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敏
摘 要:本文通過實地的調查與訪談,結合實際的案例進行輟學的原因分析,發(fā)現家庭因素、學生自身因素及學校因素是影響學生輟學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原因提出了減少輟學的對策。
關鍵詞:輟學;現狀及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5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07
一、中小學生輟學的界定
輟學是指學生在沒有完成規(guī)定學業(yè)的情況下,中途退出學校的行為。本文中的研究對象是和田地區(qū)中小學學生,年齡處于6-16 歲之間。中小學生輟學是制約“普九”發(fā)展的突出問題,也是目前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認真分析學生輟學原因,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依法制止輟學是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和田地區(qū)控輟保學現狀描述及原因分析
根據自治區(qū)下發(fā)的《關于開展2014年度教育專項督導評估工作》的通知,和田地區(qū)教育專項督導組對所轄七縣一市“控輟保學”工作進行了為期40天專項的督導與評估。通過實地的調查與走訪,深入了解該地區(qū)中小學輟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以后更好的采取措施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一)和田地區(qū)輟學情況描述
1.和田地區(qū)各年級輟學率。很多學生及學生家長持“學習無用論”的態(tài)度,多數輟學學生家長認為多上學沒必要,不如早點學門手藝。在初中階段,七年級的輟學率較高,原因在于現在小升初取消了入校選拔考試,小學基礎差的學生,面對初中多門課感覺學習壓力大、學習困難,不適應初中課程和環(huán)境。
2.和田地區(qū)各縣輟學率情況。和田地區(qū)所轄8個縣中,和田縣的小學及初中的輟學率均為最高,其次是墨玉縣,輟學率最低為民豐縣。各縣市輟學率的高低與當地學校教育資源的配置有密切的關系,尤其是對于貧困縣的學校來說,學生必要的上課環(huán)境,包括多媒體教室、運動器材、圖書館藏書、實驗儀器室等遠未達到規(guī)定標準。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自然會影響到學生接受教育的動機和意愿。
(二)輟學原因分析
1.學校方面的原因。在調查過程中,學校方面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部分鄉(xiāng)鎮(zhèn)教育投資不足,師資結構不合理。其二,農村教師業(yè)務水平不高,尤其是農村教師學歷不高、年齡偏大,進行專業(yè)培訓機會較少,知識結構不能及時地補充和更新;授課形式比較傳統、單一,不能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熱情。
2.學生自身原因。從調查訪談中可以得知,學生學習成績差、升學無望、自身厭學等原因導致輟學者達75%以上,大大超過了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比例。由此可見,學生成績差,學習意識低是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
3.家庭原因。訪談結果顯示,輟學生家長的文化程度、家庭教育價值觀以及家庭的經濟收入水平與學生輟學有很大的關系。輟學生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對學生的管理缺少一定的藝術和策略,孩子缺乏必要的關愛和管理,從而導致輟學。
三、減少輟學的對策分析
(一)落實各級政府責任
各級政府應堅持不懈地抓好“普九”教育,健全與義務教育相配套的地方政策法規(guī),提高在控制學生輟學方面的“政府行為”力度。政府應將控制學生輟學、保證適齡學生接受規(guī)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作為一項硬性指標,納入干部的任期目標責任制和個人年度工作考評標準,這樣才能保證把政府行為落實到位,確保義務教育的均衡發(fā)展。
(二)優(yōu)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的教育行為與個人素養(yǎng)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愛好,與控輟保學工作息息相關。因此,一方面要加強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要抓師風師德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重塑教師的良好形象。這樣才能讓學生相信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的道理,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
(三)加強家校聯系
通過上述的中小學生輟學的原因分析,不難發(fā)現,家長的錯誤入學觀是導致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些錯誤的觀念,一方面要加強對《義務教育法》的宣傳,保障適齡青少年接受規(guī)定年限義務教育的權利;另一方面可通過舉辦定期的家長聯系會,正面引導是家長逐漸形成正確的入學觀念,增強家長對孩子的關愛和管理,讓家長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綜上所述,只要政府、學校、家庭各自都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履行好各自的義務,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控輟保學工作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