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華
摘 要:探究性教學旨在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讓學生能夠更好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能有質的飛躍。本文通過對探究性學習在中學數學例題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合理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探究性教學;中學數學;例題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14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102
探究性教育被大力宣傳,廣泛應用于中學數學教學課堂,這對于提高中學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中學數學例題教學中更好應用探究性教學方法是中學教師必須妥善解決的問題。
一、探究性教學法概要
探究性教學法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教師不能依舊按照傳統教學模式中那樣,過度依賴于教材,偏重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學習與掌握。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交流學習,自主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分析。教師要讓自己從教學主體變為教學輔導者,引導與學生去做教師所做的事情,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
二、探究性教學在中學數學例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師盲目應用探究性教學法,沒有考慮教學內容探究的價值。在數學知識中,有些內容只要教師稍微進行講解,學生就能夠有效理解并良好掌握,而教師沒有對教學內容的探究價值進行明確,對于一些簡單的知識也應用探究性教學法來講解,這不僅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數學學習的進度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其次,教師在應用探究性教學法對數學知識進行講解時,往往沒有明確教學目標,也沒有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明確,導致教師在應用探究性教學法時,往往按照教材中的進度進行教學,沒有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時間和接收程度進行明確,往往不能提供充足的時間供學生進行數學探究,長此以往,不僅不能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而且對學生數學知識的正常學習造成了較大影響。最后是教師依舊難以轉變自身教學主體作用,在中學數學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學情況都顯示的是以教師為教學主體進行的,所以學生大都呈現出一種倦怠的狀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完全依照教材對相關內容進行講解,在應用探究性教學法時,也是在教學生怎么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學習,并沒有作為一個引導者,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時候,對學生不懂的問題加以引導,所以導致探究性教學的優勢完全沒有發揮出來,也沒有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這對課堂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了較大影響。
三、探究性教學在中學數學例題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對數學概念進行探究性教學
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在基本的教學環節就是數學概念的學習和理解,只有對數學概念理解了,學生才能更好學習復雜的知識。數學概念的探究性教學主要是教師通過對數學概念的深層含義進行剖析,并于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能夠通過對生活問題進行思考,從而運用數學知識進行有效解決。在數學概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數學概念的背景、產生、發展以及目前現狀進行明確,并與概念探究性教學的目標緊密聯系,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數學概念的興趣,對數學概念進行自主學習并探究。
(二)對數學公式進行探究性教學
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數學公式對于數學問題的解答育著重大的作用,但是一般教師只是讓學生記住公式,并沒有對公式的產生和應用進行詳細講解,所以導致有些學生不能良好應用數學公式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影響數學成績的提高。在進行數學公式的探究性教學時,教師必須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對公式的本質進行深入探究,從而更好理解其應用范圍,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對相關數學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三)對實際例題進行探究性學習
多做習題是提高數學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對例題進行探究性學習有著重大的意義。例如,數學題目為“A與B之間相隔20km,當A以騎自行車的方式向B處運動,B同時以騎自行車的方式向A處運動時,假設A騎車速度為13km/h,B騎車速度為12km/h,問多少時間后他們能夠相遇?”教師問,“這道題目中有哪些已知量?”學生回答,“A與B之間的距離,A與B的騎車速度。”教師說,“假設時間為h,那么我們可以列出方程為13h+12h=20,所以答案為多少?”學生們回答“0.8。”這樣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學習。
四、結語
探究性教學對于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有著重大的作用,所以教師必須對數學知識中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性講解,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使其更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