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勝
[摘 要]利率市場化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誕生、發展和走向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理財產品是利率市場化的產物。文章從利率市場化視角探究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規律,并給出相關發展對策。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銀行理財產品;發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6.085
理財業務的發展對于商業銀行市場地位的提高和競爭力的增強具有重要意義。銀行理財可以定義為“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是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管理運作的主要方式。一般意義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從制度上看,利率市場化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誕生、發展和走向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理財產品是利率市場化不斷發展的產物。1993年12月國務院頒布《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逐步形成以中央銀行利率為基礎的市場利率體系”。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放開利率管制,利率市場化改革基本完成。本文從利率市場化視角探究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規律,并給出相關發展對策。
1 銀行理財產品的分類
按照不同的角度理解,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劃分為多種不同類型:首先,根據銀行對投資人的權益保障差別,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分為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商業銀行承銷的理財產品四類。其次,根據理財產品投資幣種的不同,理財產品還可以分為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幣理財產品和雙幣種理財產品等。最后,根據募集資金的投資方向與支付投資本金與收益的資金來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股權投資類理財產品、資本市場工具類理財產品和債券與貨幣市場融資工具類理財產品四類。
2 利率市場化下理財產品的發展
2.1 利率市場化下銀行經營的主動調整是理財產品發展的根本原因
由于資金不斷尋求更高的收益,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市場特征遠遠領先于人民幣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步伐。第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于2004年誕生以來,商業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已經成為近年來金融創新中最為活躍的部分,這些理財產品發展與創新中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微觀主體,通過理財產品的推動實現投資者、融資者的利率市場化或者積極使用已利率市場化的成果來減小利率市場化對銀行造成的“脫媒效應”實現“反脫媒”。這可從近年來居民財富分配比例上看出,2001年,居民財富80.2%配置在銀行存款之上,股票資產約占15.1%,其余金融資產占比不到5%;而到2011年年底,居民財富配置比例為存款62.2%、股票12.8%、信托7.5%、銀行理財7.3%、保險3.4%、基金約3%。2014年年末我國居民財富配置中70%為房地產,存款和通貨占比18%,金融資產占比12%左右,其中,銀行理財占居民總財富的比例為3.5%,與股票持平,遠高于基金0.8%、保險準備金2.6%和信托、券商資管等資產。若無理財產品,銀行在投資體系中的角色將會得到極大的削弱,理財產品起到了重要的銀行“反脫媒”作用,增加了銀行在居民生活中的黏性。
2.2 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日益豐富,市場化程度較高與不高的金融市場均為理財產品投資的重要領域
2004年,在當時的利率市場化水平下,人民幣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債券市場,這與外幣理財產品投資于固定收益、標準的金融市場工具經驗緊密相關。2006—2007年,我國流動性過剩,特別是2007年以來面對較高的通脹率,一方面資金尋找較高的收益率;另一方面掌握較多話語權的部分優質融資主體要求降低融資成本。商業銀行通過信貸類理財產品充當保證人或產品管理行角色,為融資人進行信用增級,突破貸款利率管制下限,為投融資人提供“準直接投/融資”理財產品。2008年之后,我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信貸類理財產品成為了銀行進行“表外融資”的重要通道。2010—2011年期間通脹率高企,銀行理財產品短期化趨勢愈加明朗,各商業銀行陸續推出自主品牌的開放式理財產品和短期理財產品,這也是理財產品精細化的重要表現。在投資渠道明確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通過期限的錯配提高收益率,滿足客戶的需求,提高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從銀行理財產品這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每年都各具特點:如2006年的信貸類產品,2007年的票據產品、打新股理財產品,2010年的資產池產品、債券產品,2012年的保本型理財產品,2014年的非凈值型理財產品等。
2.3 市場利率向理財產品的傳導有效性出現,短期理財產品的定價與債券、貨幣市場相關性較高
從推動我國利率市場改革的角度看,一方面,銀行理財產品從資金來源方替代了大量銀行存款,從資金運用方替代了部分銀行貸款,在銀行為客戶提供的產品范圍內提供了一個與“存貸款”部分可比的價格,對投資者資金的分配、融資者產品的選擇提供了更多的市場化選擇;另一方面,以市場化利率(如債券市場利率、貨幣市場利率)影響理財產品定價,進而以理財產品定價影響融資人成本,這樣的一個傳導鏈條日益清晰,客觀上,理財產品的市場化定價有助于推動存貸款利率市場化。
2.4 人民幣理財產品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發展趨勢出現分化
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包括兩個獨立、并行的方向:一是針對高端人群的資產管理業務;二是針對較為廣泛人群的存款替代性業務。無論是哪個方向,都與利率市場化緊密相關。具體來看,人民幣理財產品近期的發展可能會呈現以下特點:最具“存款替代性產品”特征的銀行表內理財將會保持較高水平的發展;表外銀行系理財產品短期內的市場地位不可撼動,但在投向上將更多的投向債券市場、貨幣市場,甚至逐漸出現結構化、衍生化的傾向;中長期理財產品可能會有較大的發展。
3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策略
3.1 積極創新金融理財產品
商業銀行應積極與證券、保險、信托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努力發展交叉性金融業務,不斷推進產品整合、開發能力,加快個人理財產品和服務創新。商業銀行應建立完備的客戶信息系統平臺,細分客戶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客戶設計不同的理財產品與投資方案,提供有針對性的、差別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求。
3.2 更新營銷理念,提升理財服務質量
商業銀行在營銷理念上應有所創新,建立整體營銷體制,主動向客戶出售服務。培育理財文化,向公眾宣傳金融知識、理財觀念和理財產品,打造有特色的理財品牌。理財師要幫助客戶分析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理財目標,詳細了解客戶的財務狀況及其他各方面的投資需求,向客戶傳達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方法,推薦適合的理財產品。
3.3 建立風險管理體系,完善信息披露機制
商業銀行在設計理財產品、宣傳銷售理財產品、投資及后續服務等環節應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及時向客戶充分披露相關信息。理財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時要向投資者完整、準確、詳盡地揭示每個產品內在的風險結構,讓客戶了解產品的操作方式和風險度。
3.4 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培養理財人才
商業銀行應在現有網絡、計算機等設備的基礎上,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計算機網絡、相關軟件建設。開展理財業務,人才隊伍的建設是關鍵,重視培養高素質的專業理財隊伍。
參考文獻:
[1]殷劍峰.中國理財產品市場發展與評價[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2]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普益財富金融理財研究中心.中國理財市場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3]徐志高.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影響因素研究[D].成都: 西南財經大學,2009.
[4]江華峰,姜志敏,李玉娥.我國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消費者行為分析[J].商業現代化,2006(12).
[5]宋揚,陳曉榮,吳艷飛.我國理財產品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市場,2015(35).
[6]邱繼忠.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信息披露風險分析[J].中國市場,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