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人
3月4日,“2015貴州全面深化改革優秀案例”評選結果揭曉。經過案例初選、媒體展示、社會投票等眾多環節,最終評選出《六盤水市“三變”改革破解“三農”發展難題》等20個優秀改革案例和《貴州省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等5個專家特別推薦典型案例。
在評選活動的短短十余天時間內,就有來自貴州、北京、江蘇、浙江、四川等省(市)的網友約196.7萬人次參與點贊投票,貴州改革好聲音傳遍了大江南北。
蹄疾步穩 邁向縱深
2015年是全民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全省確定的113項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省直有關部門還額外完成了329項改革任務,各方面共出臺改革成果455條。
在眾多改革案例中,司法改革可謂亮點頻出。記者梳理發現,在20個優秀改革案例之中,涉及司法的就有5個之多,不僅有省檢察院、省法院在全省層面推行的司法改革,還有以整市為單位的“法治畢節”創建工程,有匯川區法院、金沙縣法院等縣級司法單位的改革突圍試點。
貴州省法院探索建立以案定員審判運行機制,以審判組織結構調整作為司法改革切入點,打破基層法院原有組織架構,將責任相對集中到裁判法官身上,建立以案定員審判運行機制。
2015年1月4日,匯川區、花溪區、貴定縣、榕江縣4個基層法院分別代表城區、城郊、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率先啟動以案定員審判運行機制,成效初顯。
新制度實施不到三個月,截至當年3月31日,匯川區法院裁判法官人均辦案數93.3件,超過2014年半年人均辦案數;花溪區法官人均結案提升100%;貴定縣法院巡回審判案件數是去年5.7倍,案件陪審率提升23.3%;榕江縣法院案件平均審理周期24天,減少33天,結案率提升15.9%。以司法改革為代表的民主法治領域改革在2015年正不斷邁向縱深。
改革需要智慧,更需要向自己“開刀”。在本次優秀改革案例中,有不少案例是“自我改革”的典范。
貴州省公共服務中心“不下班”、銅仁市探索鄉鎮管理大部門制改革、黃平縣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等入選的優秀案例,均展示出了各部門改革的決心與勇氣。
2014年,貴州整合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成立省公共服務中心,著力打造線上線下合一、前臺后臺貫通、縱向橫向聯動、“最先一公里”與“最后一公里”同步的政務服務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政府服務能力,方便了企業和群眾辦事。并且主動取消所有項目交易服務費,一年為交易各方節約成本4600余萬元。
銅仁市則在鄉鎮機構設置上做“減法”, 將工作任務和職責相關或相近的站辦所整合為“三辦三中心”, 實行領導競爭上崗和職工雙向選擇。既實現了給機構“健康瘦身”,又實現了給干部“壓擔子”。
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鄭云躍表示,2015年,貴州改革工作整體呈現出蹄疾步穩、有力有序、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
彰顯特色 因地制宜
改革既要尋找最大公約數,也要因地制宜。縱觀2015年貴州改革優秀案例,大扶貧與大數據兩大關鍵詞始終貫穿其中。
在20個優秀改革案例中,涉及到扶貧的便有7個,是所有領域中上榜最多的。
六盤水市探索“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模式,開啟了企業、農村、農民共同發展的新模式,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破解了農業產業發展融資難和資金短缺的問題。
“三變”改革是我省農村改革探索的重大成果,已經在全省實現大面積推廣,使其在我省大扶貧戰略行動中不斷發揮更大效益。
此外,德江縣“三金”合作社助推農民增收、碧江區探索建立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體系、石阡縣“四子”法推動“第一書記”精準作為、普定縣推行基層社會治理“五民”工作機制等改革案例,涉及脫貧方方面面,既有從日常工作機制、黨建組織、社會服務等角度出發的改革措施,也有從產業脫貧、兜底保障等角度出發的惠民政策。
2015年以來,全省扶貧開發體制機制不斷創造新經驗、新做法。全省陸續出臺了以《“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和《關于打嬴扶貧攻堅戰確保實現同步小康的決定》為主要內容的“1+6”和“1+10”扶貧開發系列文件。其中,貴州省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辦法和指標體系,經國務院扶貧辦轉發全國各省市推廣。
在眾多的優秀改革案例中,記者發現不少與大數據相關的改革。
貴陽市探索建立禁毒長效工作機制是本次評選中專家特別推薦的五個典型案例之一,便有大數據參與其中。貴陽市從筑牢禁毒基層基礎網、大社會戒毒網、打擊毒品犯罪立體管控網、禁毒專業情報信息和社會管控信息網這四張禁毒網出發,開發“貴陽市吸毒人員管控信息系統”,對吸毒人員實施科學管控。
省公共服務中心“不下班”,變“8小時服務”為“24小時服務”,把所有政府公共服務全過程搬到互聯網上,讓數據多跑、群眾少跑,讓電子文檔多跑、紙質文檔少跑,促進辦事由“群眾跑”向“干部跑”,再向“網上跑”轉變。審批人員隨時隨地受理辦事人員的網上申報、咨詢等,做到“申報全天候”。同樣在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也實現來了交易遠程網上全天候運行,競買人可足不出戶完成交易。
創新發展 破題制勝
在貴州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創新一詞貫穿始終。
貴安新區以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電子信息產業園、高端裝備制造園、新醫藥大健康產業園為依托,搭平臺、建載體、創新服務,全面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情,打造貴安創客創業新品牌和經濟增長新引擎。
如果說貴安新區推動萬眾創新是做大增量的改革,那國企改革則更多的是盤活存量的改革,保利集團與久聯集團聯合重組實現共贏,就是其中的典型。
2014年,保利集團與久聯集團聯合重組,突破“地域”的強強聯合,雙方經營的主要市場得到整合,保利久聯集團由中西部的區域性企業變為跨地區的全國性民爆企業,逐步實現共贏。
保利與久聯重組前,久聯發展股價為10.49元/股(2014年7月2日停牌前),至2015年5月6日,久聯發展的股價已上漲至31.67元,對應的市值由34億元上升到104億元,漲幅超過200%,從股票市值管理的角度,也就意味著重組后再造了兩個久聯發展,改革盤活存量效果明顯。
此外,安順市以體制機制創新力推“五型”城市建設,安順市緊緊圍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改革和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推進相關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等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大膽探索,力推“五型城市”發展,城鄉面貌得到明顯改善,人民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有力地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可以看出,全面深化改革已經為我省后發趕超不斷培育新動力,“十三五”期間,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必將為我省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責任編輯/韋佳妤)
鏈接:
“2015貴州全面深化改革優秀案例”
六盤水“三變”改革破解“三農”發展難題;
安順以體制機制創新力推“五型城市”建設;
黔西南州干部召回管理的做法、成效及啟示;
福泉市創新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
貴州省公共服務中心“不下班”;
銅仁市探索鄉鎮管理大部門制改革;
貴州省檢察機關著力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
德江縣“三金”合作社助推農民增收;
貴州開展“法治畢節”創建;
貴州省法院探索以案定員審判運行機制;
碧江區探索建立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體系;
匯川區法院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成效凸顯;
黃平縣“五突出五創新”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石阡縣“四子”法推動“第一書記”精準作為;
金沙縣檢察院提起全國首例行政公益訴訟;
貴州精準扶貧再出實招;
黔東南州以“暖心秘書”打造便民服務新模式;
黔南州緊扣“三個主題”深化紀律體制改革;
“八個一”并舉打造平安黔西南;
普定縣推行基層社會治理“五民”工作機制。
專家特別推薦典型案例
貴州省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
保利集團與久聯集團聯合重組實現共贏;
貴陽市探索建立禁毒長效工作機制;
遵義市推進赤水河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的做法;
貴安新區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