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利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腦梗死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的療效與護理。方法 150例腦梗死患者, 隨機分為溶栓組和空白組, 各75例。溶栓組給予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 空白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 同時給予兩組患者心理干預等綜合護理。比較臨床療效。結果 溶栓組患者康復率高于空白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空白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梗死患者在治療早期使用靜脈溶栓, 結合綜合性護理方法, 康復率高, 并發癥少,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腦梗死;靜脈溶栓;療效;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47
腦血管疾病是人類三大死亡原因之一[1], 也是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最大隱形殺手, 腦梗死發病急、發展快, 如果救治不及時, 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而腦梗死患者的早期靜脈溶栓治療可以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75例腦梗死患者, 進行早期靜脈溶栓治療與護理,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50例早期新發腦梗死患者, 隨機分為溶栓組和空白組, 各75例。男86例, 女64例, 年齡35~68歲, 平均年齡(46.3±7.1)歲。高血壓致腦梗死52例, 動脈硬化致腦梗死68例, 其他原因致腦梗死30例。
1. 2 方法
1. 2. 1 空白組 患者入院后, 專業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尿常規、血常規、肝腎功能等常規檢查, 并且依據患者的病情程度, 責任護理人員應采取不同的措施對患者進行檢查。再給予患者靜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d[2], 共11 d, 發病20 h后口服氯吡格雷100 mg/d, 若患者有出血傾向, 必須停止用藥。
1. 2. 2 溶栓組 患者入院后, 專業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同空白組一樣的常規性檢查, 對腦部進行CT掃描。對患者給予尿激酶150 萬U+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 在30 min內滴完, 至此之后, 靜脈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d, 7 d后停用, 如果發現患者有出血傾向, 立刻停止藥物使用。
給予所有患者常規護理, 記錄患者的日常體征, 注意患者病情變化, 若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或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保持患者房間的干凈整潔, 保持空氣暢通。同時, 對所有患者給予心理方面的護理, 每天至少跟患者進行溝通對話1次, 了解患者的詳細病情及需要, 穩定患者的情緒, 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有利于治療的順利開展。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并發癥發生率及出血量。
1. 4 療效判定標準 完全康復:患者血壓、血糖穩定、沒有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無力等腦梗死現象;基本康復:血糖、血壓基本穩定, 頭痛等現象減輕;無效:血壓、血糖較入院前相比無明顯效果, 頭痛等腦梗死現象依然存在。康復率=完全康復率+基本康復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康復率比較 溶栓組的康復率(94.7%)明顯高于空白組(70.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5.07,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及出血量比較 溶栓組中并發癥7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9.3%;空白組中并發癥25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溶栓組出血量[(453.21±12.3)ml]與空白組[(451.89±12.3)ml]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梗死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 具有發病率、病死率高、致殘率和復發率高等特點[3]。溶栓治療腦梗死是一種最根本的方法, 只有盡早溶解血栓, 再通閉塞的血管, 及時恢復血供, 才可能挽救缺血腦組織, 避免缺血腦組織壞死, 迅速恢復梗死區的腦血流, 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
據相關報道, 腦梗死的救治, 時間是至關重要的, 醫護人員應同力協作, 從根本上消除搶救時間的延誤,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995年《新英格蘭雜志》發表了組織型纖溶酶可用于3 h內腦梗死的治療的研究結果后, 對腦梗死的治療進入大腦的新時代。而在溶栓治療腦梗死過程中, 要重視患者的護理, 包括心理護理及日常護理, 日常護理是對患者每天的生命體征進行檢查, 時刻注意患者病情變化, 心理護理則是及時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 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穩定患者情緒, 獲得患者及家屬的支持。建立合理的綜合性護理系統, 可以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提高患者自信心, 加快治療進度, 加快患者康復時間, 有效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殘疾率。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 溶栓組的康復率高于空白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空白組(P<0.05), 兩組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早期溶栓治療腦梗死患者治療效果顯著, 康復率高, 并發癥發生率低, 促進患者身心早日康復, 提高患者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沈芳, 張炎.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觀察與護理.當代護士(學術版), 2011(11):41-42.
[2]徐碧芝, 楊娟.急性腦梗塞早期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觀察與護理.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2, 3(11):247-248.
[3]伍結珊, 陳瓊芳, 梁國新.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超急性腦梗塞患者的效果觀察及護理.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08, 14(3):91-92.
[收稿日期: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