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剛
摘 要: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小學生對美術學習不感興趣,而隨著課改的進行,現代教育更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教師要注重小學生美術素質的教育,通過美術教學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學會欣賞美、感受美,并能通過畫筆表現出美。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堂上針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通過美的欣賞和感受,激發學生對美的向往,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凈化,道德素質得到提升。
關鍵詞:美術教學;素質教育;賞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21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131
在傳統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灌輸式教學,把美術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對于這些抽象的知識,學生很難理解,對美術學習不感興趣。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教師要注重小學生美術素質的發展,通過教學讓他們學會欣賞美、感受美,并能用畫筆繪出美的圖畫。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并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滲透美育教育,使小學美術課堂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一、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培養他們的欣賞習慣
小學美術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能,又要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賞析能力,培養他們觀察美、發現美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情感和道德情操,使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效結合。在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來設計教學環節,從他們的角度出發來培養欣賞習慣。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不是單純地看這幅作品的內容,而是要通過分析內容、表現手法來領會作品的深意。在讓學生進行自主賞析時,教師可以用問題進行引導,讓他們在欣賞的同時,自己認為作品的優點是什么。通過師生的互動,使學生對美術作品有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美術賞析能力。
二、根據學生的年齡安排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美術賞析教育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從他們的認知規律出發,創設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賞析能力的不斷提高。在進行低年級教學時,教師要注重教學的趣味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積極的學習心態下進行知識探究,讓他們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能夠感受到事物的美好,獲得初步的賞析能力。
低年級的賞析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從學生的作品中選出一些優秀作品讓他們進行欣賞,在他們學會欣賞美、感受美的同時,能夠激發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對于中年級的學生,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初步學會欣賞美術作品,并能夠在分析作品的過程中體會到作品蘊涵的美的意境,培養他們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使他們的情感和道德素養獲得提高。
三、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興趣和實際出發,創設出豐富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賞析能力。在讓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賞析時,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組織者和教學指導者的作用,使美術欣賞教學順利進行。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是思維和視覺共同合作進行的,是一種主觀思維活動。
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除了讓學生欣賞美術家的優秀作品,還要讓他們欣賞具有生活氣息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氛圍中進行欣賞,使他們深入理解美術作品要表達的內涵,和作者發生強烈的共鳴。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展示這些具有生活氣息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直觀情境中去感受、去欣賞,在發展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同時,使他們的賞析能力不斷提高。
四、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寫生,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要使學生的審美能力獲得提高,除了讓他們欣賞美術作品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美麗的大自然進行寫生。在自然環境中,學生有了更多欣賞美、發現美的機會,通過觀察和體會,他們把對美的感受體現到繪畫中,使學生的審美能力獲得不斷提高。
在寫生過程中,學生處于優美的自然環境中,可以讓他們擺脫學習的壓力,放松身心,充分體會大自然的魅力和美。通過寫生,讓學生對美的認識更加深刻,并對美術欣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更積極地探究美術作品中表達美的方法和技巧,同時運用到繪畫中,有效提高他們的美術綜合素質。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美術賞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和學生長期堅持下去,在課堂上針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體會美術作品傳達的情感和意境,通過美的欣賞和感受,激發學生對美的向往,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凈化,道德素質得到提升。隨著美術教學的不斷深入,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賞析能力也不斷提高。在欣賞美、感受美的教學環境中進行學習,有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實現高效的美術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