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銀權
要學好物理,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很關鍵,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重視計算能力的培養。
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今天,部分教師認為物理教學讓學生掌握課本中的概念、公式、定律就可以了,至于計算能力的培養,那是數學科的事情。更有人認為,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再復雜的運算,計算機也可以快速完成。因此出現了一個教學誤區:課堂教學中,只要遇到計算都不仔細講解其步驟,一步就得出結果忽略了計算能力的訓練,這是學習物理學科的一大障礙。筆者20余年的物理教學認為,要學好物理,必須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因為:
一、物理的學習需要計算
自然學科中,無論哪門學科都離不開計算,就初中物理而言,現行教材共兩冊,主要介紹了力學、光學、熱學和電學的初步知識,各部分都包含較多的計算公式及技巧。如果不進行大量的計算練習,就無法進入其學習狀態,更談不上熟記公式,掌握學習技巧。例如,第一“浮力產生的原因”一節中,假如連液體內部壓強都計算不出來,則物體在液體中所受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就無法算出,又怎能找出浮力產生的原因呢?又如質量為9千克的冰塊,密度為0.9×103千克/米3、(1)求冰塊的體積。(2)若冰塊
吸熱后,有3分米3的冰融化成水,求水的質量,這就需要對單位的換算要熟練。除此之外,在公式的代換運算、單位運算中都離不開大量的數據計算。
二、計算訓練有助于提高向上多方面能力
義務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全面素質,物理學的許多問題需要列方程或方程組來解,在招聘等量關系,解題思路及解題技巧等方面都涉及運算,具備了熟練的計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向上分析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例如,質量為2kg的水在太陽的照射下,水吸收了9.66×103J的熱量,則水的溫度升高多少攝氏度?如果質量也為2kg的沙石在太陽的照射下,也吸收9.66×103J的熱量,則沙石的溫度會升高多少度呢?已知C石=0.92×103J/(kg·C0),學生通過這些復雜的計算訓練,就會有助于計算能力的提高。又如,下圖R1=20Ω,R2=40Ω(1)當開關S1、S2都閉合時,電流表A1的示數是0.6A,小燈泡恰好正常發光,請求電源電壓和小燈泡的額定電壓各多少?(2)當開關S1、S2都斷開時,電流表A2的示數是0.2A,求小燈泡的電阻和實際功率?(3)小燈
泡的額定功率是多少?如果沒有平時的計算基本功,也是無法解答不出來的。
三、為進入高一級學校深造奠定堅實基礎
歷年的中考選拔考試中,計算能力的考察也占了相當的比例。就九年級貴陽市升學考試看,第一卷中計算作答的就占28%,第二卷中占56%,而且不光分值大,計算難度也大,就最后一題而言,通過分析,綜合題意列方程
V2/R1=4
(V/(R1+R2))2.R1=0.16
列方程并不難,但解方程可就難了,因它屬二元二次方程組,而且只由兩個方程構成。所以要接受人才的選拔,沒有過硬的計算功底是不行的。
跨入高一級學校,物理科的內容都是定量認識,如力學中“拋體運動”的有關計算,光學中“相對折射”的有關計算,涉及的量更多,更復雜,計算更頻繁,解題技巧更高,如果我們現在不重視計算的練習,就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
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我們除抓住概念、規律的核心內容教學外,對有關題目的講解,計算步驟不容忽視,要引導學生正確分析題意,尋找解題途徑,并規范其解題格式,從而使學生通過解題過程,養成敢于面對困難,獨立思考,刻苦學習的好習慣。通過眾多的計算練習,達到培養其計算能力的目的,更好地學習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