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
摘 要:本文探討了在現代信息化背景下,應用互聯網搜索教學,微課的開放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應用虛擬仿真實驗,解決“做”的問題;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檢測,解決“評”的問題,檢驗教學的效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微課;虛擬仿真實驗;課堂效益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計算機科學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2009年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化學教學大綱》建議:教師應重視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更新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努力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充分發揮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合理應用多種媒體組合,開發和利用化學課程資源,豐富化學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 ]。要使數字化教學資源與各種教學要素同教學環節有機結合,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教學中我們應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實踐等方面的優勢,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從根本上改變教與學的關系,打破教師一統課堂的教學模式。下面,結合本人任教的學前教育專業高教版的《自然基礎知識》課程中化學教學部分,談談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 應用。
1 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的興趣,轉化學習的情感態度
職業教育強調以技能培養為主,理論知識兼進,突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中職學生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優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信息化教學手段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學習情感態度,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提升課堂效益。
1.1 應用互聯網搜索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網絡的飛速發展,帶來豐富的教學信息資源。學會網絡搜索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通過網絡搜索相關的內容,是學生樂于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根據學前專業特點,注重所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應用的整合,探索符合專業特色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
例如:《自然基礎知識》第五章《酸》的實驗教學——雞蛋殼變氣體的實驗,實驗前要學生思考:(1)雞蛋殼的成分?(2)如何利用身邊常見物品檢驗雞蛋殼的成分?學生利用互聯網查尋雞蛋殼成分,討論檢驗方法。最后認為可利用白醋和火柴檢驗雞蛋殼成分。通過實驗觀察:發現放有雞蛋殼的杯子倒入白醋時“沸騰”起來,產生大量的氣泡,并使火柴熄滅。學生在實驗中,質疑為什么雞蛋殼倒入白醋會“沸騰”? 白醋的成分是什么?為什么放在杯口火柴會熄滅?討論尋找原因,并要求個別學生利用多媒體上的展示臺展示該實驗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信心。利用此實驗,教師展示在雞蛋上畫上一個鬼臉,讓學生討論鬼臉作品制作方法,學生對制作方法產生興趣,利用互聯網和教材,結合實驗原理思考,自主創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信心體驗。因此,在教學中給予學生較大的學習空間、自主權和實際鍛煉的機會,使他們通過自己獨立學習、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習能力并發揮創造性。
1.2 應用微課的開放式教學,調動學習積極性
微課是指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一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設計并開展的教學過程。基于微課的開放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構建出“學”的課堂。現在的中職生是數字時代的原住民,幾乎“人手一機”,對互聯網等現代媒體興趣濃厚,這種移動微學習的新型學習方式受到學生的推崇,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它在教學中應用,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效果。
在《自然基礎知識》第八章講金屬的腐蝕和防護知識時,在上這節課前兩周安排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實驗:金屬鐵在什么樣環境下易腐蝕。準備實驗器材、選取小組長,觀察鐵釘在干燥的空氣和潮濕的空氣里以及在不同介質中生銹情況,要求學生把每天觀察到鐵釘腐蝕的現象用身邊信息技術記錄下來。上課前要求每組學生通過教師輔助把這幾天實驗過程制作PPT或利用Camtasia Studio 8錄屏軟件制成視頻展示,以微課的形式發布到班級微信群中。利用微信的互動式學習平臺,師生交流、討論,推理、總結金屬腐蝕的條件,完成知識的學習。同時教師講解生活中金屬生銹給人類造成巨大損失,多媒體展示生活中金屬腐蝕的圖片,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積極探討、查詢、交流金屬應采取哪些有效防護方法,小組代表用語言表達討論結果。
2 應用虛擬仿真實驗,解決“做”的問題,提高課堂效益
“百聞不如一見”,在實踐教學中,操作實驗是必不可少的。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實現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中職學生喜歡動手但安全意識欠缺,而且傳統化學實驗需要儀器多且耗材大,有一些藥品還有危險性、污染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和危險性。虛擬仿真實驗能很好地解決“做”的問題,化學虛擬仿真實驗軟件即可解決學生掌握實驗內容,又避免實驗中安全隱患,同時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中。
例如:高教版《自然基礎知識》第六章《有趣的有機物》中的乙酸乙酯的制備及水解實驗教學。教師下載實驗視頻給學生觀看,讓學生了解到乙酸乙酯制備和水解所需要的藥品、儀器以及整個實驗的步驟,思考這樣做的原因。教師及時講解整個實驗及注意點,接著要求學生進入電腦模擬仿真實驗室進行乙酸乙酯的制備和水解,特別是乙酸乙酯水解實驗。乙酸乙酯的沸點為77.1℃,在70~80℃的水浴中加熱,乙酸乙酯有可能因揮發而部分乃至全部逸失,真正做實驗時說服力不強。同時無機酸或堿的存在能增大乙酸乙酯的水解速率,在沒有催化劑時,乙酸乙酯的水解也能進行,只是速率很小,因此實驗時最好采用比較方法,更有說服力。此外,乙酸乙酯為無色透明液體,實驗時較難將其與下層的水加以區別,為此實驗中分別加入了亞甲基藍,石蕊試液,甲基橙等進行染色,以區分酯層和水層,增加實驗現象的可見度,便于對比觀察。通過電腦仿真實驗可以解決該實驗一些缺點。教師進一步通過講解炒菜時為什么加醋加酒,若適當加醋和酒,炒出來的菜會格外香的。原因是醋(乙酸)與酒(乙醇)在熱鍋里發生反應,生成了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讓學生感覺化學就在身邊,同時通過探索乙酸乙酯的其它性質,學以致用,提高學習熱情。
摸擬仿真實驗室優點是學生在做的時候自主地獲取知識和技能,體驗和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培養了創新意識,樹立科學的價值觀 [2 ]。化學虛擬仿真實驗縮短了課前準備時間,優化授課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同時解決實驗耗材問題,器具應有盡有,不怕藥品危險和器材損壞等。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根據現代教學理念,科學、合理、巧妙地安排化學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提供了一個學生動手操作的平臺,讓學生不用危險的實驗操作,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可增強學生的注意力,訓練其操作技能,相對真實實驗,其安全性和便捷性更佳,是一個很好的現代教學幫手。
3 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檢測,解決“評”的問題,檢驗教學的效果
課堂教學評價是對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效果的判斷,是描述評價教與學在某種程度上發生變化的科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很好地解決過程性評價問題,“評”的不夠及時、全面。適當的反饋評價不僅能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也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堂檢測不僅可以優化課堂“教”的效果,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的動力,提高學生“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的效果。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很好的解決“評”的問題,做到評的及時、全面;同時能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的情況,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例如:Storyline2多媒體互動課件具有全面評估學習者的功能,能全面跟蹤學習進度與效果。它具有不同的測試類型,老師能輕松地構建精準的測試與評估,建立決策互動,獲取真實的評估。根據教材重難點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利用Storyline2制作的化學測試題,測試完后系統分析反饋掌握知識情況,對比學習效果,知道差異,及時反饋,補缺補漏;同時,也消除了學生怕錯的心理負擔,使其能主動積極思考問題,參與課堂活動。通過課堂教學評價進行信息的反饋,無論是師生都可獲得較為準確的反饋信息,有利于鑒定自己教與學的過程是否有效;通過檢測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能開展協作學習,因材施教;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等七門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大綱匯編[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冷愛榮,王軍賢.計算機仿真試驗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