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平++唐涌++黃希葵



【摘要】網絡導學是開放教育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也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學的重要途徑。本研究通過抽取部分課程實施網絡導學,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對導學前后學生的學習特點、導學需求、資源利用等進行對比,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分科導學,觀察和分析網絡導學的有效性。實踐證明,建構網絡時代遠程教育的導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遠程開放教育;學習者;網絡導學
【中圖分類號】G7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6)04006505
【收稿日期】20151012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2013年度重點科研項目“開放大學專業設置與課程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為13SA0211;四川省教育廳2015年度一般科研項目“開放教育導學方式及教學評價研究”,項目編號為15SB0361;四川廣播電視大學2012—2013年度重點教改項目“四川電大校本部遠程開放教育課程導學實證研究”,項目編號為XM2011005Z
【作者簡介】林翠平(1972—),女,重慶酉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遠程開放教育;唐涌(1968—),男,四川南充人,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遠程高等教育;黃希葵(1963—),男,廣東五華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成人高等教育。一、引言
網絡導學是基于網絡教學環境指導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個別化學習的教學活動,通常指利用各種網絡技術實現網絡課程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教學、支持、管理和評價。國內通常也稱“網絡導學”為“網上輔導”,而國際上對網絡導學常用的術語有eTutoring,eModerating和eFacilitating。[1]網絡導學具有不受時空限制,可讓學生自主掌握學習進度等特點,已成為遠程開放教育條件下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由傳統學習向網絡學習轉變的過程中,網絡導學已彰顯出其巨大的優勢。網絡導學處于學生支持服務系統中的重要地位,良好的網絡導學可以督促學生學習,為網絡學習質量提供必要的前提保障。[2] 在國際遠程開放教育領域,網絡導學已被公認為是學習支持服務的主要環節,也是網絡學習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以英國開放大學為例,很多人認為英國開放大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其為學生提供的支持服務,特別是輔導教師為學生提供的網絡導學服務。[3]
目前,國內有關網絡導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網絡導學的交互、網絡導學模式和體系的設計與應用、網絡導學策略、網絡輔導教師等主題方面,[4]對網絡導學效果的研究相對較少。有研究者以“網絡導學”和“效果”為主題和關鍵詞,在維普中文電子期刊數據庫上對1993—2013年發表在國內期刊上的文獻進行搜索,只收集到相關論文5篇。[5]且這些論文大多采用比較單一的研究指標,比如將導學組對照期末成績,也有利用多項指標評價的方式測試學生的導學效果。[6]筆者認為,采用評價的方式或者是成績對照一種指標來觀察導學效果,指標較單一,可信度不是很高。另外,很少有人做分學科導學效果研究,如果能夠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分科導學,設置多元化的問題,從多個角度設置能夠反映學科專業特色的問題,將導學前與導學后的效果進行對照研究,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導學方案。
二、研究樣本及方法
1研究樣本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四川電大)于2012年9月組織全省電大系統教師開展開放教育課程導學作品設計的競賽活動,截至活動結束,共收到146份作品。經各分校及省校各教研室推薦,省校網上展示、投票,專家評選等環節,共初評出40份獲獎作品。為了讓這些成果得到更好地應用,筆者以四川電大校本部為試驗田,抽取了8門課程的導學作品,上傳到教學平臺及學生QQ群開展網絡導學,同時對導學前后的效果進行比較。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比較研究法。筆者向四川電大校本部學生發放問卷70份,共回收問卷69份,其中問卷回收率98%,其中有效問卷67份,有效率為97%。通過SPSS.11.5版本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針對全部樣本,從導學前后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支持服務、導學資源三方面進行總體比較,從導學作品里抽取《建筑制圖基礎》、《人體生理學》和《市場營銷》三門課程進行分科比較,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和提高網絡導學效果的對策建議。
三、網絡導學前后總體比較
1學生的學習特點比較
課題組通過分析調研數據發現,在實施網絡導學前后,學生在掌握學習方法上已有了明顯的變化:“不了解學習方法”的導學前占26.9%,導學后下降到17.9%;“每周上網學習4—6小時”的導學前占9%,導學后上升到25.4%;“通過上網查資源學習”的導學前占56.7%,導學后上升到85.1%;“通過網絡求助老師”的比例導學前占10.4%,導學后上升到43.3%。這些數據說明網絡導學能夠對學生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
2網絡導學的需求和效果
《禮記·中庸》有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意思是說,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在教學方面,教師如果不事先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沒有相適應的教學手段,就不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表2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對網絡導學的需求主要有:學生希望任課教師“建立QQ群進行專題答疑”的導學前占70.1%,導學后上升到71.2%;“開展主題突出的網上教學活動”的導學前占32.8%,導學后上升到63.3%;“通過課前導學指引學習方法”的導學前占50.7%,導學后上升到65.2%;“課余開展有針對性的分層輔導”的導學前占32.8%,導學后上升到59.1%。由此看來,學生對網絡導學的需求更加注重實用性和針對性。
表2網絡導學需求比較實施階段
網絡導學需求1導學實施前1導學實施后頻度1百分比1頻度1百分比建立QQ群進行專題答疑145170.1147171.2開展主題突出的網上教學活動122132.8142163.6通過課前導學指引學習方向134150.7143165.2課余開展有針對性的分層輔導122132.8139159.1
從表3的數據可知,學生“知道學習進度及安排”的比例導學前占23.9%,導學后上升到85.1%;“知道學習方法”的比例導學前是31.3%,導學后上升到83.6%;“了解考試方法”的導學前是46.3%,導學后上升到88.1%。通過對比發現,實施網絡導學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已有了明顯進步,說明導學對學生的方法指引起到較好的效果。開放教育的教學既要幫助學生克服工學矛盾,同時也要保證教學質量,可充分利用網絡導學的優勢,讓學生用較少的時間掌握更有效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學生“知道學習平臺網址”在導學前比例占62.7%,導學后達到95.5%;“參加網上實時教學活動”導學前占14.9%,導學后上升到35.8%;“參加學習論壇”導學前占11.9%,導學后上升到40.3%;“通過網絡拓展知識”導學前占43.3%,導學后上升到67.2%,“知道求助學習上的困難”導學前占64.2%,導學后上升到92.5%。這些數據說明,通過網絡導學,學生參加網上實時教學活動以及學習論壇的人數已明顯增加,能夠主動將網絡作為拓展知識的重要途徑,遇到困難也能積極地求助于教師,網絡導學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3對網絡導學資源的利用和評價
從兩方面對比學生對導學資源的利用和評價:(1)對于學生是否會上網查找學習資源方面,回答“熟練”的比例從導學前的17.9%提高到44.8%,“不會”的比例從導學前的32.8%下降到6%。(2)學生認為“導學資源內容豐富”的比例在導學前是32.8%,導學后提升到56.7%;認為“導學資源結構合理”由導學前的38.8%提升到53.7%,認為“導學資源突出重難點知識”的由導學前的28.4%提升到47.8%,認為“導學資源對學習有較大幫助”的由導學前26.9%提升到40.3%。
分析以上變化,說明學生從教學平臺上獲取學習資源的比例在導學后都已有明顯的變化,反映大多數學生已經充分肯定了網絡導學的作用和價值。導學后,學生更為主動地利用學習資源,而且重點關注的是“重難點知識”。電大學生由于工學矛盾突出,考試壓力較大,希望可以通過網絡收集到更多有用的復習資源,幫助自己順利通過考試。課程責任教師在上傳網絡導學資源的時候,要提前進行重難點知識整理和篩選,不要一味追求數量的堆積,需更加注重質量和效果,為學生提供實實在在的學習支持。
四、網絡導學前后分科比較
1總體特點
通過表4的幾組數據對比發現,《人體生理學》課程多項指標位居第一。選擇這門課的基本都是護理專業的學生,他們由于經常上夜班,沒時間學習(占66.7%),工作壓力較大(占83.3%),因此,大多數學生選擇了“每天上網學習時間1—3小時”(占83.3%),學生基本知道學習平臺的網址、學習進度和學習方法(占83.3%),能夠積極參與網上教學活動(占33.3%)。另外,建筑專業的學生工作壓力也比較大(占75.0%)。
2數據分析
通過表4各學科導學前后的數據變化,可以看出,學生通過上網學習幾門課程的導學作品后,在掌握網上學習方法、參與網上教學活動、參加專題討論表4導學前后分科比較課程以及通過網絡拓展知識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能更好地運用網絡自主開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強。
通過學科之間的對比,我們發現,護理專業的學生通過網絡學習的時間明顯比另外兩個專業要多一些。建筑專業的學生由于常年在工地,參加面授輔導的時間很少,但是由于《建筑制圖基礎》課程的系統性和應用性較強,具有一定的難度,大多數學生會選擇通過網絡來拓展這門課程的知識。《市場營銷》各項指標相對較低,說明工商等專業的學生認為這門課程難度不高,完全可以通過網絡課堂來替代傳統的面授課堂。
五、討論和結論
網絡導學具有不受時空限制,靈活多樣的特點,是發揮教師導學作用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由于開放教育學習和考試平臺不統一, 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浩瀚的網絡資源,使許多學生不知所措;考試形式的多樣化,讓部分學生感到茫然。此外,輔導教師作為網絡導學教師隊伍中的重要一員,扮演著網絡討論的組織者、學習的指導者、情感的支持者、信息的咨詢者以及學生意見的反饋者等多種角色,但一些輔導教師往往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僅僅只是利用網絡完成諸如發布教學大綱和講義、傳播概念性信息和測試概念性知識等低水平任務,[7]沒有整合更有價值的資源,網絡導學方式較為單調,因此很難把學生吸引到網絡課堂中來。通過本次網絡導學實施前后效果的比較研究給我們的啟示是:網絡導學的目標是優化課程資源,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及拓展知識面;方法是根據課程教學設計的要求,通過網絡開展各種導學活動,提供學習導航信息,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學習問題,以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優化網上資源,完善導學途徑,提高導學技巧
如何提高學生網絡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網絡課堂里學到更實用的知識?我們建議可從以下兩個方面抓起:
首先,教師要認真制作和收集有價值的導學資源,將學習重點、復習要求以及考試鏈接等資源分時段歸類整理,讓學生清楚每個階段的學習和考試任務。根據教學進度及時更新、修正動態資源,突出課程本身的特色及精要之處,讓學生能迅速搜索到有價值的、高質量的學習資源,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師還應充分利用教學平臺、QQ、微信、博客等現代網絡工具,潛心鉆研導學規律,將導學要點以微課、資源包等多種形式傳送給學生,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指導學生結合教學進度和自身特點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導學技巧及效果,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腳手架,幫助學生實現最近發展區內的發展。[8]
2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的需求,處理好網絡導學和面授導學的關系
課程責任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知識結構以及學習需求來設計網絡導學作品,內容包括導學內容的安排、多媒體學習資源、學習的方法和路徑、求助教師方式、學習網址、教材之外的參考書目以及考核方式等,重點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排疑解難、精練拓展和總結提高。
開放教育的面授導學具有師生之間可以直接面對面交流,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更容易得到解答的優點,但是成人學生由于工學矛盾突出,面授課的到課率一直不高,因此開放教育適時引入網絡導學,可以彌補學生不能參加面授輔導的遺憾。網絡導學作為面授導學的重要補充,需要克服傳統面授導學的缺陷,重點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消化面授課堂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實現網絡導學和面授導學的深度融合,達到相互依存,互相滲透,循環鞏固的效果。[9]
3加強對網絡導學過程的監控,建構系統化的導學模式
網絡導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教師、學生、管理部門等多方密切配合。教師的導學策略,學生的參與程度以及管理部門的監控措施等均影響到網絡導學的效果。目前的問題是學生參與網絡導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然不夠。如何把學生吸引到網絡課堂,從技術層面來講,管理部門應本著方便學生的原則,比如將學習平臺和考試平臺進行整合,將教學計劃、課程資源、考試方式等實現“一站式”鏈接管理,讓學生從茫然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學校可制定完善的導學管理制度,對教師的網絡導學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采取科學的考核辦法。比如定期對課程責任教師網上教學的情況進行評價,督促教師開發有價值的、受學生歡迎的課程資源。建立網絡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監控系統,對學生選課、學習和成績認定等實行統一管理,學習平臺自動記錄學生網上學習的時間和內容,通過讓學生完成一定作業來考核學習效果。[10]
網絡導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的更新,更是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的變革,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1]網絡導學對輔導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要求具備專門的知識和技能。[12]在遠程開放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各種可能,整合優質的網絡資源,利用高效的教學平臺,以“導”助“學”,努力提供更加個性化、更有效的學習支持服務,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3][12]陳麗.馮曉英.網絡導學中輔導教師角色能力條件的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12):58—62.
[2]彭建俐.基于博客的課程導學體系構思[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7,(8):62—63.
[4]薛靜靜.國內網絡導學的研究現狀、問題及反思[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1):27—28.
[5]喬海英.現代遠程教育中網絡導學的文獻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6):15—17.
[6]樊艷茹,等.我國遠程開放教育導學十年研究綜述[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5,(1).
[7]牛麗娜.網絡導學教師培訓內容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5.
[8]胡勇.虛擬網絡學習社區生生交互對網絡學習效果的影響[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1.
[9]孟香慧.基于網絡課程的融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13,(6):57—60.
[10]方仁富.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導學策略探討[J].職教通訊,2012,(12):61—63.
[11]劉新萍,趙鐵成.論網絡導學的獨特性[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7,(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