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平
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 貴州清鎮 551400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傳統闌尾切除術治療療效對比
李正平
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 貴州清鎮 551400
目的探討對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傳統闌尾切除術的治療療效。方法選擇100例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闌尾切除術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和對照組(傳統闌尾切除術),兩組均為50例。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以評價不同術式的綜合療效。結果兩組患者均治愈出院。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疼痛評分等手術相關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16.0%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觀察組4.0%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低,組間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治療急性闌尾炎時應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傳統闌尾切除術治愈效果相當,但腹腔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疼痛度小且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推廣。
腹腔鏡;開腹;急性闌尾炎;并發癥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常見急腹癥,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發熱、惡心、腹痛等,多發于夏秋季節,多與患者暴飲暴食、飲食不當有關。手術切除是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主要方式,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應用時間長,成熟度高,醫療技術的發展使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得到廣泛應用,該術式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的優點[1]。為明確兩種術式的具體療效,筆者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選擇了100例在我院行闌尾切除術的患者進行分組區別手術,成果甚佳,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的研究對象均為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闌尾切除術的患者,共10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14-61歲,平均年齡(34.5±2.7)歲;術后病理報告顯示47例患者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32例為急性單純性闌尾炎,21例患者為急性壞疽性及穿孔性闌尾炎。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有患者50例。經細致比較可得出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中差異不大,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麻醉方式為硬膜外麻醉,在麥氏點斜行位置作一個長約5-7cm的切口,常規進行手術,完成手術后放置引流管,按照常規方式止血、縫合。
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三孔法術式,取平臥位,在患者臍部作一1cm左右的切口。插入氣腹針后建立一個壓力為10-13mmHg的氣腹,經右下腹穿入10mmTrocar,經左下腹壁穿入5mmTrocar,找到闌尾后用電鉤分離系膜,用可吸收生物夾夾閉闌尾根部,用可吸收生物夾和電凝灼燒處理闌尾動脈和闌尾殘端粘膜,詳細檢查避免有腸管損傷或闌尾殘端活動性出血,若有較多的腹腔膿液則應將其吸除,再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手術區域,最后在右下腹Trocar孔處留置硅膠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疼痛評分等手術相關指標,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治療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16.0分析,計數資料取率(%),計量資料取平均值±標準差(±s),組間率對比取X2檢驗(或T檢驗),P<0.05具統計差異。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均治愈出院。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疼痛評分等手術相關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對照組5068.42±8.78 28.59±3.64 32.82±3.05 9.87±1.68 5.08±0.52 t -1.940912.9904 34.7935 16.165229.7397 P ->0.05<0.05<0.05<0.05<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與對照組16.0%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觀察組4.0%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低,組間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急性闌尾炎發病率高居各種急腹癥首位,病情及且較為嚴重,患者會感覺到右下腹疼痛且伴有明顯的壓痛與肌緊張。發病原因包括物理化學因素以及細菌和毒素感染等[2]。以往臨床上多應用開腹手術進行治療,技術相對成熟,但手術切口長且并發癥較多。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腹腔鏡現被廣泛應用于闌尾切除術中,其具有手術切口小、術中出血量少等優點。同時應用腹腔鏡可清晰探查患者的腹腔病變情況,手術視野清晰,避免因盲目操作而損傷到闌尾周圍其他器官,且便于醫生徹底清理[3]。應用腹腔鏡進行手術為器械操作,可有效避免感染。雖然腹腔鏡術式較為繁瑣,手術花費較高,但術后患者恢復較快,減少了住院時間,不需應用鎮痛藥物,因此綜合花費較開腹手術小[4]。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均治愈出院。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疼痛評分等手術相關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16.0%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觀察組4.0%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低,組間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綜合療效優于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
綜上所述,在治療急性闌尾炎時應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傳統闌尾切除術治愈效果相當,但腹腔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疼痛度小且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推廣。
[1]阿爾帕提·買買提,吳天山,帕爾哈提·拜合提.行腹腔鏡和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闌尾炎療效比較的系統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2,12(33):38-41.
[2]孫桂富.對比分析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外醫學研究,2014,15(32):141-143.
[3]龐永奎.腹腔鏡與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穿孔性闌尾炎的療效對照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5,17(06):491-493.
[4]黃善波.開腹闌尾切除術與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5,34(07):51-52.
R656.8
A
1672-5018(2016)07-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