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應用教學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存在教學模式單一、課程體系不系統等問題, 面對這樣的現實狀況,如何進行科學的課程設置,使來自不同區域、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大學生為應對未來的職業需求,恰當地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大學英語課程,培養自己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以滿足新時期國家、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關鍵詞:應用教學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個性化多樣化
一、背景
2007年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提出:課程設置要充分體現個性化,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給基礎較好的學生有發展的空間;既要保證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語言水平穩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以滿足他們各自不同專業的發展需要。同時要求各高校開設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英語類等課程,以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全國各高校掀起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浪潮,標志著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入了正式實施階段,從而推動了大學英語的快速發展?!洞髮W英語教學大綱》中有這樣一段論述“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通過學習,使英語成為學生交流專業信息、發揮專業特長的有力工具,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夠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用英語作為工具直接開展工作……”為了滿足學生的專業學習需要,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專業特征,設置相應的專業英語課程,從而輔助專業課程學習。在近日召開的“高等學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指導委員會主任王守仁透露,正在研制中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以對全國范圍內各類各層次高校的調研數據為依據,以研究為支撐,提出建設多層次多元化教學目標體系,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在《指南》中,大學英語課程設定了基礎目標、提高目標、發展目標三級目標體系。多元教學目標決定了大學英語不是一門課程,而是由多門課程組成。我省應用型本科院校承載著為黑龍江建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滿足黑龍江地區不同層次高等教育要求的重任。我校作為應用型本科院高校之一,地處經濟比較落后的東北,創辦時間較短,本科辦學經驗欠缺,生源質量不高,師資力量也相對薄弱。面對這樣的現實狀況,如何進行科學的課程設置,使來自不同區域、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大學生為應對未來的職業需求,恰當地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大學英語課程,培養自己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以滿足新時期國家、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需要。筆者認為深化分層次、分專業等方式教學,對繼續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推動地方院校教育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本學院,以期對地方應用型院校大學英語改革有啟示意義。
二、研究的意義目標
本選題立足于學生具體情況,將課程的基礎性與選擇性、多樣化與個性化有機統一,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需求,將英語課程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有機結合,把今天的學習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聯系起來,為今后謀職、工作和生活做準備。本選題強調語言學習的體驗性,突出學生是知識的主動探究者和創造者,保證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培養交流能力、領導能力、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本選題強調學科的綜合性和整體性,滿足學生跨越專業獲得更具綜合性的知識,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學生終身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最終促進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試圖將我校學生培養成有英語綜合素質和實際應用能力、能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豐富課程體系,為不同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真正實現英語教學從應試型向應用型轉變,實現課程個性化多元化,能在不同層面構建多個課程平臺以突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特色。加強過程評估的力度,以多主體、多項目、多形式、多層次、多標準的方式建立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的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實現教學由唯知識向重能力、重實踐的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三、研究內容
以學生和社會需求為基礎,設置課程模式?;趯W生個性化學習和發展需求,構建大學芙語.課程體系時,首先應該進行學生需求和社會需求分析,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英語水平及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作為課程設計的基礎。其次,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要始終建立在需求分析上,遵循既要照顧英語水平差的學生,又要給好的學生以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既有扎實的語言基礎,又有較強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通過個性化學習,確保英語水平穩步提高并滿足不同專業發展需要以適應社會需求。教學大綱的設計與制定、教學方法選擇、測試與評估等都要以需求分析為基礎,遵循課程理論的原理和方法,探索一條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又有個性化、多樣化的地方教學型本科院校公共英語課程體系建設之路。
四、研究的創新性
本課題從所在院校出發,深入研究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文理科學生大學英語的學習訴求,進而又對比較有代表性的四個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訴求進行了調查,結果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以往研究只局限于文理科學生,且未對相同學科下的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細化的分析。本課題結合所在院校的大學外語教學實踐,提出了經過實踐教學驗證的切實可行的課程設置方案,既突出不同專業的專業特色、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征、體現了高等教育的人文主義關懷,又增加學生在未來職場上的就業競爭力、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宗旨、可以促進院校和師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本課題不僅提出了針對于不同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還研究了與之相適應的學生評價體系、擬建立相配套的復合型教師隊伍,是一個可以指導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整體方案。
五、結語
該課題將在應用型學個性化多元化大學外語課程體系的框架下,通過內省、訪談、觀察和問卷等手段對大學外語的情景需求與目標需求展開分析。在調查對象的確定中,既包含針對本校有代表性的學部學生所進行的問卷調查(即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自主能力,對現有教學狀況的評價,對自我能力評估),也涉及國家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用人單位,通過半開放式問卷調查、訪談、觀察、案例調查等形式來獲取有關目標需求的完整準確的情況。需求分析主要分三步進行:一、分析學生學習的現狀,全面了解學生的現有基礎。二、分析學生學習的外在需求,即了解和掌握用人單位對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需求。三、分析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了解學生自己希望學習的內容及將來使用語言的需要。通過以上的英語學習需求進行分析,為課程設置提供有效的資料和數據。
【參考文獻】
[1]陳彩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院校課程設置的特色與啟示[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07).
[2]郭宇路.談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開設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必要性[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4).
[3]韓戈玲,董娟.多元生態化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1(02)
[4]孫建奎,宮欽言.論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建設[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5).
作者簡介:張禮艷(1980-),女,黑龍江省蘿北縣人,黑龍江東方學院公共外語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翻譯學和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