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才 丁海銘 李 鳳 羅海宇
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院血液凈化室, 廣東 高州 525200
?
綜合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營養狀況的影響
王瓊才丁海銘李鳳羅海宇
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院血液凈化室, 廣東高州525200
【摘要】目的:觀察綜合護理對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營養狀況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行血液透析治療的10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1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基礎護理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及營養不良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AS、SDS評分同對照組比較明顯降低;營養不良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血液透析治療中實施綜合護理,能明顯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能有效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血液透析;綜合護理;心理干預;營養不良
血液透析技術的不斷改進,使得終末期腎病患者的生存時間得到較大延長。但有數據表明[1],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高達57%~85%,嚴重影響生存質量。另一方面,血液透析可引發較多并發癥,加之患者需長期治療,經濟壓力較大,因此,易出現各種不良情緒,形成心理障礙,不利于治療的順利開展。有學者指出[2],對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全面優質的護理配合,可明顯改善其心理及營養狀況。本研究通過對比,觀察綜合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10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49.8±3.2)歲;血液透析時間6個月至5年,平均(2.8±0.7)年。對照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齡32~74歲,平均年齡(46.9±3.4)歲;血液透析時間6個月至4年,平均(2.5±0.8)年。納入標準:符合疾病診斷標準者;血液透析時間>6個月者;與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標準:無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無精神疾病患者;無嚴重心理障礙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實施一般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及飲食護理。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心理護理充分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狀況,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是針對性心理護理開展的基礎,護理人員需要在護理過程中,多與患者交流、溝通,保持語氣溫和,并展現良好的技術,給予患者安全感。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盡量創造溫馨、良好的環境,根據患者喜好,播放音樂或視頻,轉移其注意力,保持心情放松。根據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個體化心理疏導,減輕其悲觀及自責情緒,鼓勵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或工作,使其獲得成就感,提高生活信心。
1.2.2飲食護理營養不良為血液透析患者常見并發癥,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在透析期間,控制其體重增長量為干體重2%左右[3]。由營養師與科室護士合作,針對血液透析患者機體營養狀態及特殊性,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由經驗豐富護士介紹液體攝入的技巧。指導患者合理攝入雞蛋、牛奶、魚肉、瘦肉等高蛋白食物,確保機體熱量供應,同時,需要補充機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禁止攝入含高鉀食物,確保患者機體營養平衡,減輕身體負擔。
1.2.3認知干預多數患者因對疾病相關知識不了解,對可能產生的并發癥無防范意識,從而對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護理人員需向患者介紹遵醫囑治療、服藥的重要性,動靜脈內瘺護理方法及飲食方案。可自制終末期腎病健康知識宣傳手冊,以簡潔易懂的語言闡述疾病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加強家屬與患者的疾病認知,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因并發癥造成的心理障礙。1.2.4家庭干預終末期腎病患者需要接受長期血液透析維持生命,家屬不僅需要承擔經濟壓力,也需要面對心理壓力,極易產生焦慮情緒,不利于患者接受治療。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告知家屬,其情緒會感染患者,應多鼓勵患者,進行愉悅談話,可減少患者顧慮。同時,指導患者家屬如何注意患者營養攝入,防止營養不良發生。1.3觀察指標分別在護理前后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價,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4]與SDS(抑郁自評量表)[5],SAS總分100分,35分為臨界值,分值同焦慮程度呈正相關性;SDS滿分10分,0分為無抑郁,10為重度抑郁。同時,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營養不良發生情況, 采用SGAN(改良主觀全面營養評價法)[6]進行評價,共分為7個方面,總分35分: 22~35分為重度營養不良;15~21分為中度營養不良;8~14分為輕度營養不良;≤7分為營養良好。

2結果
2.1兩組心理狀況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心理狀況無統計學差異(P>0.05),經護理后有明顯改善,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同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護理前后SAS及SDS評分對比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營養狀況比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同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營養狀況對比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血液透析通過擴散方式,對體內多余代謝廢物以及有害物質進行清除,從而實現凈化血液的效果,是終末期腎病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近年來,由于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時間得到了明顯延長,但有學者[7]指出,血液透析會造成患者機體內氨基酸及蛋白質的大量流失,加之患者透析過程中食欲下降,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可引發營養不良。另一方面,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病情較重,需長期接受透析治療,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經濟負擔加重,多數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等情緒,嚴重影響治療效果。
有報道認為[8],對于血液透析患者,需加強護理配合,注重心理及營養狀況的改善,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后,營養不良發生率及SAS、SDS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給予患者優質全面的護理措施,能保障患者營養物質的攝入,改善患者心理應激狀態。通過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恐懼及悲觀的心理狀態,幫助患者重建治療信心,通過強化飲食營養護理,可保障患者所需物質的攝入及營養平衡,而給予認知干預及家庭干預,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并使患者獲得更多支持。相關研究發現[9-10],相較于傳統的護理模式,綜合護理更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與之相符。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不良情緒與心理障礙發生,改善營養狀況,提高生存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其玉.綜合護理對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間合并心衰的預防效果評價[J].安徽醫藥,2013,17(3):524-526.
[2]林亞妹,潘巧虹.綜合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1):2766-2767,2769.
[3]郭麗霞,王勇.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護理及預防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03(20):34,57.
[4]吳文莉.營養護理對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0):14-15.
[5]謝巧玲,王文龍,李云生,等.營養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4):2214-2217.
[6]劉云暉.糖尿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況分析及醫療干預[J].河北醫藥,2013,35(13):2017-2018.
[7]劉麗,矯健梅,安麗偉,等.認知行為干預對誘導期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狀況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13):1230-1232.
[8]郭振霞,化前珍,王波,等.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心理狀況與自我管理相關性研究[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44(10):812-816.
[9]胡楊青,顏偉健,周巧玲,等.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癥與營養狀況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2010,09(12):672-674.
[10]何艷.營養狀況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08(14):188-189.
(收稿日期:2016.01.27)
【中圖分類號】R47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7-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