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慶雄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中藥半夏瀉心湯與西藥聯合治療脾胃虛弱證胃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78例脾胃虛弱證胃潰瘍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 各39例。對照組單純給予西醫藥物治療, 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輔以中藥半夏瀉心湯。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4.9%, 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4.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患者癥候積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脾胃虛弱證胃潰瘍患者的臨床治療中, 應用中藥半夏瀉心湯與西藥聯合治療臨床效果顯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胃潰瘍;脾胃虛弱證;半夏瀉心湯;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32
在消化系統疾病中, 最常見的潰瘍應屬胃潰瘍, 其發病位置介于賁門與幽門之間。胃潰瘍患者多表現出有規律性的胃脘部疼痛, 且反復發作。由于本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復發率,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1]。為此, 本研究分析中藥半夏瀉心湯與西藥聯合治療脾胃虛弱證胃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脾胃虛弱證胃潰瘍患者78例, 幽門螺桿菌(Hp)陽性:49例, 陰性:29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 各39例。對照組年齡20~73歲, 平均年齡(45.35±17.67)歲;病程0.5個月~11年, 平均病程(5.68±2.65)年。試驗組年齡21~72歲, 平均年齡(44.68±17.00)歲;病程0.6個月~12年, 平均病程(5.93±2.7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單純給予西醫藥物治療。奧美拉唑膠囊, 口服, 2次/d, 20 mg/次。阿莫西林分散片, 口服, 2次/d, 0.25 g/次。甲硝唑, 0.2 g/次, 3次/d, 連續口服10 d。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輔以中藥半夏瀉心湯。基本方:半夏、黃芩、茯苓、青皮、人參和白術各15 g, 藿香、海螵蛸、厚樸、黃連、黨參和檳榔各10 g, 干姜、炙甘草和大棗各6 g。水煎服, 1劑藥分2次服用, 早晚各1次, 均飯后服用。
1. 3 評定標準[2] 顯效:治療前后患者的潰瘍(糜爛或出血點)完全消失或減少>90%, 如上腹部疼痛、返酸、噯氣等癥狀;有效:潰瘍癥狀(糜爛或出血點)減少50%~90%, 如上腹部疼痛、返酸、噯氣等癥狀, 其他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無效:胃潰瘍現象依然存在, 其他臨床癥狀均沒有好轉。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4.9%, 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4.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 2 兩組治療前后的癥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臨床癥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試驗組患者癥候積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消化系統疾病中, 以消化性潰瘍為常見, 主要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球部黏膜潰瘍。本病的發病機制極為復雜, 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 還與患者的生活環境及方式密切相關, 此外, 患者的用藥情況都可影響胃潰瘍的發生與發展過程。目前, 在胃潰瘍的治療方案中, 多以內科治療為主, 其又可分為抑酸治療、胃動力治療和胃黏膜保護治療等, 雖然可改善一定的臨床癥狀, 但是療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徹底避免胃潰瘍的復發[3]。
從中醫角度看, 本病屬于胃脘痛的范疇內, 其病因較多, 包括氣機失調、脾胃不和、肝氣不舒等, 臨床治療上, 應以調暢氣機, 化濕健脾, 和胃止痛等為治療原則。本研究結果發現, 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4.9%, 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4.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試驗組患者癥候積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半夏瀉心湯發揮了較好藥效, 其中, 利用具有苦寒藥性的黃連與黃芩, 行消炎和清除中焦之熱的功效;人參修復損傷的胃黏膜, 配以白術、甘草, 奏健脾養胃之功效[4];干姜和半夏共同除濕、和胃降逆止嘔, 并防芩、連苦寒傷胃。
綜上所述, 在脾胃虛弱證胃潰瘍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 應用中藥半夏瀉心湯與西藥聯合治療方案臨床效果顯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各方面的臨床癥狀,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世旺, 廖志峰.半夏瀉心湯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脾胃虛弱證胃潰瘍的臨床對照研究.中國臨床研究, 2013, 26(7):710-712.
[2]孟繁璞.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伴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療效觀察.北京中醫藥大學, 2013.
[3]賈建輝.探討半夏瀉心湯治療脾胃虛弱證胃潰瘍的臨床效果評價.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5, 15(22):1-2.
[4]程曦.中醫藥治療慢性胃炎臨床觀察回顧分析.遼寧中醫藥大學, 2012.
[收稿日期: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