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婷
我出生并成長于東北的一個小縣城,從小入目的便是一望無邊的平原和富饒的黑土地,最愛“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豐收景象。在成為國務院扶貧辦的一員前,我并不了解貧困,也不了解扶貧。走上工作崗位就來到了以 “苦瘠甲于天下”而聞名的中國扶貧發源地甘肅省定西地區。那一年,作為扶貧戰線上的新人,我在這片看上去雖貧瘠但底蘊豐厚的土地上迅速成長,熟悉了中國扶貧事業的發展史,參與了整村推進、產業扶貧、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專項扶貧工作在最基層的實踐,學習了定西干部群眾幾十年來堅持的“領導苦抓、部門苦幫、群眾苦干”的“三苦”精神,為之后從事的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離開定西6年后,機緣巧合,我再次來到這里工作,這次的身份是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與6年前相比,我已不再是一張白紙的新人,而是思想意識、業務能力都相對成熟的機關干部,肩負著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等四項職責任務。帶著這些任務,2015年8月7日,我第一次踏上了元古堆村的土地。
元古堆村位于渭源縣田家河鄉南部林緣地帶,屬高寒陰濕氣候。有13個村民小組447戶1917人,因資源匱乏,交通閉塞,2012年底,全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1465.8元,有貧困戶221戶1098人,貧困發生率57.3%。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元古堆村時,親切地對鄉親們說,“咱們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從此元古堆村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2014年底,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0戶457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3.8%,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提高到3405元,比2012年增長了2.3倍,2015年底已實現整村脫貧。
我8月份到村時,正值貧困戶申報精準扶貧專項貸款之際,我和駐村干部、村社干部一起走街串戶,宣傳貸款政策,協助填報表格。第一次與元古堆村民接觸,我真切體會到做群眾工作的不易。以前雖也經常到基層調研,入戶是必備環節,但每到一戶都已經有人提前在家等候。當你真正成為一名村干部,隨時要入戶時,可能走上幾戶都找不見人,好不容易某一家有人,但當家的不在,說了半天沒人能做主。再加上貸款手續繁瑣,每戶要填9張,有時半天也就走上兩三戶。更何況農戶說的方言我幾乎聽不懂,我的普通話他們也聽不懂,于是就在艱難的溝通中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摸查一輪下來,出乎我意料的是,對免擔保、免抵押5萬元無息貸款只有不到一半的貧困戶有貸款意向。為什么需求這么少?通過梳理入戶筆記和與村干部交流,我發現原因無外乎思想保守怕借了還不上,或者借了也不知道拿這筆錢做什么。于是繼續入戶做工作,這次不只宣傳政策,還要出謀劃策:“你看那誰誰養羊養得多好,你不想擴大下規模嗎”“最近百合市場很不錯,你也可以試一試,三年后就會有收獲”“如果實在沒有擴大發展的需要,你可以把錢交給合作社統一使用,每年拿3750元的分紅收入”等等。經過近3個月的拉鋸戰,我終于與駐村干部們一起完成了這場攻堅戰。
在推進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的同時,按照甘肅省的統一部署,9月初我們啟動了甘肅省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填報工作。該系統除農戶基本情況可從建檔立卡系統中采集外,教育、住房、衛生、產業等11項扶貧措施要逐戶采集,有時一戶去兩趟三趟都未必能將到戶措施收齊,采集后還要與行業部門的數據核對一致,工作量非常大。在數據錄入最關鍵的時段,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同志曾經連續三周沒休周末,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第一線,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這項工作。這個過程雖辛苦,但共同奮戰的難得經歷,也增進了我與鄉村干部之間的了解和信任。
到了歲末年初,我們面臨的最主要工作就是貧困戶的脫貧驗收,而決定貧困村和貧困戶脫貧與否的最關鍵因素,也是最難衡量的因素,即是農民人均純收入。11月末,我們就啟動了農民人均純收入入戶調查工作。作為非專業的調查人員,在經過一次集中培訓和多次電話請教后,我就上崗了。雖然已在村里混了個臉熟,但說到收入這個敏感話題,還是能明顯感覺到他們的防備,基本上都是收入往少了說,支出往大了說,問不到的不說。換位思考,如果有人天天問我掙多少、花多少,我也不愿意說,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收入還是要調查清楚,有幸得到幾位鄉鎮干部的指點,我開始嘗試非正式的交流,比如到了村民家,先看看曬在院子里的當歸、黃芪,聊聊現在的市場行情,讓他們感覺你確實是行家,并不好哄。之后進屋喝杯茶敬根煙,從家長里短聊起,有沒有上學的,有沒有住院的,順便問問收入和開銷,基本上也就算了個八九不離十。久而久之,也貼近了與村民的關系。
項目是發展的載體,但項目的后續運營管護同樣重要,這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村集體,支撐貧困村長期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深入走訪調研后,針對元古堆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狀,我積極與省扶貧辦銜接,爭取了160萬元扶貧資金,在村內建設了村級光伏電站。作為一個新興的專業性較強的扶貧項目,為穩妥推進項目,我帶隊到安徽金寨學習了他們的經驗做法,回來后結合本地實際牽頭編制了實施方案,積極銜接財政、發改、電力等部門,完成了項目招投標、備案審批等一系列程序。目前,光伏電站正在施工階段,預計4月底完成工程建設任務,5月份并網發電。該電站可運行20年,年收益在15萬元以上,用于支持貧困戶發展生產和村內公益事業。還爭取到40萬元資金,探索開展資產收益扶貧項目,預計每年增加3-4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用來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和后備人才培養,提升貧困村長遠發展能力。
在定西工作的第一年,是我加強學習和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素質的一年,收獲多于付出。再次來到定西的這一年,我對自身的定位是回饋和報答,希望可以充分發揮工作7年來的積累,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8個月轉眼即逝,在這里,我和元古堆村的村民共同見證了整村脫貧目標的實現,2016年3月,我們接受了縣、市、省三級脫貧驗收,94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1.56%,4月19日還獲得了“絢麗甘肅·十大美麗鄉村”榮譽稱號。目前,我對自己的評價是剛剛達到及格線。工作雖踏實但偏保守,創新意識不足。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的指導下,在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繼續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上,重點突出產業開發、能力素質提升等關鍵環節,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朝氣蓬勃地帶領全村群眾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