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母乳喂養要持續一年半至兩年。但現實生活中,每個家庭給寶寶離乳的時間不盡相同,有的早,有的晚。無論早晚,離乳期都有必要給寶寶足夠的營養支持!
6個月前離乳
此階段寶寶營養需求
出生6個月內寶寶最理想的食物是母乳,只要能堅持母乳喂養,嬰兒就能夠正常生長發育。這是因為母乳能滿足寶寶這個時期的營養需求,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維生素等,尤其是含有許多免疫活性物質,可提高寶寶抵抗力,還含有低聚糖,對寶寶腸道益生菌的生長有促進作用。
營養建議
但如果媽媽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用母乳喂養寶寶,離乳時有以下建議:
1.首選嬰兒配方奶粉喂養,不宜用非嬰兒配方奶粉或液態奶直接喂養寶寶。
2.選擇適合寶寶的奶粉,常見的奶粉有以下種類:
早產兒奶粉:適合早產兒與出生體重在2500g以下的寶寶
無乳糖奶粉:適合乳糖不耐受或腹瀉1周以上的寶寶
適度水解蛋白奶粉:適合有過敏體質、對奶粉輕度過敏的寶寶
完全水解蛋白奶粉:適合嚴重過敏、對動物/植物蛋白過敏的寶寶
如果寶寶大便不好,可以選擇低聚糖含量高的奶粉等等。
3.轉奶時機最好在寶寶身體、精神狀況好時,避免其他因素干擾導致轉奶不順利。
4.給寶寶換為奶粉后,要養成喝水的習慣,因為奶粉中礦物質含量比母乳高,多喝水有利于代謝多余營養素。
6個月~12個月離乳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嬰兒添加輔食應從6個月開始,因為此時寶寶體內儲存的鐵已經不能滿足自身需要,母乳又是貧鐵食物,所以需要添加輔食來保證營養的供給。4月齡后唾液腺逐漸發育完善,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中的淀粉酶也逐漸增加,消化淀粉類食物的能力增強。但每個寶寶生長發育的情況不同,所以最終應根據寶寶的具體表現來判斷什么時間添加輔食,但最早不能早于4個月,最晚不能超過7個月。
此階段寶寶營養需求
奶液每日600~800毫升;谷類每日40~110克(根據寶寶咀嚼能力選擇米粉、顆粒面、面條、面包、饅頭、餛飩、粥等);蔬菜水果每日各25~50克;雞蛋黃或雞蛋每日1個;魚禽蓄肉每日25~40克;食用油每日5~10克。
營養建議
離乳不能與添加新輔食同時進行,離乳期間不建議添加新的輔食;
離乳期間如果寶寶不喜歡吃奶粉,只吃輔食,應減少添加量或停喂輔食,因為1歲以下寶寶應以奶液喂養為主。
1~2歲離乳
1歲后寶寶的膳食結構與1歲前有很大不同,應以吃飯為主,吃奶為輔,每日餐次為三餐三點,但很多寶寶需要小半年的時間來適應,所以媽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喂養。
此階段寶寶的營養需求
奶液每日350~500ml;谷類每日100~150克(適當增加粗雜糧,但最多不能超過總量的五分之一);蔬菜水果每日各150~200克;蛋類魚禽蓄肉每日100克;食用油每日20~25克。
營養建議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大,逐漸有了自己的飲食偏好,尤其在離乳期寶寶挑食現象可能更嚴重,只要不是偏種類的挑食(如所有綠葉菜不吃),不必強迫寶寶必須所有食物都要吃,世界上沒有不可替代的食物。
寶寶喂養不要太過量化,可根據寶寶的胃口進行調整,飲食是否滿足寶寶生長發育需求的金標準就是寶寶生長發育情況。離乳期間奶量暫時不夠家長也不用太緊張,給寶寶一個適應的過程,不要為了達到量而強迫寶寶喝奶,避免寶寶因此抗拒吃奶。
母乳如何轉奶粉喂養?
母乳轉奶粉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主要表現兩個方面:奶嘴的適應和奶粉口味的適應,不要突然就由母乳直接轉變為奶粉。
1.選擇一個母乳實感的奶瓶,奶嘴吸吮力度和吸母乳相近。
2.2.媽媽將母乳擠在奶瓶里,讓寶寶先適應奶嘴。
3.寶寶適應用奶瓶后再開始由母乳轉為奶粉。剛開始轉奶時,可以采取先給寶寶喝母乳,再搭配喝配方奶的方法。例如,當寶寶喝完母乳還想繼續吃奶時,給寶寶泡30毫升配方奶,以逐漸適應配方奶的味道。或者,可以先一天減少一次母乳喂養,用配方奶代替,等寶寶適應數天后,再減少一次母乳喂養,從而逐漸過渡到全部奶粉喂養。
4.不能用母乳去沖調奶粉,這樣一是會改變營養素比例,使吸收率會下降;二是過高濃度會給寶寶胃腸道及腎臟帶來負擔。
換為奶粉后寶寶便秘怎么辦?
便秘分為器質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兩種,寶寶常見的便秘一般是功能性的。排除疾病及藥物影響,主要有6種情況:膳食纖維攝入不足;食量過小,攝入不足;飲水量不足;腸道菌群失調;排便不規律;運動量少。
針對不同情況家長需采取相應措施
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建議選擇低聚糖含量高的奶粉,如果寶寶已經開始添加輔食,要注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
食量不足需找出食欲不佳的原因,逐步改善。
少量多次喝水。理論上六個月以前的喝母乳的寶寶不需要單獨補充水分,但如果由于環境、地域、季節、疾病等原因出汗、失水較多或發現寶寶小便變黃,還是需要適量補充白開水。
腸道菌群失調除了補充益生菌,膳食纖維的攝入也很重要。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家長幫助寶寶適量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