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婷 陳昌柱
摘要:中國剪紙動畫是華夏千萬年的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從中國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來并且在動畫史上走過了一段光輝歲月,然而在世界動畫發展歷程中,中國剪紙動畫并沒有逃脫走向衰落的命運。如今剪紙動畫逐漸失去了市場優勢,在動畫中的出現率越來越低,在人們即將忘卻曾經頻繁出現在銀幕上的的剪紙動畫形象之時,《功夫熊貓》卻再次點燃了國人的名族情愫,這帶給我們就中國傳統剪紙動畫發展趨勢的深思。本文通過分析剪紙動畫的特性結合《功夫熊貓2》中的剪紙動畫運用,探尋剪紙動畫的發展新趨勢。
關鍵詞:剪紙;剪紙動畫;特性;敘事性;發展;新趨勢
一、剪紙動畫
(一)剪紙藝術
剪紙這門藝術與古代人民的生活緊密相關,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群眾基礎最深厚、地域性最廣泛、文化內涵最豐富的文化形態。每當節日、過年或時逢婚喪嫁娶,人們都會用剪紙來表達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或哀思情懷。[1]它多以紙、皮革為材料,經起稿,剪刻,粘貼,揭離,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層紙而提高產量,剪紙因材料單薄,多用滿幅鋪排均勻而互相串連的平面構圖法,形象多富裝飾性,避免大塊黑白,用精致花紋吊墜裝飾主體人物。[2]剪紙不拘泥于時間和空間,創作者可以打破限制將不同空間、時間的物體放在同一平面上,這種特殊的表現手法豐富了人們在平面的畫面上的多維感受,使畫面更加充實和完整。
(二)剪紙動畫對剪紙藝術的借鑒
“剪紙動畫是在借鑒皮影戲和民間剪紙等傳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動畫片形式。”[3]剪紙動畫借鑒了剪紙藝術的平面雕鏤技術和造型特點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吸取中國民間皮影戲的關節裝配手法來操縱角色動作。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成立,由萬古蟾導演帶領的創作團隊在1958年成功地拍攝出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剪紙動畫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以及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開拓了中國動畫藝術的表現風格,為中國動畫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4]
二、《功夫熊貓2》剪紙動畫特性的運用
(一)剪紙動畫的民族特色表達
1.光影運用。在動畫中,光影是決定影片視覺風格的重要元素,屬于前期美術設計范疇,被稱為“光影造型”。[5]自古以來“影”帶給人們無限的神秘感,充滿智慧的中華兒女便從這神秘中創造了皮影戲。《功夫熊貓2》開篇用剪紙動畫敘述沈王爺的故事作為線索引入正片,其中借鑒了中國民間皮影戲劇舞臺布局方式,主光從畫面正后方打過來,使動畫背景明亮;光從剪紙動畫角色后方透出來,使角色形成顏色若隱若現的、半透明的剪影。背景的明亮和角色的剪影形成明暗對比,顯得層次分明。此時主角就出現在畫面中最明亮的地方,觀眾的視覺中心自然的聚集到畫面中央。由于光的投射方式和位置,畫面邊界自動形成了暗角效果,光線隨著故事情節不斷變化明暗強弱,顯得撲朔迷離、妙趣橫生。
2.造型的民族裝飾性。由于中國傳統剪紙動畫來源于民間剪紙藝術,因此它具有中國民間剪紙的藝術特點:富有鄉土特色,人物造型質樸夸張,富有想象力,傳統紋樣豐富,極富裝飾性,線條流暢,萬剪不斷,筆筆相連,它重視物體的剪影效果使其呈現疏密有致,對比強烈且富有很強的節奏感的效果。《功夫熊貓2》中的場景及人物造型分別借鑒了陰刻和陽刻,背景以塊為主,將造型的線剪去;角色以線為主,將造型的線和型留住,且角色的線多以高密的形式表現,以此來加大人物和場景的對比、突出人物且達到加大視覺沖擊的裝飾效果。另外,剪紙動畫中大量運用了中國傳統紋樣。例如:祥云紋、龍形紋、八卦紋、螺旋紋等等,特別是沈王爺的父母在他們的宮殿中請仙姑占卜的一幕,地板上的龍圖騰、這些民族性紋樣幾乎已經成為中國的符號化語言,它們形式簡潔,具有極強的名族意蘊和裝飾魅力。
(二)剪紙動畫的敘事性
1.動作表現特點。剪紙動畫的動作特色優勢表現為:極少的關節、同一平面化的動勢使得剪紙角色動作簡練、操作便捷、概括性強。
關節是控制人物活動的樞紐,是呈現動態畫面的重要因素,剪紙動畫利用關節來控制角色動勢,真實的人的關節有78個之多,剪紙人物的關節分布主要覆蓋人物的主要關節,例如膝蓋、手肘、軀干這些活動的關節一般不超過十個;所有非單一的組合運動的動畫都是由關鍵幀、極端幀、過度幀、中間幀組成的,依次將每個階段的人物運動姿態擺出來就能夠形成一個連貫的動作,而剪紙動畫并不需要通過過多的階段來表現它,因為關節較少,他表現一個動作往往只用幾個關鍵的姿態就能說明動作的意圖和指向;剪紙動畫屬于二維動畫,但相對其優勢在于剪紙動畫不用考慮同一角色同一時間上的透視問題,因為他的動作都是在同一平面上進行。這些特征使動畫的表現力顯得果斷,簡練,便捷且富有極強的概括性:只需要把握極少的關鍵動態就能夠實現人物在畫面中極具觀賞性的活靈活現。例如《功夫熊貓2》里沈王爺從煙花中發現黑暗力量的時候,他的母親轉頭看向他的父親,這個轉頭的動作直接用頭部動勢的直接水平翻轉表現,省去了透視、縱深上的節奏變化;沈王爺的關節只有九個,手臂僅用兩個關節表示,身體上用一整塊來表示,沒有關節,沈王爺下令逮捕無辜的熊貓村民,扳動手上兩個關節、脖子上自個關節、尾巴一個關節就可以完成。
2.緩和的動作節奏特點。剪紙動畫融合了特有的民俗特色,它從頭至尾貫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倫理道德觀念,體現了含蓄、中庸又不顯山露水的韻律,從而造就了剪紙動畫夸張幅度不大,節奏較為緩和的一大特征。《功夫熊貓》中的剪紙動畫利用了這一特點用于敘事性的動畫片電影片頭,緩和的動畫節奏搭配故事旁白來交代動畫故事背景,使觀眾慢慢的進入狀態,身臨其境,有利于觀眾清晰地了解故事線索,為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做好鋪墊。而如今動畫節奏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觀眾的需求不斷加快,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節奏緩和的剪紙動畫與之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越發顯示其獨特性。
3.造型的應變能力。剪紙動畫在每個動作中只需要扳動關節便可以實現,但是動畫既然是動態的畫面就不可能僅依靠動態表現而人物和場景的造型設定卻一成不變,剪紙造型要根據劇情的需要而做適當的調整。剪紙動畫在造型調整的應變性能得益于剪紙造型的結構方式:剪紙人物采用皮影人偶的裝配方式,身體每個部位,頭、頸、大臂、小臂、手、身體、大腿、小腿、腳,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通過關節將它們連接成為一個整體,所以在改變它的造型時不用整體調整或重新制作,只需要將它需要變化的部位單獨調整再裝配上去就可以滿足造型在劇情上的應變需求。不僅如此,在計算機技術逐漸成熟的今天,也為我們規避了很多傳統剪紙制作中出現的麻煩和弊端,人們不用再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通過計算機軟件可以更便捷的進行剪紙造型的調整。在《功夫熊貓2》的剪紙動畫中,沈王爺的父母在沈王爺高興跑回來推門而入的場景中有一個吃驚表情的特寫。其中沈王爺的父親面部表情變化最為明顯,在動畫制作過程中,我們只需要在他之前的造型上更改頭部,將表情調整為吃驚的表情造型即可。動畫造型應變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動畫制作效率,萬古蟾將皮影人偶的裝配方式和剪紙造型結合在一起形成剪紙動畫的方式堪稱空前絕妙,使得剪紙動畫制作事半功倍。
三、中國剪紙動畫發展新趨勢
現階段備受歡迎的動畫形式可以大致概括為三類: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定格動畫,這三類動畫是為大眾喜愛并且有很多優秀代表作的三類動畫表現形式。其中二維動畫是指以《大鬧天宮》為代表的運用線條在平面表達動態圖像的動畫。剪紙動畫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動畫表現形式,動畫的表現多種多樣,但是經過多年的考驗和歷練,如今人們更接受以二維動畫、三維動畫、粘土動畫這三類動畫為主體的動畫表現形式,所以《功夫熊貓2》仍舊采用三維表現形式為主體,將剪紙動畫作為引出整部動畫片的開篇,這樣的選擇無不讓人覺得豁然開朗。
根據剪紙動畫的特征:動作簡練干凈、制作便捷、概括性強、動作節奏舒緩、具有民族特色的審美感受,這些優勢成為了《功夫熊貓2》選擇它作為開篇的理由,這幾點特征代表著剪紙動畫這種表現形式有極強的敘事功能和藝術鑒賞性。但是相較于三類主體表現形式,在現代人審美越來越追求精致的今天,剪紙動畫由于關節過少和動作平面化,用于主體表現不能將人物動作微妙的變化體現得淋漓盡致且會略顯僵硬和呆板。國剪紙動畫未來的發展可以以《功夫熊貓2》為榜樣,將剪紙動畫運用到片頭動畫、廣告、宣傳片中去,作為片中敘事性結構的主力軍。
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財富,剪紙動畫可以不斷的從中吸取養分,進行變化和創新。《功夫熊貓》的問世帶給動畫人很多啟示,我們如果仔細地去發現、分析中國傳統剪紙動畫的優劣,就會發現剪紙動畫這一類動畫表現形式之所以被埋沒不是因為已經被取代,而是沒有把它和現在大眾的審美趨勢結合起來,放到正確的位置。時代在進步,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應該揚長避短,使中國民族藝術發揮它的最大特色和效能。
【參考文獻】
[1]云中天.永遠的風景——中國民俗文化(第二輯)[M].廣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
[2]張曉嵐.剪紙在動畫中的應用研討[M].湖北:湖北美術學院,2013.
[3]隋津云.動畫概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4]肖豐,民間美術與文化創意產業[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丘天,徐雷.妙用光影增加動畫影片的視覺趣味[J].電影文學,2009(19).
作者簡介:
岳婷(1992-),女,四川成都人,研究方向:三維動畫。
指導老師:陳昌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