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榮
自治區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是制約我區持續健康發展的突出短板。按照問題導向進行科學梳理,補齊這個短板,需要解決好科技創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研究制定了《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和《內蒙古自治區創新驅動發展規劃(2013-2020年)》,對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作出戰略部署。同時,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著力解決科技創新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力實施實用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建設三大工程,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是聚焦重點需求。我區科技工作重點聚焦“五大基地”“兩個屏障”和“一個橋頭堡”的建設要求,推動項目重心向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傾斜,在清潔能源、現代煤化工、鋁鎂銅鉛鋅等有色金屬、稀土及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農牧業、生態屏障建設、民族醫藥發展和科技惠民等方面布局科技項目、人才和平臺。
三是突出企業主體。要不斷完善、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企業為主導的技術創新機制,健全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統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小微企業,壯大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實力,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
四是培育創新人才。在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統籌下,我區實施了“人才強區工程”和“草原英才工程”,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機制。按照產業(項目)、人才、平臺一體化建設原則,從項目安排、資金投入、平臺建設、成果收益分享以及各類獎勵政策等方面進行統籌,并將人才的引進、使用和培育放在突出位置。
五是構建平臺體系。近年來,內蒙古加強國家級平臺載體建設工程,同時,合理布局縣域科技示范園區、特色產業基地和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推動其向“一縣一品”“一區一業”方向優化發展。下一步,我們將在各類平臺載體的優化布局和質量提升上著力,特別是努力爭取呼包鄂組織創新示范區的建設,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孵化生態體系。
六是擴大開放合作。近年來,內蒙古擴大開放、加強合作碩果累累,目前我區被科技部授牌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達到7家。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2015年成功舉辦中國——蒙古國技術轉移暨創新合作大會等3個展會。努力利用全國的人才和平臺資源,絕大部分高水平的研發成果都是開放合作取得的。
七是改革體制機制。提早謀劃建立健全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自治區黨委常委會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同時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加強科技項目和資金管理的意見》。創新科技項目的形成機制和管理辦法,出臺并實施了《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儲備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和《內蒙古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改革科技創新資金多元投入機制和激勵措施,發揮財政科技資金的引導作用,建立、完善全社會科技創新投入體系。
八是強化政策保障。依法保障財政科技投入逐年增長,自治區財政用于科學技術的經費增長幅度,要高于自治區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落實企業研發費用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等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將科技創新工作納入自治區績效評價和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對科技創新工作績效考核成績優秀的部門、盟市和旗縣,自治區黨委、政府給予通報表彰和獎勵。
(作者系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知識產權局)廳長(局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