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英
摘要:建設法治政府,是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應有之義。法治政府區別于人治政府,它有著嚴格的內在規定性,并在其內在規定下,表現出有別于人治政府的外在表現。
關鍵詞:法治政府;內在規定;外在表現
法治政府是法治與政府的詞組組合。法治起著限定詞的關鍵作用,它決定著政府的豐富內涵。因此可以說,兩者的組合關系,就像一幅有著精美外框的風景畫,內里風光無限卻在有限邊幅內展開。以法治為名,法治政府具有內在規定性,即依法治權、依法控權,所有的行政權力和行為均應在法律之下。就其外在的表現形式而言,法治政府必然是有限政府、服務政府、誠信政府、陽光政府和責任政府。
一、法治政府的內在規定
法治政府的內在規定性是成就并決定法治政府的本質屬性。法治意味著憲法、法律至上,所有權利均在法律的約束下。因此,法治政府的內在規定體現為,政府的運作在法律的控制之下。在此,依法行政不僅僅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宣傳口號,而是法治政府本身的內在要求。
法律不僅是內容明確的法律規則,而且包含比較抽象的法律原則。因此,依法行政既嚴格受法律規則的指引,又須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化要求。其一、合法行政。其二,合理行政。其三,正當程序。其四,高效便民。其五,誠實守信。其六、權責統一。
二、法治政府的外在表現
(一)有限政府
法治政府的內在規定性,決定著它必然是一個有限政府。這里的有限政府不等于古典自由主義理論意義上的“有限政府”,后者是隨著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而逐漸產生的一種政府學說。它強調,由于人人皆非天使,所以需要設置公共權力機關來維護社會成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秩序,在此意義上,政府乃是一種必要的惡,以節制人類本身的無窮貪欲和罪惡。處于對公共權力的不信任,加上對市場之手的高度評價,古典的有限政府理論強調政府的角色變簡約為“守夜人”的形象。隨著經濟社會事務的不斷發展,政府職能也隨著不斷擴張,傳統的守夜人國家逐漸向福利國家過渡。在新的形勢和條件下,有人悲呼傳統的法治開始式微,“道之不存,久矣!”但大多數人認為,政府的適當規模與法治是共融的,政府對經濟社會事務的調控和管理并不會對法治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二)服務政府
服務政府是以民眾的利益和福祉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提供完備而良好之公共服務的政府。通常認為,服務政府具有3個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一,與公民的關系上,政府是為了公民的利益和福祉而設的,其宗旨在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二,在行政管理模式上,服務政府是以提供公共服務為核心理念的政府,管理亦即服務;其三,在服務方式和手段上,服務政府要求為公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和低成本的服務。
服務政府已經成為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提出這一目標,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著直接的關系。世貿組織規則和入世議定書的承諾,要求我們重新思考政府的職能,合理地確定政府活動的法律便捷。在重新定位政府職能飛過程中,服務政府的觀念有助于徹底顛覆過去政府管理的官本位思維,發展公民本位的新思維。政府被定位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應當自我約束自身的管制權力,尊重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有效填補市場缺陷和失靈。在權限自我約束的意義上,服務政府是法治政府的另一表現形式。
(三)誠信政府
誠實信用作為人類道德的基本要求,經過漫長的演變和發展,逐步進化為私法原則并向公眾領域擴散。誠信政府在行政管理領域的確立,有其歷史必然性和進步意義:其一,它有助于重新塑造政府和公民之間的關系,為權利制約權力提供了一道有力的武器;其二,它有利于形成信仰法律的公民意識,維護法律的權威;其三,它有利于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平衡社會成員的公共負擔。
法治的政府必然是一個講究誠信的政府,它要求政府在行使權力時不僅做到公正合理,而且必須行而有誠,言而有信。只有這樣,政府才能維護自身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才能有效地實現法治。為此,必須在行政法領域確立政府的誠實守信和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規定政府的行為必須合法,所依之“法”應當具有公開性、穩定性與不可溯及性,因立法變動給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政府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準確、真實;政府行為應當具有真實性、善良性和確定性,非經法定的事由和法定程序,不得擅自撤銷、變更或廢止,確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進行,并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賠償。
(四)陽光政府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陽光政府最有利于防止行政權的濫用和腐化。陽光政府是指行政活動的全過程均暴露在陽光之下的政府,因此它意味著行政權的法律依據、行政管理的過程及其結果公開化。陽光政府的核心是行政公開,它也是現代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和現代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預防和控制行政權濫用的有力武器。
法治政府拒絕暗箱操作,要求公開和透明,這是區別法治和人治的重要標志。首先,法治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事先制定的法律法規應當公之于眾,讓所有人均有機會和途徑知曉其內容。因此,法律的公布和公開,在人類的法治進步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其次,對于政府的運作而言,公開透明將使其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既可以有效保障公民參政議政的民主權利,又可以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并減少腐敗的發生。最后,行政公開是公民知情權和監督權的具體表現和必然要求。公民知情權是公民有權知道其應當知道的信息,政府應當最大限度地確認和保障公民知悉、獲取信息的權利。作為一項公民的基本權利,政府有相應的義務來保障和維護這一權利,故法治政府應當提高行政的透明度,主動公開自己的行為并接受公民的監督。
【參考文獻】
[1]夏勇.依法治國·國家與社會——法治論要叢書[M].北京:社會科學文藝出版社,2004
[2]徐顯明.法治與中國的社會轉型: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3]古華.湖南省“六五”浦發2011讀本[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