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斌
山西省陽煤集團第三醫院骨科,山西 陽泉 045000
?
閉合復位與手術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比較
牛文斌
山西省陽煤集團第三醫院骨科,山西陽泉045000
【摘要】目的:比較閉合復位與手術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差異。方法:回顧分析76例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資料,分為手術組41例和非手術組35例。非手術組采用閉合復位治療,手術組采用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患肢掌傾角、尺偏角及橈骨高度以及腕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結果:治療12周時所有患者行X片檢查,手術組患者掌傾角、尺偏角、橈骨高度大于非手術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組與非手術組患者在治療后2周、4周、12周優良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橈骨遠端骨折予以閉合復位外固定治療,可避免手術風險及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橈骨遠端骨折;老年;閉合復位;手術
橈骨遠端骨折是指距橈骨遠端關節面3cm以內的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好發于中老年骨質疏松患者[1]。當橈骨遠端發生骨折時,橈骨遠端關節面角度會發生改變,關節囊周圍韌帶可發生挫傷甚至撕裂,腕關節的屈、伸、收、展以及環轉運動受到限制,因此若復位不良,將會造成橈骨短縮畸形、橈腕關節脫位、腕管綜合癥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目前治療方法有手術和非手術治療,本研究主要對比分析閉合復位與手術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差異,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科進行診治的76例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對其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年齡≥60歲,根據病史、體征及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為橈骨遠端骨折,符合AO系統分類法[3]中的B型及C型骨折,且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有高熱、骨腫瘤、骨關節結核、病理性骨折等其他骨病的患者。其中手術治療41例作為手術組,其中男13例,女28例;年齡62~75歲,平均年齡為(67.32±4.61)歲;B型骨折23例,C型18例。將閉合復位治療35例作為非手術組,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為(68.53±5.02)歲;B型骨折19例,C型1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AO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非手術組:患者取坐位或平臥位,局部麻醉后,根據骨折類型給予持續對抗牽引、成角反折、提按等手法予以整復。首先恢復橈骨高度,其次是掌傾角、尺偏角。復位后根據骨折類型采用不同的固定體位。由于石膏固定對骨折再移位的控制力較差,復位后應密切復查。手術組:臂從神經阻滯麻醉下患肢外展取掌側或背側切口,露出骨折端后進行牽引復位,C臂X光機下達到解剖復位后用T型鋼板固定,檢查腕關節活動范圍及骨折處穩定程度后關閉傷口,術后常規抗感染治療。所有患者均行規范康復治療,出院后2周、4周、12周進行隨訪并給予康復指導。
1.3觀察指標行X片檢查比較兩組患者患肢掌傾角、尺偏角及橈骨高度。采用Sarmiento改良后Gartland-Werley系統評估腕關節功能[4],該評分系統主要是根據主客觀臨床資料及放射學評價來制定,0~2分為優,3~8分為良,9~20分為可,≥21分為差。

2結果
2.1兩組影像學資料比較患者治療后12周時行X片檢查,手術組患者掌傾角、尺偏角、橈骨高度大于非手術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影像學資料比較 ±s)
2.2兩組治療后不同時間段腕關節功能情況比較手術組患者在治療后2周、4周、12周優良率分別為:58.54%%、57.14%,68.29%;非手術組患者分別為65.71%,82.93%、82.86%,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不同時間段腕關節功能情況比較 (例)
3討論
橈骨遠端骨折多由間接暴力引起,好發于松質骨與密質骨交界處,骨折后易出現松質骨塌陷、皮質骨粉碎及橈骨短縮等現象[5]。為了減少骨折后繼發移位的發生率,需盡量恢復掌傾角、尺偏角以及橈骨高度。橈骨遠端關節面掌傾角為10~15°,骨折后成角增大時,會引起橈腕關節面力學改變,加上橈腕關節背側長期受到靜力擠壓作用,以及活動時的動力作用會導致背側韌帶變薄,長期作用后會造成橈腕關節不穩定和功能降低。橈骨遠端關節面尺偏角為20~25°,當橈骨遠端發生骨折時,由于橈骨高度丟失,尺骨相對較長,造成尺偏角變小,腕關節負荷由橈側柱轉移到尺側柱,從而造成下尺橈關節的不協調和不穩定,引起握力降低和腕關節內收功能減弱。橈骨遠端的橈骨高度為13~15mm,由于遠端為松質骨,骨折時會造成骨質壓縮,若不能完全復位或復位后固定不良會造成橈骨短縮畸形,從而影響腕關節功能,另外橈骨短縮過多時,尺骨相對過長撞擊月骨關節面,造成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形成腕尺側撞擊綜合征。骨折復位時優先順序為橈骨高度、掌傾角、尺偏角。當骨折復位不滿意時易發生畸形愈合,會造成腕關節的疼痛、背伸受限、握力減弱等功能障礙。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橈骨高度、掌傾角、尺偏角均有恢復但均未達到正常范圍,另外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不同時間段腕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兩種治療方式對于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治療效果相當,與李書振[6]等研究結果相似。因此老年橈骨遠端骨折可予以閉合復位外固定治療,以避免手術風險及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張興平.橈骨遠端骨折治療方法的選擇與思考[J].中國骨傷,2012,24(11):887-889.
[2]王永維,關廣文.鎖定鋼板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4):104.
[3]穆星星.橈骨遠端骨折AO分型的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D].昆明:云南中醫學院,2012.
[4]張川,張作君,王蕾,等.手法間接復位掌側鎖定板固定治療橈骨遠端C3型骨折[J].中國骨傷,2015,27(11):965-969.
[5]李寶懷.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89例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14):1903-1904.
[6]李書振,陳躍平,林宗漢,等.切開復位與閉合復位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0,24(4):438-442.
(收稿日期:2016.01.29)
【中圖分類號】R68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7-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