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琛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運用恰當的解題難點突破教學策略,把握解法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巧妙變換解題板書順序以及在教學中力求設計變式習題,讓學生突破解題難點,形成有效的解題思路,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能力
關鍵詞:內在聯系;聯系實際;變換順序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21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58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在通過練習題進行鞏固訓練時,往往會發現學生完成這些練習題的錯誤率較高。究其原因,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相關練習題時,沒有針對學生學習的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難點進行合計題目,并進行有效引導。
一、把握解法內在聯系,實現思路清晰性
同一道數學練習題目往往有不同的解法。這些解法之間并不是孤立聯系的,各種解法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同一道題目不同解法之間的關系,把握其內在聯系,讓學生的解題思路顯得更為清晰。如方程解就是為了一個“順”字。一些數學題用算術解不好理解,或容易出現失誤,要是用方程解答那就容易多了。但是方程解如果沒有用“順”的方法去列方程,照樣會出現失誤,那就失去的方程解的真正意義。
二、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突出學習趣味性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數學知識不像語文知識豐富多彩,較枯燥。所以,數學教師上課時要適當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數學教學具有趣味性,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使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起來,既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又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學好相關數學知識。
例如,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這節課。出示課題后,我就說這節課三分鐘搞定,學生紛紛表示不信。我說打賭,輸的要講故事給對方聽,學生情緒立刻高漲起來。我出示 。問 分子和分母分別是多少?生:分子是6,分母是5.我說孩子年齡會比親媽大嗎?生:不可能。師:所以 是假分數。同理 ,孩子年齡會和親媽一樣大嗎?生:不可能。師:所以 也是假分數。再來學習 ,孩子年齡比親媽小,對嗎?生:是的,肯定。師:所以 是真分數。由于我聯系生活實際,把孩子和親媽的年齡來做比較,學生覺得很新鮮、很好玩,在幾分鐘內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判斷真假分數。在教學任務完成后,由于學生打賭輸了,我還讓學生講故事給大家聽。整節課笑聲不斷,實現了在愉快中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變換解題板書順序,提高解題正確率
在數學教學中,根據知識點的呈現方式,我們常常按照一定的順序展開教學。但是,有的數學知識點的教學不一定完全按照這樣一成不變的順序展開教學,有時,教師稍微變換一下教學出示順序,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在列方程時,大部分書寫順序是從左往右,但有一種類型題我認為從左往右的書寫順序不利于學生清楚理解題目的數量關系,容易出錯。例如,有兩只桶裝油44千克,從第一桶里倒出 ,向第二桶里倒進2.8千克,這時兩桶油重量相等,原來每只桶各裝油多少千克?這道題假如解設第一桶油原來的重量是X千克,那么第二桶油原來的重量是(44-X)千克,我先讓學生把X和44-X分別寫在左右兩邊,并且要求學生在上面標出原來第一桶和原來第二桶。然后題目怎么說就怎么做,第一桶里倒出 ,就把X乘(1- )求后來第一桶的重量。向第二桶里倒進2.8千克,就把44-X加上2.8求后來第二桶的重量。最后根據“這時兩桶油重量相等”,把左右兩邊用等于號連接起來。由于我要求學生講究書寫順序,使學生深刻理解了題目里面的數量關系,學生學習起來較輕松,從而大大提高了正確率。
四、力求設計變式習題,克服思維定向性
學生完成一定的習題后,在進行后面的練習題時,會受到前面的練習的影響,看到陌生的題目不善于聯系已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其實這是定向思維造成的。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克服定向思維的影響呢?教學實踐表明:引導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比較,進行區分對比,讓學生不會看到熟悉的題目就不管題目有沒有變化就按照原來解法完成的情況。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出的習題要講究變式,通過多樣化的習題幫助學生克服定向思維的影響,讓學生懂得變通,提高數學習題解題的正確率。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針對數學的學習知識點,運用恰當的解題難點突破的引導策略,讓學生通過各種練習題的訓練,掌握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