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貴洪
[摘 要]本文以國外直接投資理論為指導,對我國外向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現實基礎與可行性進行了詳細地闡述,在對我國外向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具體提出了我國外向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的地區戰略選擇、行業戰略選擇、資金籌措與運用及風險控制等戰略。本文的實踐意義在于,為我國外向型企業如何運用自身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特別是在境外投資戰略方面提出了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外向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投資戰略
盡管我國外向型企業都加大了海外投資力度,努力貫徹了國家“走出去”的政策,并希望在國際市場上提高企業的實力,但是這條路還很漫長。我們只有正視所面臨的問題,借鑒其他國家或地區外向型企業國外直接投資的成敗,并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來制定投資戰略,才能使我國外向型企業實現快速發展。
一、我國外向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區選擇戰略
1.維持并發展對發達國家的對外投資
眾所周知,發達國家政局穩定、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市場潛力較大,金融市場發達,外資法律健全,企業在這樣的區域投資成功后可以獲得較高的效益,同時可以吸收先進技術,有效地繞開各種貿易壁壘。
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在擴大對美國、歐盟待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外直接投資的同時,應該將我國的“邊際產業”轉向發展中國家。那種把投資方向、重點及趨勢只定位為發達國家和地區是有欠考慮的。
2.鞏固并擴大對發展中國家的對外投資
2003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金額的89%分布于東南亞、非洲、拉美和東歐等地區。之所以出現如此戰略選擇,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具有其特定的區位特點與比較優勢。
二、我國外向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選擇戰略
從理論的角度看,對外投資的產業選擇就是“邊際產業”。對我國現階段來說,我們的對外投資的產業選擇應當有如下一些考慮:對外投資最重要的產業應該是曾經在國內有長期高速的增長,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而在現階段已經或者是即將陷入增長停滯期的產業。因此,我國外向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具體行業應該主要為:
1.加工組裝型制造業
我國的家用電器、摩托車、金屬制品、家用機械類產品都有較大的規模。這些產業都經過長時間高速增長,已達到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的階段,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影響到整個產業的平均利潤。但是,這些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穩定,在國外市場很有競爭力,發展中國家對這些產業的需求也較大。所以,加工組裝型制造業,尤其是家電產業應該是我國對外投資的產業首選。
2.傳統產業
紡織與服裝業是我國傳統的優勢產業,技術設備水平高,產品質量好,一直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目前,紡織服裝業也面臨生產能力過剩、競爭激烈、經濟效益下降的局面。紡織服裝業對外投資可以充分利用東道國的自然資源,推進我國產業的繼續發展,是我國對外投資又一產業重點。
3.資源開發業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人均自然資源的占有量較低,有些自然資源的國內絕對儲量和產量都比較低,能源供給趨于緊張。所以,隨著“走出去”戰略的進一步深入,鼓勵我國一批有實力的大型石油、礦產開發企業到境外進行資源開發類投資,也應是我國對外投資的又一產業重點。
4.高科技產業
我國不少產業的技術水平相對于發達國家也擁有比較優勢,比如我國的航天技術、衛星通訊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都是國際領先的。另外,為了加快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直接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我們也有必要在前沿性科技領域開展“學習型”對外直接投資。所以,除了前面所述的對外投資產業重點外,高科技企業的對外投資也不能忽視。這些海外投資企業可以直接、快捷地掌握國際上最新的技術、質量、價格信息,對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和企業競爭能力的增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我國外向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資金籌措與運用戰略
投資與融資是緊密相聯的,融資的目標是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規避和化解經營風險以及謀求建立最佳的資本結構。境外投資企業不僅要求獲得最初投資進入的啟動資金和營運資金,而且在投資進入后,也需要日常經營資金和擴大經營的再投入資金。如何以較小成本和風險籌集國際生產經營所需資金,是國外企業成功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對于自有資金相對短缺的大多數我國國外企業來說,如何籌集資金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問題。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海外融資戰略,對我國企業國外直接投資的成功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四、我國外向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控制戰略
境外直接投資,將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如匯率風險、投資環境發生變化所帶來的風險等等,這就對上市公司的風險防范和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使投資者對企業發展前景的預測變得更加困難。我國外向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參與國際競爭雖已經有了一定優勢,并邁出了國外經營的步伐。但要發展國外經營,必須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充分把握全球經濟發展特點和趨勢,制定正確的境外投資發展戰略,規避投資風險。
1.在對外投資的步驟上,應采取階段式漸進發展模式
比如選擇國內經營→出口→設海外代理→設海外銷售子公司→建海外生產子公司的模式。比較適合我國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而言,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差的特點決定了企業應以漸進的階段式發展為主,逐步積累海外的市場知識,從而提高國外經營的成功率。
2.在對境外投資的方式上,應先合資,后獨資
對企業來說,要針對不同國家、不同行業再結合自身實力施以不同的投資方式。針對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起步較晚、經驗不足的特點,應先走出去,與當地企業搞合資,這有助于利用兩種資源、兩種文化、兩方能力和兩個市場。這是實現國外經營取得成功的一個基本經驗。
3.在對外投資的產業上,應先勞動密集型產業,后技術密集型產業
勞動力便宜是我國的一大優勢,產業選擇應集中在小規模產業中,如紡織業、玩具業、電子等。這類產業的生產規模經濟程度低,競爭性強,進入壁壘低,也不需大的研發投資以及復雜的技術。我國中小企業在這類產業中相對于發展中國家具有一定優勢。通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生產,積蓄資本和力量,然后再在國外搞技術密集型產品生產。這對于我國外向型企業來說,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
4.在對外投資的區域上,先發展中國家,后發達國家
先把走出國門、進行國外經營的重點放在周邊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經濟高速增長的東南亞各國,如馬來西亞、泰國等。俄羅斯、東歐、中亞等地區的市場也在迅速恢復,并且這些地區的經濟與我國存在很大的互補性,對我國民營企業亦蘊藏著巨大的商機。然后再考慮走向歐美等發達國家,是與我國中小企業的綜合實力相適應的一種選擇。
總之,控制境外投資風險應更多依賴投資主體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對國有境外企業,應通過監管國內投資主體的方式來監管境外投資企業;對自籌資金的民營企業,應從宏觀角度進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