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燕
【摘要】 目的 探討氟芬那酸丁酯聯合0.03%他克莫司治療剝脫性唇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72例剝脫性唇炎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對照1組及對照2組, 各24例。實驗組每日早上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軟膏1次, 晚上外用0.03%他克莫司乳膏1次。對照1組早晚各外用1次氟芬那酸丁酯軟膏。對照2組早晚各外用1次0.03%他克莫司乳膏。所有患者均在治療30 min后于皮損處外用維生素E乳膏滋潤皮膚, 連續治療28 d。于用藥后3個月隨訪, 觀察其復發率。結果 實驗組、對照1組、對照2組總有效率分別為79.2%、45.8%、50.0%, 實驗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1組、對照2組(P<0.05);復發率分別為8.3%、37.5%、33.3%,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氟芬那酸丁酯聯合0.03%他克莫司治療剝脫性唇炎效果好, 復發率低,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氟芬那酸丁酯;他克莫司;剝脫性唇炎
剝脫性唇炎易反復發作, 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擾, 其發病原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太明確, 臨床上治療方法不一, 近來作者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聯合0.03%他克莫司治療剝脫性唇炎, 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本科皮膚科門診患者72例, 其中男26例, 女46例, 年齡10~42歲, 平均年齡(30.6±4.5)歲, 病程2個月~3年, 平均病程2.15年。患者均符合剝脫性唇炎診斷標準;愿意接受治療且能遵守治療方案者。患者口唇部均有持續性紅斑、脫屑或糜爛結痂, 甚至腫脹模糊不清、皸裂, 易出血。排除光敏感者、過敏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有較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及其他基礎疾病者;并排除腺性、接觸性、肉芽腫性等唇炎以及其他免疫性唇部損害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對照1組及對照2組, 各24例。
1. 2 方法 實驗組每日早上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軟膏1次, 晚上外用0.03%他克莫司乳膏1次。對照1組早晚各外用1次
氟芬那酸丁酯軟膏。對照2組早晚各外用1次0.03%他克莫司乳膏。所有患者均在治療30 min后于皮損處外用維生素E乳膏滋潤皮膚, 連續治療28 d。于用藥后3個月隨訪, 觀察其復發率。治療期間禁用含氟牙膏, 避免各種刺激性食物、外用藥物或化妝品及風吹、日曬、冷、熱刺激。
1. 3 觀察指標 根據治療前后皮損面積及癥狀體征:干燥、脫屑、皸裂;糜爛、結痂;瘙癢或疼痛的有無及嚴重程度分為1、2、3級。①皮損面積:1級為累及1/3唇紅部;2級為累及2/3唇紅部;3級為累及全唇紅部;②干燥脫屑皸裂:1級為輕度干燥脫屑;2級為明顯干燥脫屑且有縱向裂紋;
3級為有明顯裂紋伴少許滲血;③糜爛結痂:1級為少量糜爛結痂;2級為明顯糜爛結痂累及整個唇紅部;3級為嚴重糜爛結血痂并累及口周皮膚;④瘙癢或疼痛:1級為輕度癢痛不適;2級為明顯陣發性疼痛;3級為持續疼痛且進食張口動作受限。
1. 4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皮損恢復正常, 療效指數100%;
顯效:皮損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 療效指數為70%~99%;好轉:皮損癥狀和體征略有消退, 療效指數為30%~69%;無效:皮損癥狀和體征未減輕或加重, 療效指數<29%。療效指數=
(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療效 實驗組與對照1組、對照2組總有效率分別為 :79.2%、45.8%、50.0% , 實驗組與對照1組、對照2組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5.69、4.46, P<0.05)。對照1組和對照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8, P>0.05)。見表1。
2. 2 復發情況 治療后3個月隨訪, 實驗組復發2例(8.3%), 對照1組、對照2組復發分別為9例(37.5%)、8例(33.3%),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不良反應 實驗組不良反應2例, 對照1組4例及對照2組3例患者局部出現輕微刺激癥狀, 有灼熱、刺癢感。局部外用維生素E乳膏后2~3 d癥狀緩解。對照1組1例局部出現色素沉著, 停藥2個月后色素沉著消失。對照2組1例紅斑加重, 1例脫屑加重, 均3~4 d后緩解。
3 討論
剝脫性唇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唇部原發性脫屑、黏膜浸潤肥厚、皸裂的慢性炎癥。皮損多見于青年女性[1]。本病常從下唇中部開始, 逐漸至全唇, 表皮反復脫落可形成干燥皸裂的紅斑或結痂, 病情反復發作至數月或數年不等[2]。本病臨床上缺乏特效療法, 首先應去除病因, 可給予抗組胺類藥物、補充維生素B, 必要時給予敏感抗生素及抗抑郁治療。由于本病皮損以局部為主, 外用保濕治療很重要, 但只能暫緩局部干燥癥狀, 對局部炎癥基本無效。激素類軟膏具有起效快的優點, 但停藥后極易復發, 易引起色素沉著、皮膚萎縮等副作用[3]。氟芬那酸丁酯軟膏屬于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 在較淺的皮膚黏膜中以原型存在蓄積達95%, 刺激性小且不影響皮膚黏膜及其免疫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不會延緩創口愈合, 具有保濕作用并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 具有較強的鎮痛和止癢作用。他克莫司軟膏是不含激素的外用免疫調節劑, 結構屬大環內酯類, 阻礙釋放多種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 下調皮膚朗格漢斯細胞的表達, 促使合成皮膚膠原并增強皮膚屏障功能, 故能改善長期外用激素后所致皮膚屏障功能破壞的不良反應[4]。他克莫司不良反應較少, 具有激素類制劑的抗炎作用, 但價格相對較貴, 與氟芬那酸丁酯聯用, 降低了復發率和不良反應, 兩藥用量均減少, 療效較好。本研究結果與徐玉萍等[5]研究結果近似。同時兩藥聯用副作用較小, 患者的順應性較好, 提高了治愈率。
綜上所述, 外用氟芬那酸丁酯和0.03%他克莫司軟膏治療剝脫性唇炎療效可觀, 遠期效果較好, 值得臨床參考使用。
參考文獻
[1]楊華, 荀乙峰, 魯華.他克莫司治療剝脫性唇炎療效觀察.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10, 26(9):670.
[2]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 1310.
[3]張學軍.皮膚性病學高級教程.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1: 353-354.
[4]梁文麗, 傅林平.普特彼治療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的現況.臨床醫學雜志, 2014, 27(1):343.
[5]徐玉萍, 李振魯.他克莫司軟膏治療剝脫性唇炎65例療效觀察.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10, 26(12):884-885.
[收稿日期: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