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丹丹
?
陳悅:為了兒時的記憶
董丹丹
法律診所的功能不僅僅是提供法律援助,還可以是一個由多方充分參與的討論平臺。
對于陳悅來說,云南是她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可是多年來這里的巨變,已經讓她產生了陌生感。
小時候,陳悅經常隨父母一起到鄉村游玩。那時候山很青,水也很藍。陳悅也常到撫仙湖旁邊玩耍,看著大人們在水中捕魚,歡聲笑語中,翻起層層透亮的浪花。
漸漸的,經濟越來越發達,生活便利性也在增加。原來很多習以為常的生物和天然景觀,現在卻很難看到,捕魚戲水,也僅存于兒時記憶中。
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后,陳悅回到家鄉,在西南林業大學擔任法律系教師。2005年起,陳悅在云南的一個環保機構擔任項目官員,負責其中的法律援助項目。從此,陳悅開始與環保結緣。
工作過程中,陳悅一直在思考,面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如何通過有效的法律手段進行遏制?2012年,實踐的機會來了。當年,陳悅所在的西南林業大學法學專業與美國佛蒙特法學院經過溝通,結合雙方在生態環境與環境法研究的專業優勢,合作建立西南林大環境與生物多樣性法律診所(以下簡稱“法律診所”)。
陳悅說,目前,法律診所以高校教師、外部專家資源以及環境、生態、法學專業的大學生為主體,開展環境方面的教學、科研和實踐活動,同時為社會環境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
法律診所成立以來,將關注重點放在了水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從2009年到2012年,云南多地遭遇史無前例的連年旱災,數百萬人受影響,部分農作物絕收。災害為社會敲響了警鐘,也使得人們不得不開始注意對水資源的保護。
環境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公眾三方合作;環境保護和污染修復更是一個專業問題,需要依靠技術、法律、經濟手段共同解決。
因此,法律診所將云南獨有的高原湖泊作為關注焦點。其中,同屬于高原湖泊的星云湖與撫仙湖隔河相連,生態系統互相影響,但水質狀況完全迥異。由于撫仙湖面積廣、水量大,又是當地備用水源,成為陳悅和團隊進行調研的重點對象。
了解湖泊主要污染源,是治理污染和保護水資源的重要前提。
通過前期調查,陳悅發現,撫仙湖周邊于上世紀80年代興建的礦場近幾年已逐步關停,而入河口由于流經農田,會遭受一定程度的農業面源污染。此外,作為當地的旅游景點,撫仙湖周邊的房地產、酒店、餐飲等產業發展迅速,湖面被各類建筑設施包圍。如果環保設施不到位,這些新的產業將成為湖泊污染的主要來源。
在調查中陳悅發現,撫仙湖和星云湖周邊的污染源信息十分有限,在政府官方網站上也很難查詢到湖泊周邊已建和在建的項目信息,更不用說污染防治規劃和環評等重要資料。
因此,申請環境信息公開,成了法律診所的重要工作之一。陳悅希望通過撫仙湖的項目來推動政府對信息公開的重視,從而促進環境保護的專業化和全民化。
然而,一開始就遇到了困難。起初,由于與相關部門溝通不暢,信息公開申請屢被拒絕。后來陳悅和團隊頂住了壓力,直接找到當地環保局和省環保廳,向對方說明來意,終于得到了環保部門的理解和配合,拿到了申請信息。
此后,法律診所團隊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走訪調查。陳悅和法律診所的同事,利用周末時間,帶領學生來到撫仙湖周邊,從一個個的污水處理廠、房地產施工現場、工業園區著手,進行實地調查收集信息。
調查的過程充滿艱難。因為不認識當地人,前幾次進入工業園區所在的村子里面,本想和村民交流,結果被村民直接從家里趕了出來。原來村民把他們當成了騙子。
后來,陳悅找到了辦法:先去村委會和村干部進行前期溝通。然后由村干部推薦介紹,再聯系到村民小組,這樣慢慢地和村民建立了聯系。作為獨立第三方來進行調查的法律診所,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接下來的工作就順利多了。連續跟蹤調查兩年后,法律診所收集到很多第一手的信息。

法律診所為學生們舉辦環保知識培訓。
與此同時,法律診所和政府部門的溝通也逐漸順暢。對撫仙湖周邊的某工業園區進行調查時,陳悅和團隊通過多次實地走訪,調查掌握到工業園區的整體情況,然后把發現的問題,形成一份污染調查報告,交給當地環保局。
經過法律診所一系列的追蹤和推動,這份報告引起了政府環保部門的重視。隨著法律診所與當地環保局的進一步交流,讓政府部門切實感受到法律診所的行動是在進行環境保護,主動安排法律診所與企業、當地工廠管委會等部門進行溝通。在確認違法事實之后,相關部門對污染企業進行了處罰,甚至還把企業的整改方案、重新制定的環境檢測報告轉交給了法律診所。
“從2013年發現問題線索,到2015年形成報告舉報給環保局,之后與市、縣環保局建立正式溝通聯系,搭建溝通平臺,進行處理下發整改通知,我們堅持了幾年,一點點的推動,從無到有,算是有了很好的結果。”陳悅說。
在實地走訪的過程中,陳悅發現,當談起撫仙湖的保護問題時,當地居民的參與熱情并不高。這引起了她的思考:這些人祖祖輩輩生活在湖邊,本應是對湖的感情最深、保護意愿最強的一批人,為什么反而如此冷漠?
經過反思撫仙湖目前的保護政策,陳悅了解到,傳統的“命令+控制”的資源管理模式并未將周邊居民的參與考慮在內,從而使公眾參與缺乏渠道和機會。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使當地人的生活、文化受到沖擊,他們更關注經濟發展,對于家鄉的保護卻不那么在意。
因此,法律診所正在考慮建立為公眾提供參與湖泊保護的渠道。此外,陳悅也與撫仙湖管理局取得聯系,并向多年來致力于撫仙湖保護一位當地老人請教,了解撫仙湖的生態變化及保護歷史,也結合當地居民的實際需要,嘗試采用新的方式進行補充和完善。比如采用公眾環境教育和自然教育的方式,加強當地居民與外來游客的聯系,使外來游客了解撫仙湖的人文歷史,關注撫仙湖所遭受的污染。同時,與當地社區學校聯合舉辦一些教育活動,讓漁民的后代了解自己的家鄉,培養其環境保護的主人翁意識。
在實踐中,法律診所逐漸摸索出一條環境保護的清晰模式:環境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公眾三方合作;環境保護和污染修復更是一個專業問題,需要依靠技術、法律、經濟手段共同解決。
在調查滇西北地區一個天然濕地保護區被違法開發的事件中,除了律師參與,法律診所還邀請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的專家一起調查,全面評估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是否遭到破壞,再確定問題的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開發商、當地政府、村民都參與到問題解決方案討論過程中。這個案例給了陳悅很大的啟發:法律診所的功能不僅僅是提供法律援助,還可以是一個由多方充分參與的討論平臺。為了將這一模式得到更好應用,陳悅和她的團隊正在籌備成立環保公益機構。
雖然項目現在已有了很大進展,但陳悅依舊忙碌。陳悅認為,云南的生態環境有著獨特的魅力,但也十分脆弱,一旦毀壞很難恢復,這也不斷督促她更加努力前進。為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項目上,她甚至放棄了之前從事的商業律師工作。但陳悅說,這是值得的。
當學生們經過案例實踐在環境和法律方面有了更多的學習成長,當政府部門更多地認識到社會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采取接納態度,當環境問題以更加公開、透明的方式得到解決,當社會公眾對于環保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主動參與,陳悅期待,那時的家園,真的可以成為彩云之南,大放異彩。

陳悅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