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勇
一、靈活運用教材,選擇好入門的突破點
1.深入鉆研教材
教師要領會大綱精神,了解本課內容在單元,整個小學階段的地位,把握教材編排意圖和新知識的生長點?!白ⅰ⑻帷睂嶒灲滩膩硭銓嵺`,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理論的簡化形式,教師要探明吃透。
2.科學運用教材
我曾在一份調查表中發現,有90%的兒童入學之初急切地想識字讀書,而不是想學習漢語拼音。原因是家庭教育中,家長教會他們會讀會寫的是部分聲母和韻母,只會拼讀,不會直呼;同時,兒童生活接觸的是大量漢字,就連他們口中的兒歌和古詩,也只會說不會寫。他們在想,像大人們一樣會讀會寫文字該多好呀!于是我就經常跟他們講一些謎語、兒歌、童話,當興趣正濃的時候,就告訴他們課本里就有你喜歡的東西,只要學好漢語拼音,就可以閱語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就一下子調動起來了??墒窃谄匆艚虒W中,會遇到發音不準或者書寫錯誤的問題,我就想法設法幫助他們。例如用吹塑紙剪成半圓和長豎,做成移動式教具,在移動和番轉的過程中,有助于區分b d p q 這四個聲音;又如s和sh時,就編成歌訣:四是四,十是十,要想說對四舌頭碰牙齒;要想說對十,舌頭別伸直。不覺中學生學會了s和sh的發音方法,把s和sh的發音區分開來;再如,學完聲母和后鼻韻母想拼的音節后,編成“小豬小豬太骯臟(zang),小猴揮起千鈞棒(bang),大象用鼻撓癢癢(yang),熊貓來把秋千蕩(dang)。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鍛煉語言,鞏固了章節。
二、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和方法主動探索新的知識,使教學過程與學生思維合拍,主要憑借是課文閱語
要知道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具有潛能的人,他們的頭腦不只是一個填充知識的容器,而是需要用激情點燃的火把。只有激活主體的內在原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的潛能發揮出來。才能逐漸形成主體積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學,《咕咚》一課,一年級的學生對咕咚這一象聲詞很少注意,我就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走進教室,我就說:瞧,我們班的同學多可愛!
播放《鈴兒響叮鐺》歌曲,學生有的敲開座位手舞足蹈。
誰愿意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學生舉手如林。
摁動自行車鈴、打鼓,讓學生說出分別聽到了什么聲音。
隨機板書:“咕咚”教讀。
“咕咚”是一種聲音,是我們要學的15課。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要問的嗎?有什么要說的嗎?”
這樣采用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讀一次課文都要有新的具體要求,通過激活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想像,讓學生很自然地把自己當作課文中描述的對象去感受事物,體驗生活。強調語文的具體語境,重視語文學習的心理意義,言語理解的相對性、私人性、是新時期語文教育界所關注的一個新的問題。
三、重點問題解決之后,要善于用好懸念,激勵學生隨著對課文的深入理解,提出更新更深層次的問題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歸根結底是學生的活動。實施以學定教案 的教學策略,把學生提出的問題的解放和重點段落的深入閱讀結合起來,體會文中描述對象的悲與喜。例如《咕咚》一課,可以抓住野牛攔住大象說:“咕咚在哪里,你看見了?”讓學生用質疑的語氣讀出來,然后探索:“咕咚”是什么,大家如此害怕,是看見地,還是聽見的?學生的自讀自悟不是單一語言訓練,或者對課本的淺層次的理解,而是需要教師進行深層次的點撥。當學生產生新的懸念進行新的探索時,便鼓勵學生看誰還能理出更新的問題。 這樣,對教材大膽質疑,主動評價,闡述異議,反復讀文,主動領悟,使學生對教材理解更加深入,調動了學生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的積極性,自讀‘自疑、自悟的能力不斷提高,也促進了學生思想品德、興趣習慣、意志品格的主動發展。教書育人,收效十分明顯。
四、引導學生做個有責任的人,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塑造學生做事認真負責的品行,學會對他人負責;有目的地思考問題,學會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研究問題‘用知識本身的力量吸引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這些方法、途徑、,學生不可能天生具有,需要教師有意識的指導和訓練。針對不同問題,教師要給予“思維活水”,讓學生在熱烈討論、辨別是非中感覺伙伴間的友誼和真情。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學習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角度,不要問“對不對”這樣的話,也不要輕易判斷,更不要把教師的方法強加給學生。第二要從真正意義上尊重學生創造性,傾聽傾聽學生的問題和發言,與他們展開討論,注意他們的情緒變化,千萬不可愛理不理,置若罔聞。第三學生不可能按一個思維定式向一個水平發展,達到同樣程度的學習水平,要允許一部分學生用袍快的速度學習,也允許一些學生用較長一點時間達到相應的要求。第四,要充分體諒學生,幫助他們建立能夠解決問題的自信心,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學習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