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妹
“福將”陳挺閩東第一位將軍
劉福妹

陳挺(1911—2005),福安市潭頭鎮后洋村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閩東紅軍獨立師特務隊隊長、團長、縱隊隊長。1938年春北上抗日,任新四軍營長、團長、支隊長,參加了黃橋、天目山等戰役。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團長、華東野戰軍副師長、師長,參加了宿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后,歷任福建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福建省軍區福安軍分區司令員、28軍84師師長,江西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正軍級顧問。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
1929年,福安縣的反抗斗爭已有些火候了,由于缺乏革命理論指導和反抗武器,革命斗爭只能隱秘地準備和進行。
1930年,陳挺在同村好友詹如柏的引導下,秘密加入了農會和中國共產黨。陳挺本來就欽佩詹如柏行俠仗義的英雄氣概,可以跟著這位大哥干革命,讓他很是自豪。
參加革命以后,陳挺先后參與了打擊土豪劣紳的工農運動、閩浙邊境三年游擊戰、北上抗日和解放戰爭中的無數場大小戰役。1961年他晉升少將軍銜,成為新中國成立后閩東的第一位將軍。
陳挺參加游擊隊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與詹如柏等人一起,成功攔截了一個資本家的船只,當場截獲了500多塊銀元。首戰告捷,極大鼓舞了戰士們的信心和斗志。
由于槍法不錯,陳挺成為了游擊隊的一名短槍隊員,一邊還負責交通員的任務,公開身份是竹篾工。由于游擊隊革命經費十分有限,因此游擊隊里提倡“自己掏錢干革命”。
陳挺經常戴著破斗笠,背著做篾的工具或褡褳,光著腳,往返于福安縣委及各個游擊隊的秘密交通站。為了解決革命經費問題,陳挺等人除了利用公開身份做工賺錢之外,還經常通過打土豪和資本家等來籌款。可是時間一長,引起了地主豪紳和反動民團的注意,許多同志的身份紛紛暴露,這其中也包括陳挺。因此,陳挺無法再以公開身份去幫人家做竹篾賺錢,只好躲起來避開敵人的抓捕。
1932年中秋前一天,陶鑄到福安和連江組建紅軍游擊隊,發起了著名的“藍田暴動”。
當天夜里,詹如柏帶領陳挺等20來個游擊隊員出發。三名隊員化裝成團丁的模樣,敲開了當地反動民團團部的大門。陳挺和其他隊員的槍抵在民團團丁的腦門上,命令他們不許出聲。后面,詹如柏等人一群人尾隨其后摸了進去,不費一槍一刀就成功將所有反動民團團丁擒住,繳獲了長短槍數十支。至此,閩東工農游擊隊第一支隊也順利成立了,全隊隊員有二十幾名。
1934年1月,著名的“賽岐暴動”獲得勝利,并繳獲了反動民團的大量槍支及財款物資。此次暴動對反動民團及地主豪紳震動很大,許多反動分子紛紛放下武器投靠紅軍,就此“閩東工農紅軍第十獨立團”成立,后被改為紅二團。
到了1934年,閩東成立了閩東工農紅軍獨立團,陳挺這位短槍隊隊長很快成為葉飛麾下的一員得力干將。

閩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福安市區甲杯山公園路13號,紀念碑北面20多米處是革命烈士墓,造型如骨灰盒臥放于花叢之中,葬室內安放著詹如柏、阮英平、陳鐵民等285位烈士的忠骸(攝影/鐘楠)
1935年,陳挺擔任獨立師四團團長,他當團長的第一仗就在福鼎仙浦村殲敵一個連,后來他回憶說這是反“圍剿”后打得最利索、戰果最突出的一仗。從1935年冬到1937年初,陳挺率獨立師一縱開辟了慶元、景寧、泰順、云和等大片新游擊區。1936年8月,陳挺與范式人部在福壽交界的仙官崗設伏,斃敵40多人,繳獲大批槍支彈藥。
1935年后,陳挺率一縱轉移到外線作戰,從寧德、屏南、古田奔襲連江透堡,消滅了大批敵人。陳挺所率領的團部都是神勇的戰士,每一場戰役都是以勝利告捷,這個團很快成為閩東革命隊伍中的“老虎團”。
1937年8月,陳挺在葉飛指揮下利用迂回戰術與敵人在山中周旋,國民黨省保安不得不趕緊增加了一個連的兵力。于是,陳挺自動請纓,找到葉飛商量對策,表示自己愿意帶隊與敵人周旋到底,由葉飛帶人在親母嶺設伏,采取“請君入甕”的戰術。
一路上,陳挺采用了“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的戰術,將敵人引入了我軍的埋伏圈。陳挺一馬當先,以猛虎下山之勢,把敵人打得鬼哭狼嚎,丟盔棄甲,將國民黨省保安的一個加強連盡數全殲。此次戰役后,陳挺的英勇受到了葉飛等多位領導同志的高度贊揚,并稱之為“虎將”。
在閩浙邊境的三年游擊戰斗中,陳挺發揮自己機智靈活的作戰策略,膽識過人的英勇氣魄,為閩東紅軍屢建奇功。范式人回憶起陳挺的時候曾說:“陳挺是當時打游擊跑得最多最遠的一個,也是屢建奇功的一個。”
陳挺是當時打游擊跑得最多最遠的一個,也是屢建奇功的一個。
——范式人
1938年,閩東紅軍1300多人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陳挺帶的人數多達300人隊伍,被編為一營,他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一營營長,揮師北上抗日。不久,陳挺奉命前往延安學習,在那里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并于1940年年初回到部隊,加入抗日隊伍。通過一年多的學習,陳挺在各個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再一次受到了陳毅的肯定,并被委任為江南抗日義勇軍二支隊支隊長。
當時,日軍正在澄西桐岐鎮掃蕩,陳挺奉命帶領二支隊掩護群眾撤退。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陳挺命人在日軍進鎮的路上設下層層障礙,先打掉敵人的一部分兵力,并命令支隊的所有隊員,不要浪費子彈,也不要和日軍面對面硬拼,而是要充分利用熟悉地形有利條件,與日軍打游擊。游擊也是陳挺及所有支隊隊員所擅長的。正所謂以己之長攻其所短,陳挺有意識地把在延安所學到的知識用在了實踐中。
事實也證明了,此次戰役所采取的戰術和戰略是正確的。此次陳挺所帶領的二支隊一共殲滅日寇40多人,是當時東路殲滅日寇最多的一次戰斗。
隨后,陳挺又奉命前往山東等地,任山東野戰軍團長,并先后率部參加了宿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幾個大戰役。1948年,在圍殲國民黨杜聿明部隊時候,陳挺率領的第三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攻,戰事捷報頻傳,國民黨“五大主力”中的一個師被全部殲滅,3000多人棄械投降。
淮海戰役中,陳挺任華東野戰軍副師長、師長,經過65個日日夜夜的浴血奮戰,成功實現了“殲敵主力于長江以北”的戰略部署。毛澤東和陳毅分別發來賀電,對陳挺大為嘉獎和鼓勵。
1949年,福建第三軍分區(后改福安軍分區)成立之后,陳挺帶著一幫當年北上抗日的“老六團”戰友,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福安,指揮軍民殲滅殘余的國民黨部隊。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