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茂
海南省白沙縣人民醫院內一科 572800
門冬氨酸鉀鎂與胺碘酮聯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
吳祖茂
海南省白沙縣人民醫院內一科 572800
目的:探討對急性心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門冬氨酸鉀+胺碘酮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5年7月ˉ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AMI室性心律失常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法進行分組,分為單一組和聯合組,各42例。單一組行胺碘酮治療,聯合組則行胺碘酮+門冬氨酸鉀鎂聯合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以及室顫的發生幾率。結果:聯合組治療有效率40例(95.24%)顯著高于單一組32例(73.19),聯合組發生室顫幾率1例(2.38%)顯著低于單一組8例(19.05%),只有滿足P<0.05時,才可認為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結論:對AMI患者行胺碘酮+門冬酸鉀鎂聯合治療,不僅能夠降低發生室顫的幾率,同時,還能夠獲取十分顯著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借鑒。
門冬氨酸鉀鎂;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AMI)伴發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患病程度十分危重,對于臨床治療而言具有一定難度,具有極高的死亡率。目前,造成患者出現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心室顫動所致,特別是對于12h內的AMI患者而言,發生心事顫動的幾率可達5%[1]。臨床研究顯示,通過補充家鎂鹽的方式,能夠有效降低AMI患者發生死亡率的幾率。胺碘酮作為一種III類抗心律失常阻滯劑,能夠達到擴充患者血管以及心肌缺血作用的目的,同時,還能夠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等不良癥狀,對于抗心律失常的治療效果十分顯著[2]。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均為患者自愿參與,將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AMI室性心律失常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法進行分組,分為單一組和聯合組,各42例。其中,聯合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齡為44~76歲,平均年齡(57.4±6.2)歲;單一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為46~80歲,平均年齡(58.3±6.8)歲。經統計學檢驗,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及病情程度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單一組行胺碘酮(生產企業: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94129935H)治療,將150mg胺碘酮溶解至20ml含量為5%的葡萄糖中,以1.0mg/min的速度進行靜脈滴注。患者的心律失常癥狀并未得到緩解時,則于20min后增加一次。而患者心律失常癥狀得到良好控制后,將靜脈滴注的方式改為口服胺碘酮的治療方法,每天三次,每次200mg。服用一周時間后,將口服劑量改為每天兩次,每次200mg。服用一周時間后,將口服劑量改為每天一次,每次200mg。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聯合組則行胺碘酮+門冬氨酸鉀鎂(生產廠家: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20068113)聯合治療,將 250ml含量為5%的的葡萄糖與40ml門冬氨酸鉀鎂進行混合溶解,行靜脈滴注,每天一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以及室顫的發生幾率。治療指標:①顯效:患者各項癥狀全部消失;②有效:患者各項癥狀得到一定緩解;③無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并未發生改變,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AMI患者各項臨床資料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認定為P<0.05為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聯合組治療有效率40例(95.24%)顯著高于單一組32例(73.19),只有滿足P<0.05時,才可認為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見表格1:

表1 2組治療有效率比對[(n,%)]
2.2 比較兩組發生室顫率
聯合組發生室顫幾率 1例(2.38%)顯著低于單一組 8例(19.05%),卡方值=6.098,P值=0.014,只有滿足P<0.05時,才可認為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臨床疾病,室性心律失常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其中包括:心動過度、室顫以及室早搏等,與患者實際年齡存在正比關系。急性心肌梗死伴發室性心律失常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使用的治療藥物琳瑯滿目,但是治療效果卻是差強人意[3]。胺碘酮作為一種鉀通道抑制劑,具有起效快的特點,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療過程中。門冬氨酸鉀鎂具有一定的溫和性特點,能夠有效調節患者體內酸堿鹽的平衡,促進人體心肌細胞鉀、鎂離子的激化和調整。兩者聯合使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整體治療效果[4]。
經過臨床研究討論,結果為:聯合組治療有效率40例(95.24%)顯著高于單一組32例(73.19),聯合組發生室顫幾率1例(2.38%)顯著低于單一組8例(19.05%),P<0.05,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通過聯合用藥的方式,能夠獲取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言而總之,通過行胺碘酮+門冬酸鉀鎂聯合治療,不僅能夠降低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發生室顫的幾率,同時,還能夠提高整體治療有效率。
[1]劉建新,陳衛英,黃政,黃偉彬.急診應用胺碘酮聯合門冬氨酸鉀鎂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3,9(07):208-209.
[2]丁桂根,陳真祥,陳瑩.門冬氨酸鉀鎂聯合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10):75-76.
[3]德吉卓嘎,索朗德吉.門冬氨酸鉀鎂與胺碘酮聯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08):138-139.
[4]徐元杰,陳小燕,孔繁亮,陳縉,吳同果,李紀明.門冬氨酸鉀鎂聯合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05):146-147.
R542.2
A
1672-5018(2016)12-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