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艷嫦++聶穎坤++李思會
【摘要】 目的 探討新會區妊娠梅毒的發生情況, 妊娠不同時期、不同療程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新會區各助產機構分娩的61例妊娠梅毒產婦的臨床資料。結果 孕28周前治療新生兒梅毒滴度低于母親的比率高于孕28周后, 且早產、低體重兒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孕28周后(P<0.05);治療2個療程較1個療程產婦所生新生兒梅毒滴度低于母親的比率(P<0.05); 53例接受治療的妊娠梅毒產婦均無發生死胎和先天梅毒;8例無治療的產婦死胎2例、先天梅毒1例。結論 對妊娠梅毒及早篩查及早診斷, 早期足療程規范治療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結局和先天梅毒的發生。
【關鍵詞】 妊娠梅毒;梅毒滴度;干預分析
控制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發生, 將對保護婦女兒童的健康, 提高人口素質, 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對新會區各助產機構分娩產婦的妊娠梅毒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探討妊娠不同時期、不同療程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為更好地制訂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措施, 降低先天梅毒發病率, 并提供理論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新會區各助產機構上報的《梅毒感染孕產婦登記卡》和《梅毒感染孕產婦及所生新生兒登記卡》個案表信息。助產機構分娩產婦共31246 例, 其中妊娠梅毒61例, 妊娠梅毒發生率1.95‰;妊娠梅毒孕產婦中本地區戶籍34例(占55.74%), 流動人口27例(占44.26%);20~29歲40例(65.57%), 30~40歲21例(34.43%);梅毒滴度<1∶8的48例(78.69%), ≥1∶8的13例(21.31%);61例妊娠梅毒全為隱性梅毒。
1. 2 方法 對所有在新會區助產機構首次產前檢查的孕婦, 除常規產前檢查項目外, 每例均采用非梅毒螺旋體試驗方法(RPR)進行梅毒初篩, 陽性者采用梅毒螺旋體試驗方法(TPPA)進行確認試驗, 對確認試驗陽性者結合臨床癥狀和體征進行妊娠梅毒的分期診斷和規范治療及隨訪, 使用芐星青霉素240萬U, 雙側臀部肌肉注射。1次/周, 3次為1個療程, 妊娠末3個月再次注射1個療程。對所生新生兒常規進行梅毒篩查、治療和隨訪。新生兒出生時梅毒滴度高于母親分娩前滴度4倍以上, 或有梅毒臨床表現者均納入先天梅毒診斷。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妊娠梅毒治療與否其死胎及先天梅毒的發生情況 61例妊娠梅毒產婦中, 53例接受過治療的孕產婦均無發生死胎和先天梅毒;8例無治療的孕產婦死胎2例、先天梅毒1例。
2. 2 妊娠結局比較 孕28周前其新生兒梅毒滴度低于母親的比率高于孕28周后, 且早產、低體重兒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孕28周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不同療程治療產婦所生新生兒梅毒滴度低于母親的比較 治療2個療程較1個療程產婦所生新生兒梅毒滴度低于母親的比率,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 1 妊娠梅毒指妊娠期發生或發現的梅毒。妊娠期梅毒除影響孕婦本人健康外, 還可能通過母嬰傳播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 造成妊娠不良結局和先天梅毒[1]。本地區妊娠梅毒平均發生率1.95‰, 61例全為潛伏梅毒, 與文獻[2]報道的96.7%接近。本文妊娠期梅毒患者臨床分期均表現為潛伏梅毒, 與文獻[3]報道一致。因此將梅毒血清學篩查納入首次產前檢查常規項目及早診斷顯得尤其重要。
3. 2 本研究顯示, 孕28周前治療新生兒梅毒滴度低于母親的比率開高于孕28周后, 且早產、低體重兒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孕28周后(P<0.05)。說明早期開始規范治療能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治療2個療程較1個療程產婦所生新生兒梅毒滴度低于母親的比率(P<0.05)。早期篩查及早診斷爭取時間給予產婦2個療程的治療對降低新生兒梅毒滴度有重要作用。
3. 3 從本地區梅毒感染產婦發生死胎和先天梅毒妊娠結局顯示, 全部接受過治療的妊娠梅毒孕產婦均無發生死胎和先天梅毒, 這可能與本地區妊娠梅毒均為潛伏梅毒, 且梅毒滴度大多較低有關。而8例無治療的孕產婦中死胎2例、先天梅毒1例, 這3例孕期梅毒滴度均≥1∶32, 均是流動人口, 且無產前檢查。因此, 應加強流動人口孕產婦管理, 加大健康宣教力度, 提高流動人口孕產婦產前保健意識, 及早篩查治療妊娠梅毒, 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臨虹. 梅毒和先天梅毒防治技術指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29.
[2]陳靜輝.妊娠梅毒的防治與不良妊娠結局的關系探討.實用預防醫學, 2010, 17(9):1815-1816.
[3]陳國菊, 劉躍, 劉江波, 等. 妊娠梅毒母嬰傳播干預后不良妊娠結局分析.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2, 26 (4 ):321-323.
[收稿日期: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