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貴州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全省經濟工作的主抓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小康提供堅強保障。
今年3月以來,貴州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快招”、“準招”頻出:
3月1日,省委辦公廳印發《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意見》,成為全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頂層設計的“1號文件”。
3月5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工作任務責任分工方案》,對《意見》確定的重點工作任務進行具體分解。
3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動員大會,全面啟動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隨后,《關于降低企業物流成本若干措施的通知》《關于降低大工業企業用電成本促進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等“1+N”中的配套文件相繼 “落地”。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強調,全省各級各部門要統籌處理當前穩增長與長遠促轉型,統籌抓好供給側與需求側管理,統籌把握經濟領域改革、發展、穩定三大任務,統籌推進一產、二產、三產三次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發揮政府、企業、銀行三類主體的作用,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推動三次產業轉型升級
在推進供給側改革過程中,貴州制定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任務,即緊緊圍繞構建新型產業體系,達到三次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兩個目的,實現“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轉變、發展要素從傳統要素主導向創新要素主導轉變、產業分工從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產品結構由單一低質低效向多樣高質高效轉變”,基本形成品種豐、品質優、品牌強的貴州特色產品生產供給體系。
農產品供給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面。貴州提出,把擴大優質農產品供給作為推動農業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加快打造全國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大省。今年,貴州將下大力氣加強品種品質品牌建設,確保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超過600家,“三品一標”認證面積超過500萬畝,省級農業示范園區發展到400個。
在三次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工業領域是重中之重。
對于煤電煙酒等傳統產業,貴州著力降成本、穩增長、促轉型,將大力實施“百企引進”“千企改造”工程,即高端引進落地100戶以上500強企業,對1000戶以上規模以上傳統產業企業實施升級改造。與此同時,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淘汰一批煤炭、鋼鐵、水泥等落后產能,計劃用3-5年時間關閉退出煤礦510處、壓縮煤礦規模7000萬噸左右。
貴州開磷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廖慧表示,面對新常態,以大投入推進發展的企業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現實需要,貴州和全國經濟一樣,企業發展進入了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對于新興產業,貴州更注重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比如大數據產業,貴州將其作為彎道取直、后發趕超的戰略引擎來抓,僅僅兩年時間,大數據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創造了全國多個“率先”,并獲批建設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在此基礎上,貴州提出要大力提升大數據產品的服務供給。
在服務業方面,貴州推進以旅游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省旅游局局長李三旗表示,貴州將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品牌,突出抓好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催生新業態、開放新產品、實現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加快山地旅游精品景區和精品旅游路線建設、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加大旅游宣傳營銷力度等等。今年,貴州要確保實現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增長30%以上。
優化要素供給降低成本
伴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一些工業產品價格在不斷下降,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卻持續攀升,導致部分企業發展舉步維艱。
對此,貴州將降低企業成本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著力優化要素供給,打造“成本洼地”,積極引導企業在降低成本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降本增效。
電價占到黃磷生產成本的60%,占到電解鋁的近一半成本……電力成本,一直是以資源深加工為主的貴州工業企業的沉重包袱。而今,這個包袱正在逐漸減輕。
省經信委、省發改委、省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降低大工業企業用電成本促進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提出,在輸配環節和市場交易環節,通過國家審定降低輸配電價,通過火電企業與用戶電力直接交易和水電發電權交易,實現大工業用電價格平均下降0.1223元/千瓦時,由0.56元/千瓦時降至平均0.44元/千瓦時。
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孫志剛表示,通過大幅降低電價,可以把用電大戶的成本降下來,讓他們有盈利空間,開足馬力生產,為穩增長多做貢獻,同時也可以使這些企業有資金進行技術改造、轉型升級。
和降低企業電價一樣,降低企業物流成本也是本次改革的重點。
相較于全國和周邊省市,貴州物流成本相對要高。乘著供給側改革東風,貴州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聯合印發《關于降低企業物流成本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對貨運車輛通行費實行優惠,通過發行黔通卡、階梯收費優惠和政府購買等方式降低全省公路收費水平,使企業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下降0.07個百分點。同時提出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物流企業信息化水平,采取搭建全省智慧物流信息平臺、支持企業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推動智能化倉儲建設等措施,確保年內我省物流企業信息化率提高到50%以上。
在降低稅費成本方面, 省財政廳會同相關部門,一方面貫徹執行好國家出臺和即將出臺的降稅政策,如全面實施“營改增”,落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企業兼并重組、房地產發展、鼓勵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的稅收優惠政策。另一方面,合理運用屬于省級的稅收自主權,對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予以明確。
據省財政廳初步測算,上述政策將降低稅費成本260億元左右,其中,通過“減、免、退”等稅收優惠產生的稅收支出約210億元。
一系列對企業“松綁”的“組合拳”,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補齊公共服務供給短板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貴州著力補齊脫貧攻堅、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事業三塊“短板”。
貧困是貴州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目前,貴州貧困人口還有493萬人,仍然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
陳敏爾指出,脫貧是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剛性需求,也是基本需求。我們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從需求出發進行精準供給。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秦如培表示,我們要堅持脫貧攻堅與擴大有效供給、化解建材等過剩產能有機結合,強力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深入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統籌打好異地扶貧搬遷等六大脫貧攻堅戰,徹底解決現行標準下493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完成130萬農村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推動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鎮化水平、生態環境質量、公共服務水平躍上新臺階。
在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方面,貴州把完善基礎設施作為提高全省整體供給水平的基本支撐條件。來自省政府的數據顯示,今年,貴州將確保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6萬億元,其中交通投資1800億元,水利投資240億元、城建投資1600億元、信息投資150億元,電網投資94億元,“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個小康行動計劃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
在補齊教育醫療事業短板方面,貴州今年計劃壓縮行政經費6%用于支持貧困地區教育發展,補助貧困家庭學生,免除其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學費,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同時加大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開展鄉村兩級醫療衛生人才綜合培養國家試點,實施醫療衛生專家援黔行動計劃等等。
孫志剛說,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不是簡單地修幾棟大樓,而是要從醫療人才、醫療技術、醫療設備、智慧醫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方面入手,真正把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上去,擴大有效醫療資源供給,實實在在地幫助群眾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責任編輯/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