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炫鋒
如今正處于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這個時代給予了我們開闊的視野,激烈的競爭和無數的機會。我們真真切切的在這個時代看到了傳統與現代的磨合,體會到了中西方的交融。這是屬于我們新一代的廣闊的舞臺。多元的社會提供了平臺也帶來了無數的問題。大學校園已非昔日的象牙塔,現代社會對我們每一個人的發展提出了越來越多的挑戰。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才的供求關系也越發多元化,這使得各級高校都進入了大勢擴招期,從而圓了90后莘莘學子的大學夢。但萬事萬物都是對立統一的,大學門檻的降低從而也引發了一系列大學生擇業就業的問題與壓力。常言道,大學階段是個體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個過渡時期,現在的大學生正處于自我認知期,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但現實中的種種因素成為他們理想實現旅程中的絆腳石。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等等。他們長期生活在緊張、焦慮、快節奏的狀態下,這種情緒日積月累開始發生質變,從而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在面對社會的變革而帶來的壓力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便成為了新時期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
心理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既古老又新鮮的話題。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外部壞境有一種安定感,對外部壞境能以社會上的各種形式去適應。在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時,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形式給予控制。這種適應、安定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下面列舉幾種常見的亞健康心理。
第一種司空見慣的狀態就是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而造成的心理沖突。每個剛踏上大學旅途的學生對未來都充滿了期待。在我們看來,大學生活是那樣的詩情畫意,是那樣的妙趣橫生。然而,現實是那樣的殘酷。來到大學,他們面對的也是“一個書包兩只碗,寢室教室圖書館”,這樣一個新的三點一線的生活。這使得他們迷茫無措,不知道該做什么。戴爾卡耐基曾說過:如果想要快樂,就為自己立一個目標,使它支配自己的思想,放出自己的活力。快樂就在我們自己心中,他源于去做具體而明確的事,即積極行動。積極行動會讓你獲得充實和愉悅感;積極行動會讓你去冥想、琢磨自己的心境;積極行動會讓你提高自我的能力,同時提升、完善自己的人格。當你陷入理想與現實落差的漩渦時,不妨試試積極行動。
第二種習以為常的亞健康心理便是孤獨心理,當一個人被別人排除在外的時候,他就會因得不到心理上的依賴感而出現不滿足的情緒。當年初入大學的我,也對孤獨有著深刻的體會。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環境,熟悉的面孔,熟悉的鄉音。來到了自己完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笑臉,陌生的語調…放在自己面前的就是一張空白的畫卷,需要自己一點一滴的去完善。面對陌生事物的無助,無奈也只能帶著淚光往心里咽。但一時的悲傷不能成為生活的主旋律,當你孤獨時試著開放自我,真誠、坦率地把自己交給他人。如果你感到孤獨或需要關心時,可以主動接近別人、關心別人?;蛘邔W會為自己安排豐富有益的業余活動,把思想感情從孤獨的小圈子里盡快解離出來,全身心地投入的提高自己價值的活動中去。并且,在心理學家看來,孤獨可以使人置身關系之外審視關系,使關系中的交流變得更恰當。而且恰當的、健康的孤獨,常常會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這種憂傷有時會給人一種高貴的感覺,如果我們把孤獨比作美酒,偶爾少量品嘗一點,可以使美好的人生更增加一些趣味。
第三種命中率極高的亞健康心理是自卑心理。過多的自我否定、消極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響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都會造成我們自卑。其實,心理學家阿德勒通過調查指出,自卑是一個人由于不能或不愿進行奮斗而形成的文飾作用。這時我們要高舉阿Q精神的大旗。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優點,我們應該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優點,同時也不要過多忌諱自己的缺點。這樣就能正確地與人比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處時,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處或過人之處。
《楚辭·離騷》中說“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嫉妒心理也是普遍的亞健康心理。嫉妒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心理,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體現,它是人感情的表現。由于怨恨而察覺別人享有的利益時,欲將占為己有,因而產生的一種情感與心理狀態。在面對這樣的心態的時候,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豁達的人生態度。要懂得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封閉、狹隘使人鼠目寸光。因此,應該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不斷地開闊自己的視野,與人為善。
盡管不同的專家學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有不同的觀點,但是,研究者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也具有較大的一致性,都主要從大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適應能力等方面加以考察。綜合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觀點,根據大學生這一特殊社會群體的生理、心理和社會角色特征,我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主要應包括以下內容:
1.人格完整。
2.智力正常。
3.意志健全。
4.能協調、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5.和諧的人際關系。
6.獨立、自主、有責任心。
7.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8.心理行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
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養性以為石。健康的心理,是成長的的根基,是快樂的源泉。所以必須要讓學生掌握心理調節的基本方法:
1.學會宣泄。容器滿溢,則將傾覆。當自己內心矛盾、悲痛的時候,不妨對朋友傾訴,這樣會感覺去掉了一個沉重的包袱,而且還有益于友誼的增進。
2.學會轉移注意力。轉移自己的視角,進入另一個世界。當你完全沉浸在這個新天地的時候,你會感到心曠神怡。哪里還有精力去徒增煩惱?
3.不推測別人對你的評價。自己的人生,自己才是主導??梢月犎e人的建議,但不要一味的活在別人眼中。
4.改善人際關系。我行我素的人,往往是情緒不穩定的人。我們是社會人,要積極融入到社會中。
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在處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時,我們應該以溝通交流為引導,以專業的治療手段為依托,科學的開展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