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是學校管理的核心問題。在學管理中怎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是—個讓管理者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從教師的需要入手,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受感情、理智、欲望和需要的支配,未滿足的需要是人的行為起點,是積極的源泉。因此,管理者必須從教師工作的特點出發,利用教師的社會和個人的心理因素來激勵他們的行為,全面分析教師的各種未滿足的需要,包括自尊榮譽、創造成就、進修提高等精神需要和工資待遇等物質需要,誘發積極的動機,采取有效的措施,正確的調節處理精神的需要,合理的滿足精神的正確需要,激發他們產生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從而煥發精神的積極性,并保證他們積極性的正確方向和持久性。
二、激發引導教師動機,提高教師積極性。
動機是引起、推動并維持人的活動,以實現一定目標的內部原因,它是引起行動,保持行為,把行為指向一個特定目標。要想激發教師的動機,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就要在教師工作中,通過生動的教育活動,教育教學工作的多樣化、豐富化,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新穎性,使教師能為獲得成就感、貢獻感、責任感、趣味感等內心滿足而努力工作。與此同時,也要注意教師間接動機的激發。
三、采用多種激勵方式,調動教師積極性。
激勵是用誘因來誘發和激起有目標指向的行為。在管理中激發和保持教師積極性都離不開激勵。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對教師的管理是極其重要的,對人的管理不能簡單地理解對人的約束,管人雖有對人施加約束影響的含義,但決不能與目標管理約束劃等號。對人的管理、實質在調動人的積極性,合理組織人才。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并使個體的人從中得到自身的發展。所以激勵是調動人工作積極性的主要動力,激勵能使之實現既定目標,不斷提高效率。
四、健全的規章制度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保證。
建全的規章制度能使教師工作有章可循。健全合理的規章制度,這些制度能使教師有明確的行為規范,能保證學校各項活動的正常秩序和組織紀律,能提高工作效率。教師的工作只有健全的規章制度才得到公正的評價。教育評價功能是發揮導向激勵的作用,評價不是為了證明結果,而是為了改進過程,公正的評價通常令人心情舒暢,煥發工作熱情。教師得不到公正評價時體現不了多勞多酬,按勞分配原則這樣就使教師產生一種不公平感,使多勞的教師就會受到挫傷,產生不穩定的情緒狀態,使人工作不安、消極,從而助長了一批懶漢的滋生,致使工作形成被動,滯后不前的現象。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學校管理工作中,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潛心對教師積極性心理進行分析,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激發和保持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作者系民權縣莊子鎮中心校長吳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