學生在認識事物過程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然而高中物理對抽象思維程度要求較高。因此,高一學生開始學習物理時很不習慣,感到物理難學。為了適應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在高一物理教學過程中應加強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直觀教學策略的運用,即從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和演示實驗中引出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能從生活實例,實驗演示現象中進行分析、推理、判斷,以致獲得結論。并輔以模型、多媒體等形象化的教學手段,使抽象思維形象化,從而達到其主要思維由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目的。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親自體驗一下,通過鼓掌(一個巴掌拍不響)、扔出去的物體不再受手對物體的作用等過程的分析即可深刻理解力的相互性、物質性和同時性等內涵。在處理物理習題的過程中,讓同學直觀體驗相關的物理情境,對物理規律的理解也同樣十分重要。
四、教學過程中要有效地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訓練和指導
剛升入高一的同學,多數還是沿用初中的學習方式、方法,僅僅停留在單純的“聽”、機械的“記”、死記硬背的“練”的層面上。沒有提前預習的學習習慣,做作業前不看書、不復習,而是做不下去了才想起來看看書和筆記或與同學交流,沒有獨立思考的過程。而且,大多數同學認為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便完事大吉,不重視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學習和掌握。有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訓練和指導。筆者在緒言的教學中便就高中物理的學法進行了有效地滲透:要求學生首先要學會模仿,即要學會模仿老師和課本上的語言,解題思路,解題范例以及科學家對待事物或事件的態度和方法等;其次要養成勤思勤總的學習習慣,即在學習過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提高自己的悟性;再次要注重實踐與交流,即要求學生抱著研究的態度去做題、理論聯系實際,動手加動腦,經常地與老師和同學進行研究與交流,在交流中地反思,在在反思中提升。
總之,如何解決高一物理學習的這種“臺階”現象,幫助學生順利過渡,方式、方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針對不同人的具體情況可采取不同的策略,相信廣大一線的物理教師們都在積極地探索與嘗試著。本文所述,只是筆者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點滴體會,權作引玉之磚,愿與大家共同探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