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緒紅
【關鍵詞】 初中英語;情感教育;重要性;因素;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4—0057—01
所謂情感教學即是在充分考慮教學中的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重視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創設給學生以情感體驗,產生學習動機和需要,激起學生對知識的強烈需求、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課堂教學環境,以實現教學目標并增強教學效果。情感作為英語教學目標之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加強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根據學生生理、心理和認識特征,遵循優良情感發展的一般規律,從英語學科的特點出發,激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興趣,鍛煉學習意志,培養合作精神。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 通過情感教育,有助于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情感教育可營造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打破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
2. 通過情感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定的學習意志和高尚的情操。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有畏難情緒并在學習過程中受到環境、情緒、家庭、社會、知識等方面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自信和堅韌不拔的情感,在教學上可以通過科學家的范例陶冶學生的情操,激勵學生知難而進、立志成才,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對時代應負的責任。
3. 通過情感教育,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是學生創造力的基礎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情景,使其產生探究的興趣,并由情感上的需要上升到審思過程的自覺行為,把學生吸引到積極探索中去,這不僅使學生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馳騁,創造性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激發,而且能使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探究發現的樂趣。
二、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1. 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必要的。英語學科的課程內容取材廣泛,形式多樣,具有較強的基礎性、時代性和思想性,多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且視野開闊,信息量大,不僅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增進對其他國家的理解,而且會加深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探索,體驗其中所蘊涵的情感因素。我們可將教材內容具體化,根據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啟發、引導學生去感悟、體驗教材中的顯形或隱性情感,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 教師的情感因素。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激發者、交流者和管理者,并起主導作用。當教師以生動的語言,真切的情感講話時,往往會使學生產生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精力,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學習。同時,在英語教學中充分利用朗誦會、競賽、教唱英語歌曲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創造輕松愉快的氣氛,促進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3. 學生的情感因素。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又是教學的對象,是處在身心發展過程中尚未成熟的個體,其情感本身多變化性、波動性。教學中應以表揚為主,不能歧視后進生,批評他們要講究方法,注意場合。而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維還具有獨立性和批判性,有時會對教學中的現象和教師的解釋提出異議,進行爭論,教師要有意識地加以利用和引導。
三、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 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要激發情感,導入新課時要生動有趣,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熱情。教師可利用大腦風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其已有的背景知識,使學生能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思考該單元的中心話題。利用練習中的設問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帶著問題,以探索者的姿態投入該單元的學習,去獲取新的信息,掌握新的知識,并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維持、鞏固和發展在導入新課階段激發出來的情感。教師要精心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趣味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由潛伏狀態轉變為活動狀態,讓學生在對問題感興趣的同時發現問題,進而激發起學生探索問題的強烈欲望,產生渴求知識的強烈愿望,為學習新的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注重設計課堂教學的結束環節,要善于捕捉時機,激起學生更高層次的求知需求,使他們在課后能自覺地圍繞課堂教學內容收集資料,討論問題,將知識用之于課外。使課堂得到延伸,也取得了“課雖終,需猶在”的效果。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