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張志國
孫建博 時代先鋒的綠色傳奇
文 本刊記者 張志國
Sun Jianbo The Green Legend of Times

本期封面人物小檔案:孫建博,男,1959年10月出生,山東昌樂人,漢族,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現任山東省淄博市林業局調研員、原山林場黨委書記。
孫建博3歲時,因病致殘,青年時期曾賣過酒瓶子,收過破爛,做過臨時工。1986年調入原山林場,1996年被任命為淄博市原山林場場長。在他的領導下,原山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林場,成為全國林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原山林場是全國首批“十佳國有林場”、“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先后被授予“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扶殘助殘先進集體”等榮譽。2005年、2009年新華社內參選編先后兩次對原山人通過改革,率先在全國國有林場中實現山綠、場活、業興、人富的先進經驗予以充分肯定,認為原山林場的改革經驗為破解當前國有林場改革困局提供了現實樣本。
近年來,孫建博先后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肢殘人協會副主席、山東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并榮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自強模范”、“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國土綠化突出貢獻人物”、“全國林業系統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國有林場管理獎”。2011年1月,孫建博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重大典型“時代先鋒”,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主要媒體對其先進事跡進行重點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原山內無資源,外無名氣,卻能成為全國4900多家國有林場的一面旗幟,關鍵是有了一位好的帶頭人。這個帶頭人就是拄著拐杖的孫建博,一級甲等肢體殘疾人。腿腳的不便并不妨礙他在思想領域跋涉的高度、在實踐上推進的深度。在他的帶領下,經過上千名干部職工十幾年的艱苦努力,原山林場從一個欠債4009萬元的“要飯”林場,發展成總資產10億元,年收入過億元的全國“十佳國有林場”。在全國4900多家國有林場仍有近4000家貧困度日的今天,原山林場脫穎而出,不僅走出了一條在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實施林業產業化的路子,而且實現了山綠、場活、業興、人富的目標,孫建博也被樹為全國務林人的楷模和標兵。
2015年歲末,本刊記者采訪了孫建博。孫建博的幸福觀是什么?他又是怎么看待幸福的?對于記者提出的問題,他的回答不假思索。“干好了工作最幸福。干好了工作讓職工、組織滿意,自己最幸福。”
“企業要想生存,不僅要與時俱進,更多的是快人一步、永遠創新。原山的改革每時每刻都與創新緊密相連,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有危機感。”
——孫建博
雖然經歷過大災大難,但是孫建博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他永遠微笑示人,始終笑容燦爛。孫建博說:“我雖然是一名殘疾人,但不能把自己當殘疾人看待。殘疾人身殘了,不等于心靈殘疾、心理殘疾,而應該像正常人一樣干事創業。”
原山林場經營面積43013畝,山不很高、林不很大,卻是全國國有林場改革的龍頭,并且成為全國林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孫建博說“這面旗幟上寫著兩個字,那就是‘改革’。原山林場的今天來之不易,關鍵在于‘改革’;要‘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
有人說,孫建博的成功,源于他對國家政策有著超強的領悟力和預見性。在原山有這樣一個現象,頗耐人尋味:職工每次審議通過“年度計劃”或“五年規劃”都會覺得目標定的偏高,而在過后總結梳理的時候,又會驚奇地發現,目標任務總能提前完成。由此,職工們在享受發展成果的同時對孫建博更充滿了敬佩。
1996年12月31日,孫建博走馬上任國有淄博市原山林場場長。然而,迎接他的沒有鮮花和掌聲,卻是一個累計負債2000多萬元、內部管理混亂的爛攤子。加之,組織上把同樣負債2000多萬元、職工13個月未開工資的市屬良莊園藝場劃歸原山管理,當時的原山,從黨員干部到職工群眾都被一種悲觀的情緒籠罩著:正常人都管理不好,孫建博一個殘疾人來林場能干啥?
頂著巨大的壓力,孫建博與林場班子果斷關停并轉了6家虧損企業,對下屬企業能股份的股份、能租賃的租賃、能私營的私營,很快使林場的經營管理走上了正軌。就在林場上下對這位殘疾場長開始刮目相看的時候,他卻出人意料的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發展森林旅游。
十八年前,多數林場是守著綠色聚寶盆卻吃不上飯,當時提出發展森林旅游,將生態轉化為財富,明確亮出“原山旅游”品牌,是需要超前眼光和魄力的。
1997年國內旅游還未興起,“旅游”是個啥東西,不僅整日與樹木打交道的林業人不知道,就連社會上也弄不明白。“咱林場剛穩定下來,哪有資金上項目?原山經不起任何折騰啦!”這一次,就連一貫支持孫建博的一班離退休老同志也站出來堅決反對。
副場長王延成回憶說,當時不僅是林場的人反對,就連省林業局領導這一關我們也過不了。省領導的態度非常明確:你們原山能在全省率先亮出改革大旗,我們全力以赴支持。可上山玩的人多了,森林防火咋辦呢?
在一片質疑聲中,原山開發的第一個旅游項目——森林樂園破土動工了。孫建博就是這樣,只要認準了的事情就要一干到底,堅決干好!沒有資金,他和林場班子便帶領職工親自干。寒冬臘月,大伙兒在工地上搬石頭、和水泥、砌石堰……分不清哪些是林場的干部,哪些是雇來的民工。一位旅游局長到原山視察,一下車就被熱火朝天的景象感動了,脫掉大衣二話沒說便一塊兒干了起來。
1999年6月1日,山東省第一家森林樂園開園了,原山生態旅游一炮打響,全省的新聞記者和旅行社紛至沓來,不到半年時間,投資便全部收回了。不久,全國第一個假日旅游政策很快出臺,原山國家森林公園由于先走一步,迅速成為全省森林旅游的熱點和焦點,短短5年時間,原山旅游的收入便由當初的不足20萬元,迅速擴張到3800萬元,年接待游客近百萬人次。原山搞森林旅游,不僅沒有破壞生態,并且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傳播給了游客,林場的森林覆蓋率由1996年82.39%,增長到94.4%。山東省林業局多次在原山召開現場會,在林場中推廣原山模式。
森林樂園的成功不僅為旅游收獲了第一桶金,更收獲了原山發展旅游的經驗和信心。現任原山林場場長高玉紅自豪地說:“全國第一家受到溫總理批示的國有林場、全省第一支專業森林防火隊、全市第一家4A級景區……不僅是旅游方面,靠著孫場長這種戰略眼光和始終堅持創新的能力,原山相繼創造了幾十項國家和省、市第一。”

孫建博(左二)與退休職工親切交談。
孫建博的創新不僅體現在經營上,也體現在管理和用人上。由于缺乏強有力的機制保證,他上任之初,林場植樹造林成活率非常低,年年栽樹不見林。孫建博把宜林地分段編號,每人承包一塊,包期3年,拿出工資的20%作為抵押金,秋后驗收成活率達到85%以上才補發并兌現年底獎金。這一舉措使原山林場造林成活率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在用人方面,孫建博打破事業單位的條條框框,領導干部取消終身制,能上能下,使一大批有能力、有抱負的年輕人走進了場領導班子。孫建博常常告誡他的團隊,作為一個決策者就要時刻想著“明天的事”。
2012年,是原山大發展的一年。10月22日,原山投資20億元六大項目成功奠基,涵蓋了旅游地產、生態林業、旅游服務和文化產業等板塊。有人贊嘆,原山發展邁上了一個更高的平臺,而更多的人則質疑,國外金融危機,國內房地產市場不明朗,原山選擇這個時候上大項目是否明智。孫建博則說:“在大多數人都不看好的時候,恰恰說明其中蘊含著巨大商機。中央堅持推進改革的信心和決心是不容置疑的,關鍵是自己如何把握。眼下,水泥的價格只有過去的一半,鋼材價格甚至只有三分之一,我們在這個時候上項目可以事半功倍,節約大量的資金。等到市場全面啟動,我們的項目早已建成,并產生良好的效益。”好一個精明又高明的孫建博。

不管工作再忙,孫建博都要抽出時間到一線參加綠化勞動。
“干事創業沒有終點。自從干了林場,我就像高速路上急速行駛的汽車,永遠也沒有下路口,除非汽油耗盡沒有停下來的那一刻。”
——孫建博
一位記者說,每次到原山,發展變化都非常的大,惟一不變的,是孫建博那種從內心迸發出來的創業激情,而且越到原山發展遇到困難、遇到阻力的時候,他的這種激情越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在林場現代化的辦公大樓里,每天早晨7點,第一個進辦公室的必定是孫建博,比職工整整早了1個小時,這一習慣他已經堅持了19年。
計財科長劉持剛在孫建博身邊工作多年,他說,孫場長不做則已,要做就一定做到最好,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最看不慣那種對待工作稀松懈怠的人。有一次,北京的一個項目急等著落實,孫建博帶著司機小徐乘火車趕到了北京,事情辦好后,領導請孫建博住下來四處看看,孫建博婉言謝絕了,當天晚上便趕回了淄博。結果車到了自家樓下,腿卻疼得動不了,只好請小徐幫忙。
孫建博的殘疾不是天生的。1962年在他3歲的時候,患了重感冒,因打錯了針才得了嬰兒癱,雙腳無法站立。在那個吃飯都成問題的年代,他們家的4個孩子,只靠父母微博的收入維持生活,往往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為了給他治病,父母親背著他跑遍了周邊大大小小的醫院,光偏方就用了100多個,最終治好了他的一條左腿。為了治好雙腿,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光是右腿留下的手術縫合針腳就有幾百個。在那段上學無門,就業無路的艱苦歲月里,孫建博從骨子里養成了一種不服輸的性格。
2005年是孫建博上任原山林場整10個年頭。此時的原山生態旅游風生水起,不僅消化、償還了全部內外債,率先在全國國有林場中為職工辦理了“五險一金”,職工工資、住房條件在當地都首屈一指。而且就在這年5月,新華社內參選編刊發《山東原山林場闖出國有林場改革新路》專稿,對原山自強不息、深化改革、擺脫困境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報道,引起了中央有關領導的重視。一時間,全國的國有林場紛紛到原山參觀學習,最多時一年接待了200多家。一個既無資源又無名氣的小林場能夠在全國引起如此大的反響,許多人在敬佩之余,也認為原山的事業很難再有大的發展了。就連林場內部也傳出了“10年辛苦不尋常,應當停下來歇歇”的聲音。
面對鮮花、掌聲和職工思想松懈的局面,孫建博卻異常冷靜。他迅速研究出臺了《原山林場“二次創業”第二個“三年計劃”》,先把中層以上人員召集在一起進行學習,又親自帶隊到上海、江蘇等發達地區參觀考察。學完了看完了,他才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干事業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大家小富即安,滿足于現狀,很快將回到1996年之前的狀況。”一番話讓林場上下醍醐灌頂,有了更高追求,很快煥發出干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
就在這一年,一個旅游產業轉方式調結構、從經營景點向經營品牌轉變的方案出臺了,原山走出林場干林場,在全省林場中成立了第一家綠化資質企業,文化產業悄然興起,房地產業也開始了存量土地的儲備……
2012年,當時與原山同期發展起來的旅游景點,許多已經很難尋覓蹤跡。而原山相繼完成了第一、第二個“三年計劃”,這面旗幟不僅在全國林業系統越發鮮艷,而且在企業文化、精神文明、創先爭優等多個領域成為全國的學習典型。
經過十幾年的運籌帷幄,原山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強大機遇。孫建博對下面的人說:“工作不靠哪個領導安排,自己要搶著干。機遇也不是等來,需要自己爭取。”孫建博迅速調整了發展規劃,要求提前1年實現“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前3年實現總量翻一番的目標,盡快成立第一家國有林場擔保銀行,力爭用3至5年的時間走出一條現代國有林場資源整合、改制上市的新路子……每當說起這些,孫建博身上仿佛總有使不完的勁兒。
原山林場辦公室主任鄭良星一年也難得休息幾天,他說:“在原山,職工很幸福,干部很辛苦。但是,這種辛苦是伴隨著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沒有大發展這個平臺,就不可能有個人才能施展的空間。孫書記身體不好尚且如此,將心比心,自己沒有理由懈怠。”
鄭良星說,自1996年至今,孫建博沒有休息過一個星期天和節假日,就連每年的大年初一,也總是在看望了護林員之后,回到辦公室。因為過年沒有亂七八糟的事物打擾,可以靜下來詳細謀劃新一年的發展。
“用人先看德。思想品德、個人素質的提升必須先于經濟發展,如果經濟發展了,個人素質卻沒有提上去,就會很危險。”
——孫建博
孫建博說:“林場現在過上了好日子,如果個人沒有一個好思想,是非常可怕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五位一體’,強調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小康社會。就原山而言,到2020年之前不僅僅是經濟翻一番、工資翻一番,物質上翻一番,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素質也要同步進行,甚至于要快于經濟發展。否則,經濟發展越快,事業反而越危險。”
孫建博無疑是重視企業文化發展的。在原山新開發的如月湖濕地公園,群山環抱之中,有一座紅色古樸的建筑——原山林場艱苦奮斗紀念館。里面以大量珍貴的圖片、實物資料,講述了原山建場50多年來在資源保護、深化改革、弘揚生態等方面的發展歷程,展現了未來的藍圖。孫建博說:“花這么多錢建紀念館,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林業人受教育的。林場事業是大家共同干起來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里對號入座,想想老一輩創業的艱辛,看看今天的美好生活,很容易便在內心找準自己的位置。”
孫建博認為,文化的引領作用,就像一個人的靈魂一樣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文化的高度決定著事業發展的高度。不論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企業文化,還是國際上的其他文化等等,在制定自身的發展時,首先都要從符合實際的特定文化入手,從文化入手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19年來,原山先后按照組織的要求,整合、代管、接管了4家困難事業單位的近千名職工,不管你來自哪里,在原山這個平臺上總能迅速的聚合起來,團結一致干事創業。這要歸功于原山文化的魅力。
2012年4月,孫建博帶領的“愛心原山”團隊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學雷鋒實踐活動典型。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先后給予重點報道。采訪中,志愿者翟純恒對記者說:“今天的原山人,住環境最好的房子,享有養老、醫療等各項福利保障,奉獻社會公益,構建和諧林場,已經成為原山人的自覺行為,成為原山傳承的一種文化。”
2012年10月10日,根據反映孫建博先進事跡的長篇紀實文學《火鳳凰》改編的影片《完美人生》被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確定為迎接黨的十八大獻禮影片,這部影片真實再現了孫建博不屈不撓、銳意創新、真誠奉獻的精神,給人們帶來了精神和文化的雙重震撼。這在全國林場文化建設中,是一個傳奇。從“全國奮發文明進步獎”獲獎作品《追尋太陽》,到全國創先爭優學習教材《時代先鋒——孫建博》;從艱苦奮斗紀念館、完美大禮堂的建設,到“全國五個一精品工程獎”廣播劇《原山情》,這不僅僅是原山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的高度,更是一種道德、精神與力量的傳承。
“入黨就是要奉獻的;當官就是要吃虧的。沒有這種覺悟,你就別當原山的干部。”
——孫建博
人的命運,總是要順應時代潮流的。但在孫建博的人生中也有過“逆潮流”而動的時候。
副場長吳衛東自孫建博任陶瓷批發公司經理時便跟隨著他,至今已經有20多年。他講了這樣一件事,早在1996年前,陶瓷公司已經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一年光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孫建博被稱為北方有名的“陶瓷大王”。而此時,組織上找孫建博談話,要他擔任原山林場的場長。常年堅持背著他四處求醫治病的老父親再也坐不住了,氣得要跟他斷絕父子關系。孫建博跪在父親面前說:“我雖然殘疾,從小您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如今陶瓷公司的生意的確很紅火,可是林場那幫兄弟姊妹呢,有的交不起水電費,有的賣血供孩子上學……我們可都是林場職工呀!”就這樣,孫建博放棄了個人發大財的機會,不僅毅然接管了原山,而且把陶瓷公司的資產全部無償劃歸國有林場。上世紀90年代,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快速轉型、個別人員趁機大肆侵占國有資產的背景下,孫建博的做法令很多人不理解,都說他的腦子不開竅。
像這種“腦子不開竅”、“思想不解放”的事情,孫建博沒少干。
2003年夏天,“非典”突然襲來,孫建博精心打造的旅游大餐被迫擱置,幾百口職工等著發工資。恰在此時,當地一家化工廠看中了林場一塊地,愿以1000 萬元租賃400畝。可是任憑人家說破了大天,孫建博也沒答應。
接管林場十幾年,有人多次找到孫建博要合伙開山采石礦,有人看中了他的名氣和經營頭腦,年薪百萬聘請他當顧問……都被他一一拒絕了。有位上市公司老總不理解:“孫建博,不圖原山私有化,不圖子女繼承企業,還整天累死拼活的干啥?”
孫建博聽了不置可否:“咱也不是沒見過錢。想要個人發大財,當年我何苦干林場?”他在黨員大會上鄭重勸誡:“干部干部,先干一部。當干部就是要吃虧的,任何人觸動了林場的利益,都不會姑息。”
這些年原山職工先后5次進行調房,不按職位大小,同等貢獻按實際需要排名,很多場領導都排在新入場大學生的后面,這其中孫建博先后兩次讓掉了自己分房的機會,直到2004年才搬到山上的原山小區。
“我最大的目標是讓林場人都過上好日子。”
——孫建博
森林是基礎,文化是支柱,創新是動力,發展是目標。到原山19年了,孫建博說:“我的最大目標就是讓林場人過上好日子,成為當地幸福指數最高的職工,使原山成為全國國有林場中最富裕、最具活力、最有作為的林場。”從1996年接手原山林場,孫建博一直為原山美好的未來“奔跑”,這關乎每個職工的一喜一哀、一粥一飯、一屋一宇。他說:“習慣了,我停不下來。”
有人曾問,遇上邁不過去的坎兒咋辦?
每當這時,孫建博總是一個人爬到山頂,望著涌涌蕩蕩的萬頃林海,靜靜地不發一言,心情會很快沉靜下來。后來,有個企業老總學著去做,卻更加的心煩意亂。孫建博開玩笑說,感情不到位,看啥也白搭。
孫建博對同事、對朋友滿腔熱情,對自己的親人卻顯得過于苛刻。
孫建博清楚的記得,他的老父親健在的時候,有一次,他生病了,想借用一下林場的車到濟南去看病,而他卻對父親說:單位有規定公車不能借用,然后,他自掏腰包給父親租了一輛車。望著父親孱弱的背影,他強忍淚水,默默地請父親諒解。
命運對孫建博是不公平的,連個正常人的軀體都沒有給他;命運又是公平的,給了他一位勤勞賢惠的妻子。
孫建博說,由于自己身體的原因,成家比較晚。妻子也是沖破了世俗的觀念和他走到一起的。妻子既然不嫌棄他,他當時就發誓,一定要讓妻子幸福。結婚20多年來,雖然兩人恩恩愛愛,但是妻子還是吃了不少苦。
多年前,孫建博年紀七旬的老母親得了腦癱,老父親又渾身是病,經常住院。為了照顧二老,不到退休年齡的妻子提前離開了戀戀不舍的崗位,回家照顧二位老人,毫無怨言。作為場長的妻子,焦翠紅十分注重維護丈夫的形象,許多想通過她與孫建博拉關系的人,在焦翠紅那里都碰了釘子。
看到原山越來越綠、越來越富,當初持反對意見的老父親開始理解了孫建博當年的選擇。2011年4月老人家病重,但為了原山全年旅游工作的啟動,孫建博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無法陪在他的身邊,彌留之際父親寬慰他說:“當年爸不是反對你干林場,你的腿不好,爸是不想讓你累著呀!這些年爸沒白疼你。放心去干工作吧。”
這是一個父親對自己最牽掛的小兒子的臨終留言。他深知,兒子建博雖然身體殘疾,但在他善良的心里裝著太多需要關心、幫助的人。他把為社會、為他人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當作自己最大的人生追求。他把為社會、為他人創造更多的幸福,當作個人最大的幸福。
在今天的原山林場,無論是離退休職工,還是在職在崗職工,大家打心底里認同一句話:原山人就是“一家人”。只有原山這個“大家”發展好了,每個人的“小家”才能真正幸福。走在原山林場的每一個角落,接觸每一位原山人,他們身上所表現出的主人翁意識都很強,仿佛所有人都是在全身心投入自家的事業。
據孫建博介紹,2014年初,原山林場制訂了未來3年奮斗目標,要求至2016年提前4年全面建成道德林場、小康林場,林場面積增加4萬畝,整體經濟總量增加50%,職工收入增長40%,每名職工都有一次分房的機會……實現這一目標難不難?廣大職工說:不難!因為有信念就不難,在“一家人”理念的感召之下,人人奮勇向前形成合力,人心齊則山可移,原山人的幸福之路將更寬、更廣……

孫建博在施工現場與工作人員一起研究項目建設

近日,原山國家森林公園舉辦道德模范孫建博簽名贈書活動,現場向游客免費贈送孫建博紀傳體文學《忠誠》300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