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平
在上海外灘老碼頭灰白色調的展廳里,一面展墻上展示著1000件舊內衣:有16歲少女人生的第一件內衣;有女生為了男友買的制服內衣,是愛情的證據,現在卻不再需要。
每一件內衣背后都有一個故事,這些故事被寫在了信箋上,連同舊內衣一起被郵寄到氧氣工作室。1000位內衣主人的手寫心事被貼在墻上,人們可以帶上耳機,聆聽這些獨白。
這是內衣電商平臺氧氣內衣舉辦的“內衣心事博物館”展覽。氧氣內衣App在2014年6月上線。通過場景化描述的方式售賣內衣。目前,氧氣的下載量為200萬,每天穩定訂單達到300件,客單價500元以上,隔月留存率40%,并已完成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與其他電商不同,氧氣內衣從來不做打折促銷,只持有少量SKU。盡管沒有產品,但卻把每一款代理產品烙上“氧氣”烙印。“消費者因為認同氧氣這個平臺才產生了購買”創始人徐黛妮這樣說。氧氣內衣實際上做的是“撩妹的生意”,在宣稱產品為王的時代,把與妹子們建立信任與情感共鳴放在了首位。
氧氣內衣的做法或許更符合未來消費者的口味——先認同,再消費。
顏值即正義
在電視劇《太陽的后裔》里,男主角騙女主角自己踩到了地雷,女主角上當后真情流露。這一劇情破了當天收視紀錄,一大批妹子叫嚷著男主角演員宋仲基是“自己的老公”。
有網友評價說,同樣的橋段,要是換成趙本山的臉,你還能叫出“老公”?
這當然是一個段子,但也說明了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消費者不再只是滿足于產品功能性,換句話說,同樣的功能,好看就是唯一的競爭力。
那么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怎樣的設計才能達到最大的美感?氧氣內衣App提供了一套“造美”方法論。
氧氣內衣的界面采用“瀑布流”的網頁設計方式,將所推薦的內衣圖片以雜志的風格呈現出來。一款內衣和高跟鞋、書本、香水以及珠寶等等配件搭配在一起成為一張方形圖,冠以約會、假日、工作等不同主題,并附上一段文字。用戶選擇內衣的過程,就如同在翻閱一本時尚雜志。如果用戶被文字和圖片打動,可以直接點擊購買。
每一款產品都用場景化地方式描述,將產品放在用戶生活或向往的場景中拍攝。徐黛妮對內容的形式有著嚴格的把控。所有的文字都運用聚焦鏡頭的描寫角度進行寫作,通常是一個女性生活場景的小片段。為保證內容的具象性,編輯會稍有介入,比如需要以花為主題描寫內衣,氧氣的編輯就會把這個題目給花藝師,這樣寫出來會更有生活基調。用圖片營造的生活方式刺激讀者的購買欲,而不是產品本身。
例如,419那天氧氣制作了一個專題,誘惑的圖片配以文案“在你眼里我是一場游戲,你玩味撩起,從未認真。這次就換我導演這出戲,綁你在局促的二人空間里,把綿長的寂寞還給你”,后面一款款充滿情趣的內衣推薦,與文字相得益彰,引發購買欲。
目前負責內容的團隊由“1+N”的形式構成,氧氣設置一名主編,負責對選題進行把控,此外還有一批“后宮寫手”,大多數是自媒體、設計師、喜歡旅行的姑娘。挑選寫手的要求是“文字要有畫面感”。
新款內衣到手后,主編即會針對內衣的款式、顏色進行分類,將同一種調性的款式拍下來傳給寫手們,讓其創作。
“我們的文案會呈現出一種強烈的電影場景化的效果,描述在什么環境下,一個女生在干什么。”這樣的文字更有代入感和穿透力。
在整個頁面設計上,徐黛妮堅持單段文字不能超過6行,以宋體小五號居中的方式展現,以保證大量的留白,形成氧氣獨有的簡約清新感。
徐黛妮還記得,在氧氣上線的最初,有投資者吐槽氧氣的UI過于小清新,太清淡,黑白灰的基調吊不起用戶胃口,認為賣內衣就要香艷。徐黛妮沒有接受改版的意見,因為氧氣內衣的用戶是女性,期望打造的是一種“獨立女性取悅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不需要用男性視角來呈現。
整個團隊的運營方式和時尚雜志很類似,定期的選題會討論當下流行的熱點,然后結合熱點來進行產品的推送。例如夜跑族很火,內容團隊就會制作幾期有關于這類話題的文案,售賣運動內衣的同時向用戶推薦這樣的生活方式。
氧氣的更新時間固定在每晚19-20點左右,徐黛妮把這個時間定義為結束了一段工作,可以享受生活的時刻。“氧氣粘住用戶的是內容而不是價格,這是比較良性的循環,不用擔心現金流會貼進去多少,用戶只會越來越認可你,會養成習慣過來看看。”購買也變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尋找有故事的女同學
戚戚是杭州的一名大學生,平時運營自己的微店,售賣手工烘焙產品,并擅長拍攝。她還有一個身份——氧氣內衣體驗師。
內衣體驗師這個職業脫胎于氧氣平臺“姑娘”頻道。顧名思義,用戶切換到這個欄目,會發現滿屏幕都是姑娘曬的“內衣真人秀”。
“姑娘”頻道上線的第一天,就收到了200份內衣“簡歷”。但用徐黛妮自己的話說,“公司文化太裝”,因此對用戶提交的圖片有很多要求,最后只有十幾個“姑娘”幸存下來。
那時候的甄選標準幾乎是百里挑一。“別人都不相信這些內衣展示是用戶自己拍的。”后來,徐黛妮把標準降低了一些,“姑娘”也就多了一些,到現在大概有500多個。
“我們需要的是性感女生,但這個性感是偏向于自信和個性,而不是一味追求裸露。”徐黛妮介紹,體驗師的首要標準是自信,拍攝的照片要有故事感,這才能為推薦內衣加分。
每一批新款內衣都先送到氧氣的內衣體驗師手上,體驗師通過不同的方式拍攝穿著內衣的照片,最終呈現的圖片類似精致的買家秀。
一旦競選上內衣體驗師后,每拍攝三套內衣,就能夠獲得一套免費內衣體驗的權利,這樣一來,盡管平臺上出售的內衣價格稍高,但姑娘們仍有機會穿上氧氣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沒有多余購買力的女性用戶們,提高了用戶互動和使用黏性。
在另一方面,內衣體驗師的存在把氧氣平臺往社區的方向推動。其中一些內衣體驗師漸漸地有了自己的粉絲,成為了氧氣平臺上的“網紅”,由她們來引導其他用戶的消費和狀態塑造。
社區的活力來自于不斷地內容和穩定的氣氛,內衣體驗師就像不斷涌進的活水,讓社區保持活力。但徐黛妮堅持不開放UCG,所有話題都要經過編輯的審核。“堅決不做每天討論老公、婆婆、兒子的社區,每天討論生活瑣事話題的用戶不大可能是我們的留存用戶”。
但氧氣還是保持了一些輕社交屬性。用戶可以自行發起話題并評論互動,同時也可以給喜歡的評論點贊。氧氣也會提供產品作為獎品獎勵給評論點贊數最高的用戶。
做電商最缺流量,不同于其他App瘋狂似的推廣,徐黛妮對于推廣一向謹慎。團隊每天都會拒絕很多“營銷大號”的推廣合作,而是采用更軟性的“達人”模式來進行運營。
氧氣內衣的第一次用戶量爆發就來自與和微博紅人“貓力”的合作。這個1989年出生,一畢業就窮游世界的女生在微博上有200多萬粉絲,關注她的人都是對精致生活有向往的用戶。徐黛妮通過朋友找到貓力,讓貓力穿著氧氣上的產品拍了一組照片,在微博上造勢。產品和紅人的契合度高,收獲了上萬粉絲。
不打折也惹人愛
氧氣內衣采用的是品牌代理模式,徐黛妮每年都會去歐洲參加內衣秀,與品牌方洽談合作目前氧氣的合作品牌商達100多個,主要的合作商有40家左右。
長期以來,礙于商場的高成本和價格因素,有些定位中產階級的品牌難以進入中國的市場,要么是商場千篇一律的展示難以凸顯品牌價值,要么是700-800元的定價在中國內衣市場不尷不尬,消費者接受度小,氧氣的出現正好成為了品牌傳播的路徑。
徐黛妮對簽約品牌的要求是此前沒有進入中國市場,氧氣是其唯一代理。代理品牌的利潤是氧氣盈利的主要來源,現在氧氣的毛利率大約在60%。
氧氣內衣從來不做打折促銷,“國內90%的消費都是發生在打折的時候,而國外30%都是發生在新品推出的時候,目前國內消費價格還是主導的因素,但是總會有一個轉變,消費者的追求會升級。”徐黛妮認為氧氣正在推動消費形式的升級。
升級體現在服務的多樣化上。
比如線下體驗店氧氣內衣工作室。用戶通過預約的方式一邊喝咖啡一邊進行試穿,并有專業的“內衣獵人”提供意見。再比如各種新線下互動活動,就像剛剛結束的氧氣內衣心事博物館活動。氧氣回收來自全國的舊內衣,然后經由設計師之手做成展覽。
這樣的做法同樣是為了和用戶建立更多直接的聯系,傳統的零售是用產品和價格來吸引消費者,而未來的趨勢是想盡辦法讓用戶覺得這個品牌親近和值得信任。
氧氣內衣正踩在了這個趨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