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寧安市出土女真文殘碑考釋
刁麗偉趙哲夫
〔關鍵詞〕女真文殘碑金猛安謀克黑龍江省寧安市
〔內容提要〕2014年5月5日,黑龍江省寧安市建設村出土一塊刻有女真文的石質殘碑。在此就殘碑出土具體情況、地理環境、碑文及其內容等進行了初步闡釋,希望以此引起相關領域學者的關注,對該殘碑作進一步研究,還原該碑所反映的那段歷史。
2014年5月5日,黑龍江省寧安市建設村村民鄭司泮在耕地時,在自家的土豆地里犁出一塊石碑,發現上面有字,便運回家中保護起來。經專家鑒定,是一塊刻有女真文的石質殘碑。
一、殘碑出土情況及其地理環境
獲悉該碑出土的消息后,筆者與鄭司泮取得聯系,對石碑進行了有關出土地的田野調查,并對殘碑上的字做了拓片。經調查,該碑出土于黑龍江省寧安市建設村西北1公里山坡處,東北瀕臨牡丹江。其地理坐標為北緯44.2258°,東經129.2572°。石碑系當地紅色砂巖鑿成,整體呈不規則長方體,碑體兩端分別雕有榫頭,比較完整。碑面高40、最寬處21、最窄處17厘米,碑重約30余千克。碑文屬于陰文刻制,碑文正面右下方(見圖一,1)有殘損。

圖一 殘碑照片
二、碑文及與女真文的對譯
為了盡快解讀殘碑的字義,并盡快解開殘碑的秘密,筆者專門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會長聶鴻音先生和秘書長孫伯君先生來到牡丹江師范學院,對殘碑上的字進行鑒定,確定殘碑的碑文是女真文字。
殘碑共有四面,其中相鄰的兩面有字,共計24個字,另外兩面沒有字。為了敘述的方便,我們將有字的相鄰兩面分為A面(圖一,1)和B面(圖一,2)。A面是碑的正面,由三行字組成,大體記載了碑的主人和具體事由等內容;B面是碑的側面,由兩行字組成,記載了立碑的時間,立碑人的姓名等內容。其中:
A面第一行:

女真文對譯:府京
譯文:府京
A面第二行:

女真文對譯:吉 埋,母孛堇
譯文:gi mai①,母孛堇
A面第三行:
對譯: 將軍奧屯年五十八
譯文: 將軍奧屯年五十八②
B面第一行:

對譯:四月朔戊申七于
譯文:于四月朔戊申七(日)
B面第二行:

對譯:愛因失里
譯文:愛因失里
從碑文女真文的對譯來看,殘碑是一塊墓碑,墓主人姓奧屯,去世時年58歲,官至“部長”。墓主人下葬日當是四月初七日,立碑人愛因失里。
三、殘碑有關內容的考釋
(一)殘碑性質
根據殘碑所刻文字、時間和所顯示內容來看,殘碑是刻有女真文的金代胡里改路轄區奧屯將軍(猛安)的墓碑。
首先,據專家鑒定和前文顯示,殘碑所刻文字是金代女真文字。金太祖天輔三年(1119年)八月,完顏希尹制成女真大字頒行。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正月,頒行女真小字。金熙宗皇統五年(1145年)五月,將女真小字定為御制小字開始使用。之后,金世宗于大定四年(1164年)十二月下令刊行譯成女真小字的經書、復興女真字學校。大定六年(1166年)譯成女真字的《史記》、《西漢書》;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九月頒行譯成女真字的五經等;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三月命建女真太學。從女真字的出現到女真字的普遍使用情況來看,殘碑的字當是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正月開始頒行的女真小字。
其次,文中提到的“四月朔戊申七”中的“戊申”顯然是日期的干支表述方式。從《金史》記載來看,金代四月初七為戊申日的年份,一是金天會三年(1125年),二是金明昌三年(1192年)。據孫伯君考證,這塊碑上的文字與存世的女真文沒什么區別,應該是經過熙宗改造之后的文字。那么這塊碑文所顯示的時間就應當是金明昌三年(1192年)。
再次,文中“孛堇”是金代猛安謀克制度下的地方行政長官。

猛安謀克制度最初是由氏族部落組織演變而來的。平時是社會基層組織,戰時便成為以血緣紐帶和地域因素維系的堅強的軍事組織。父為統帥,子為士卒。后來,金之“內地”普遍推行猛安謀克制度。《金史·食貨志》記載,章宗明昌四年,“上京、蒲玉、速頻、曷懶、胡里改等路,猛安謀克民戶計一十七萬六千余”。另據《金史》記載,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 金世宗徙速頻、胡里改部分猛安謀克以充實上京。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六月,金世宗稱速頻、胡里改諸謀克“其人皆勇悍……朕欲稍遷其民上京,實國家長久之計”。
殘碑出土的地方正是金胡里改路所轄地區,就殘碑所顯示時間,即金明昌三年(1192年)來看也符合文獻記載。這一地區當時是金代猛安謀克制度主要推行地區,金代后期深受皇室重視。
(二)碑主人

金代授封的猛安謀克主要是宗室勛臣之家,常以一家中授封猛安謀克的多少作為其家族勛貴與否的一種標志。猛安謀克的襲封制度規定,如襲封者死去,由長男繼之,長男已亡或篤廢疾者,則由長孫繼之,長男及長孫俱死,由次子繼之,本支已絕,由兄弟繼之,兄弟無,由近親繼之。猛安謀克因為犯罪、犯酒禁、犯贓等可收回,或轉授給他人。因此,文中提到的幾個奧屯之間是否存在姻親關系無從考證,但其均為金宗室勛臣之家是可以確定的。
(三)府京
這一條,從A面碑文來看,“府京”應該指的是猛安奧屯將軍所在地區的行政歸屬。
猛安謀克是由原來的部落氏族組織與地方村寨組織結合而形成的地方行政組織。金初在猛安謀克之上設路以統猛安謀克,有萬戶路、都統司路、軍帥司路和都勃堇路,形成北面與南面不同的行政設置系統。后來隨著全國官制的統一,地方行政系統的猛安謀克逐漸被納入統一的管制之下與地方的州縣制并存。地方猛安謀克系統是:京(兵馬都總管)—府(兵馬都管府)—猛安(相當防御州)—謀克(相當縣)—村寨(寨使)。猛安謀克在屬于地方軍事系統的京府都總管和總管府之下,自成一個系統,與州、縣互不干涉,猛安的地位在節鎮之下,刺史之上,相當于防御使,謀克相當于縣令,寨使相當于主首,是金代整體的系統管制中的一個分支。猛安謀克隨著金朝封建化的完成,被納入金朝統一的官品體系之中,諸猛安從四品,諸謀克從五品。
從碑文的殘跡來看,A面顯然刻的是去世碑主人的身份、年齡等有關情況。既然碑主人身份為猛安,那么這個猛安就應該隸屬于某個京府管轄。從殘碑出土地來看,其東北瀕臨牡丹江。牡丹江是金始祖初居之地。據《金史·世紀》記載,金始祖函普“初從高麗來”,居于仆干水(今牡丹江)。《金史·世紀》還有記:“神隱水完顏部……來附。”神隱水,史學界多認為是今鏡泊湖南牡丹江支流。另據《金史·石顯傳》:“石顯,孩懶水烏林答部。”孩懶水,今牡丹江市附近流入牡丹江的海浪河,烏林答部③居此。由此可知,牡丹江是金始祖所出之地,也是金貴族世居地之一。牡丹江流域在金代隸屬于胡里改路管轄。胡里改路的命名與牡丹江有關,牡丹江在唐代稱忽汗海,金代稱為胡里改江,其治所在牡丹江與松花江匯合處的依蘭境內。胡里改路在金代歸上京路管轄。因此推測,碑文“府京”所記或有可能是指金代上京路會寧府胡里改路。
綜上所述,黑龍江寧安地區女真文殘碑的出土,不僅對進一步研究黑龍江金代歷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女真文研究也具有重要價值。據研究女真文的專家聲稱,該殘碑是迄今發現的少有的、女真文字數較多的、語義表達比較完整的文字碑之一,因此,該殘碑的出土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而對碑文作符合歷史的科學的釋讀則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注釋:


③ 烏林答:烏林答氏 ,即金世宗完顏雍昭德皇后。烏林答氏,生于女真貴族之家,世居黑龍江的海羅伊河畔(牡丹江流域)。烏林答氏是石土黑的女兒,世宗稱帝前的原配妻子。
〔實習編輯、校對陰美琳〕
〔中圖分類號〕K24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483(2016)01-0099-03
〔作者簡介〕刁麗偉,女,1965年生,牡丹江師范學院歷史與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郵編 157011;趙哲夫,男,1961年生,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渤海上京城工作站站長,研究員,郵編 157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