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昌元
[摘 要]縣級黨校在很多方面存在諸多的矛盾和困難,尤其是近年來,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縣級黨校建設已凸顯出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需要加快縣級黨校體制改革。
[關鍵詞]興縣級; 黨校 ; 體制 ; 改革
一、當前縣級黨校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缺乏自主權
目前縣級黨校校長大多由縣(市、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兼任,組織部設有分管干部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的副部長。黨校常務副校長實際上是在組織部的領導下,具體落實、完成縣級黨委下達的干部培訓任務。這種領導體制雖能充分發揮組織部門干訓監管職責,強化主管者(組織部)和實施者(黨校)的協調聯動效應,但在實際工作中明顯存在不足:一是培訓什么人、什么時候培訓、怎么培訓都要按照組織部門的意見去辦,縣級黨校難以根據工作實際、學員需求和干部教育規律實施培訓,缺乏工作主動權;二是組織部門工作繁忙,有時顧不上干部培訓,黨校便成了無所事事的機構,干部年度培訓規劃往往難以全部完成;三是縣級黨校的培訓資源本來不多,不少部門還“借”黨校的教室和教師直接辦班,使本就趨向邊緣化的黨校更加邊緣化。
2.干部教育培訓經費缺乏保障
據調查,除黨校承辦的少量主體班外,縣(市、區)各部門每年均向縣級黨委申報了較多的其它培訓班次,這些班次由各部門主辦,培訓經費由縣財政統一劃撥到相關部門。但在組織實施中,不少部門出現了工作偏差:一是培訓經費劃撥到部門后,隨意壓縮培訓時間和教學內容,組織管理松散,很難完成培訓目標和任務;二是用黨校教師講課,抽調黨校職工協助組織管理,每次培訓結束后黨校都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培訓經費并未掌握在黨校手中,學校僅靠某些部門事后劃撥的少量費用抵消投入花銷,致使縣級黨校內部運轉和干訓工作開展受到較大影響。
3.教師隊伍建設缺乏科學性
教師隊伍建設是黨校建設的重點工程,無名師便無名校。省委《關于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全面提高黨校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一批在省內外和當地有較大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因此,縣級黨校的辦學效度主要來源于精良的師資隊伍,尤其來源于大批的名優專家團隊。通過調研,筆者發現各縣級黨校在教師隊伍建設“內生”培育機制上做足了功夫,他們既制定了教師發展規劃,完善了學科體系,明確了培養目標,也細化了工作措施和辦法,為教師成長提供了較多的平臺,但時至今日,相當多的縣級黨校并未“孵化”出一批響當當的名優教師,原因就在于黨校的“外化”培育機制不健全不完善,這主要表現在:一是縣級黨校進什么教師、進多少教師、怎樣進教師,自身沒有規劃權和決策實施權,靠“天”(即縣級黨委政府)定奪;二是一些縣級黨校人事制度改革并沒落實,單位性質和辦學規格仍未界定,教師在職務晉升、崗位設置、工資待遇等方面無法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影響了整個隊伍的工作積極性和進取意識。
4.績效考核落實難,內部管理缺乏激勵機制
激勵性績效管理是調動員職工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有效管理模式。但從考察情況看,不少縣級黨校目前在內部人員管理上,除了制度約束、精神獎勵外,對運用經濟手段激發教職工積極進取,顯得束手無策,乏善可陳,校園昂揚向上、砥礪奮進的人文情懷有所缺失。主要是以下幾個因素造成:一是黨校隊伍結構特殊,既有參公管理人員,又有事業身份教師,還有工勤人員,學校難以制定一套科學規范的績效管理辦法;二是內部制度建設有待健全和完善,崗位職責不明,目標任務不清,剛性約束不力,機關風氣濃厚,激勵效應難形成;三是黨校尤其是邊窮地區的縣級黨校,人均績效津貼本來就少,若進行校內第二次分配,不但不能激勵教職工,反而影響隊伍團結穩定。
二、破解困局的現實思考及對策建議
1.完善領導機制,增強縣級黨校工作效能
學習借鑒重慶、遂寧等省市基本做法,推行組織部門領導與黨校領導班子交叉任職管理機制,建議縣級黨校常務副校長兼任縣(市、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直接分管干部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主持黨校工作。這樣做可形成三大良性效應:一是使干部培訓的管理體系與組織實施體系結合得更加緊密,組織部和黨校統一協調力度增強,可推動干部培訓工作規范有序開展;二是強化了黨校在干部培訓工作中的決策權和實施權,提高了干訓工作效率和黨校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三是進一步增強了縣級黨校與同級黨委和組織部門的緊密聯系,工作中協調溝通、合作推動的力度加大,有利于提高干部培訓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2.改革干訓經費投入機制,發揮縣級黨校主陣地作用
每年凡經縣級黨委和組織部門批準的所有培訓班次,尤其是各業務部門申報的、由縣級財政統一支付培訓經費的班次,建議全部納入黨校培訓,由黨校作為承辦機構全面組織實施,所有培訓經費直接預算、劃撥到黨校,讓有關部門配合黨校抓好組織調訓、質量監管等工作即可。這樣,可充分運用和發揮好黨校干部培訓的寶貴經驗和資源優勢,明確責任主體,保證培訓質量,切實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充分發揮黨校(行政學院)干訓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加強干訓經費管理,加大干訓經費使用監督檢查力度”等政策規定,同時為解決縣級黨校培訓資源萎縮、培訓渠道不暢、資金運轉困難等問題提供堅強支持。
3.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增強縣級黨校教師隊伍素質
首先,應嚴格按照大中專學校規格及標準,加快推進縣級黨校人事制度改革,厘清黨校單位性質,明確參公、事業、工勤三類人員結構比例及編制職數,重點傾斜專業技術人員即教師比例和職數,逐漸削弱黨校政務機關屬性,增強黨校教育科研機構即學校屬性,在資格認證、職務評聘、帶薪休假、教學科研、學習進修等方面,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教師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的有關待遇標準,使黨校教師也切實感受到“人民教師的光榮”;其次,縣級黨校應根據教師編制實際,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學科體系建設,制定科學的中長期的名優師資培育計劃,切實啟動“樹名師創名校”活動,以雄厚的師資力量展現辦學實力和業務水平。
4.以人為本強化職責,打造縣級黨校勵志奮進人文環境
一要推進黨校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和完善學校崗位職責制度,明確各部門和個人崗位職責、目標任務,以年度目標考核為手段增強內部管理效能,強化教職工“職責本分”意識,解決“必須干”“干什么”和“干得好”的問題;二要用好非經濟激勵手段,如運用述職報告、評優選先、學習進修、職務晉升、情感交流等各種手段,積極營造勵志奮進、凝聚力強、暖情感人的校園人文環境;三要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探索通過財務預算或多渠道籌措建立黨校工作專項基金,制定教學科研和服務管理績效考核辦法,以資(補)助方式表彰激勵業績突出的優秀教職工,切實形成內部激勵管理效應。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縣級黨校改革發展面臨諸多的機遇和挑戰,事關黨的事業特別是黨的干部教育培訓事業的全局,它的發展建設亟需縣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扶持,需要上級黨校的科學指導,更需要縣級黨校自身直面問題的勇氣以及創造性解決這些困局的智慧。改革是必由之路,創新是活力所在,自強是前進的根本,愿縣級黨校在改革發展中實現“鳳凰涅磐”,道路越走越寬闊,事業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劉衛常. 加強基層黨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J]. 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 2015(03) .
[2] 李德祥. 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發展的思考[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