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軍
“十三五”時期,都勻市將著力抓好“大脫貧、大數據、大物流、大健康、大文化”五大戰略行動,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一江帶兩城”為主體的城鎮發展戰略格局,完成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任務。
“十二五”期末,都勻市生產總值比2010年增長2.3倍,五年間GDP平均增速為16.4%,比“十一五”高出2.2個百分點。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第一批綜合試點,先后獲“全球綠色城市”、中國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市、年度貴州唯一“中國宜居城鎮”稱號,同步小康創建通過省級驗收達標。
“十三五”時期,是都勻市加快發展的黃金期,都勻將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總綱,根植“五大發展理念”,圍繞“做強城市經濟、建設大美農村、發展特色產業”三大目標,強力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特色化、旅游產業化”四化建設,構建“新型城鎮、綠色生態、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四大體系,著力抓好“大脫貧、大數據、大物流、大健康、大文化”五大戰略行動,建成創新型綠色生態區域性中心城市。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一江帶兩城”為主體的城鎮發展戰略格局,完成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任務。
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
奮力走出發展新路子
“十三五”期間,都勻市將不斷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構建現代產業支撐體系。堅持新興產業增量擴張與傳統產業存量提升“兩手并舉”,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制定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設立發展扶持資金。引進電子信息制造企業,建設都勻市科技孵化園。發展大健康養生服務和休閑養生產業,重點培育民族醫藥產業。推進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建成黔中經濟區特色裝備制造基地。推進以都勻毛尖、勻酒等為重點的特色產業規模化,打造全省重要的輕工基地。加快建設“云上都勻”,強化工業與信息化的融合發展。力爭到2020年,全市產值超10億元企業達6家以上,稅收超2000萬元企業達8家以上,規模以上企業達80家以上,園區進入百億級園區行列。
走“四化共進”的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道路,推進都勻現代高效茶葉產業示范園區建設和蔬菜產業示范園區發展,爭創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貴州省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構建全國優質茶葉基地和保供蔬菜基地。將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建成綠色產業園區、生態園區、旅游景區。將都勻毛尖綜合資源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發展優勢,力爭到2020年全市茶園總面積達50萬畝,茶葉年產值達30億元以上。力爭到“十三五”期末,農業增加值達20.4億元,年均增長7%以上。
發展以旅游商貿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加快大宗商品集散地、物流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一園區、一平臺、多配點”的現代物流業發展格局。打造綠茵湖無水港物流平臺,將都勻建設成為西南地區連接“一帶一路”的商貿物流中心、貴廣物流大通道上的重要節點。用好都勻“全球綠色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宜居城鎮”三張名片,推動現代新型旅游業發展。實施“互聯網+旅游”營銷戰略,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培育鄉村旅游示范點,培育健康服務業。“十三五”期間實現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5%以上,達到325億元。力爭到“十三五”期末,第三產業增加值達190.4億元,年均增長17%以上。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商事制度改革、資源配置體制機制、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深化科教文衛體制改革,加快精準扶貧體制改革,完善多元化扶貧長效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均衡化、全覆蓋。加快與黔中經濟區融合,推動與貴安新區深度合作,實現與凱里同城化發展。設立貴陽海關駐黔南(都勻)辦事處,設立保稅物流中心,建設都勻保稅區或無水港等外向型經濟載體,建立口岸大通關協作機制。打造中國電子商務都勻版,建立中小企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
激發內生動力謀跨越
攻堅克難開創新局面
“十三五”期間,都勻將每年謀劃基礎設施項目儲備規模200億元以上,形成鐵路、公路和機場建設“三縱二橫二環五射”的道路布局。推進都勻機場立項,都凱城際鐵路、黔桂鐵路二線等建設和擴能改造項目;推進連接產業園區、農業示范區路線及旅游景區連接路線的改造升級。推進水利建設“三大會戰”,加快平省水庫、林蔭水庫等工程建設,新增供水能力3.87億立方米。建設小微型農田水利設施,加強城市應急水源地和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推進天然氣管道向鄉鎮延伸。全面完成墨沖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螺絲殼風電項目建設。依托“云上貴州”平臺,推進新型信息化應用。打造“智慧都勻”,實現農村信息網的覆蓋。積極推進“三網融合”,2017年實現城區免費WiFi全覆蓋。
打造山地特色城鎮化示范樣板,構建新型城鎮體系。推進都勻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設,構建城鎮集群發展新格局。完成都勻市城市總體規劃、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點規劃、風貌規劃、鄉鎮合并后4個鄉鎮的總體規劃修編及市政管廊規劃、城市路網規劃等編制工作。推進老城區人口疏解和城市危舊房改造工程,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十三五”期末實現城鎮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蓋率達到23%。全面完善市區骨干交通網,將城市建成區面積拓展至60平方公里。推動“城市綜合體”建設,推進城鎮精細化管理,組織開展海綿城市、公園城市等申報工作。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建立健全土地收儲機制。鼓勵農業人口市民化,實現新增2.65萬農業轉移人口和11萬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力爭到2020年,城鎮化率達65%,常住人口達65萬人。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體系。加強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以及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建設,加強天然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重大生態修復治理工程;推進都勻清水江等國家級濕地公園的建設。實施綠色都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十三五”期末,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5%。科學保護劍江,推進節能減排,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加強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完成87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深入開展森林保護和環境監管專項執法行動。力爭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通過驗收,爭創“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夯實基礎惠及民生
“十三五”期間,都勻將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確保到2018年全面完成脫貧任務,實現46個貧困村4.3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到2018年實施易地搬遷3160戶13500人。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計劃、鄉村旅游和電商扶貧等工程,形成科、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扶貧體系。在貧困村優先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小康行動計劃,推進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部免除貧困家庭學生高中學雜費,構筑醫療救助兜底“安全網”,實施城鄉“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計劃,穩步推進“兩線合一、減量提標”。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建立全市在職干部職工精準扶貧包保責任機制,確保扶貧對象聯系全覆蓋。
優先增加教育投入,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構建覆蓋全市的教育體系,將都勻打造成為貴州南部教育中心。推進全民創業行動計劃,開發就業崗位,重點解決零就業家庭、殘疾人、低保對象就業困難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就業再就業問題。推進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毛尖茶文化產業園、勻酒文化產業園等文化產業基地和特色文化園區建設。構建“三重醫療保障”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
力爭“十三五”期間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8300套,改造農村危房4689戶。到“十三五”期末,農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積達到0.9畝、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46.2%左右,建成通村油路464公里,改善解決2.7萬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新建改造一戶一表10萬戶,完成通組道路硬化及人行步道硬化335公里,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65438戶。打造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制信訪,推動創建縣域信訪管理新模式。實施“136工程”和“5531”工程,健全“多位一體”的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創建全省和全國“文明社區”和“和諧社區”,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進入“十三五”,都勻將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以新思想引領新常態、新理念指導新實踐、新戰略謀求新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奮力讓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再展新畫卷,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作者系都勻市委副書記、市長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