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最佳護理配合措施研究
楊惠敏
【摘要】 目的 探究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最佳護理措施。方法 100例泌尿外科患者, 按照患者住院治療的順序分為干預組和常規組, 每組50例。常規組給予一般護理措施, 干預組給予程序化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干預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 對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患者給予針對性的程序化護理利于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臨床意義重大。
【關鍵詞】 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治療;程序化護理干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61
近幾年來, 隨著臨床微創技術的發展進步, 腹腔鏡手術逐漸應用到各科室的疾病治療中, 且隨著臨床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 傳統的開放手術逐漸被后腹腔鏡手術治療所代替, 其中對泌尿外科患者給予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 具有手術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少、患者疾病恢復時間短等優勢[1]。此外, 對該類疾病患者給予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復, 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本次研究采用程序化護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現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擇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泌尿外科患者, 按照患者住院治療的順序分為干預組和常規組, 每組50例。干預組男27例, 女23例, 年齡23~79歲, 平均年齡(46.2±10.9)歲;常規組男26例, 女24例, 年齡24~78歲, 平均年齡(47.3±10.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后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麻醉后取健側臥位, 經患者后腹膜腔進行手術, 并給予離子切割環與鈥激光光纖, 手術完成后常規留置D-J管, 并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1. 3 護理方法 常規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模式, 術前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 消除不良情緒, 指導患者放輕松, 術后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 遵醫囑服藥等。干預組患者給予程序化護理模式, 具體如下。
1. 3. 1 術前護理干預 ①準備工作:手術治療前對患者進行體檢、內分泌系統檢查、出凝血時間檢查等;若患者伴有高血壓應注意將血壓值調節至正常范圍內, 并進行影像學檢查等, 確定患者的腎功能情況。②常規護理:指導患者正確進行咳嗽、 練習床上大小便等;手術前1 d不宜攝取產氣的流質飲食;術前8 h常規禁食、禁水;對患者皮膚仔細清洗等[2]。③心理護理: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均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害怕等負性心理。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同患者進行親切、友好的溝通, 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原理、流程、術后注意事項等, 使得患者對手術治療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從而積極面對疾病治療。
1. 3. 2 術后護理干預 ①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術后每隔0.5 h對患者血壓、脈搏、心率等指標進行檢測;術后3 d, 每日對患者上述指標檢測3次, 若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上報主治醫生對癥處理。②常規護理: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對其進行體位調節。若患者尚未清醒, 應將患者取平臥位,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 等到患者神志清醒后, 且測得血壓恢復至平穩狀態可調整至半臥位, 對患者定時進行翻身、拍背等, 以防患者出現壓瘡等不良情況。③預防患者下肢靜脈血栓護理:a. 手術完成后的24 h:立即給予抗血栓泵進行治療, 每隔2.5 h使用1次, 每次持續時間為40 min。b. 手術完成后的48 h:仔細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 待其平穩后患者可適當進行床上自主活動。c. 術后72 h:可適當進行下床運動, 并給予抗血栓泵治療, 2次/d, 每次治療40 min;并進行下肢屈伸與鉤腳鍛煉[3], 3次/d;d. 術后7 d:待患者病情好轉后可將室內活動時間適當延長, 減少藥物治療的次數等。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指標。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未出現感染、氣腫、大血管、組織感染等相關并發癥,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與術后住院時間分別為(167.9±10.8)min、(180.5±19.8)ml、(22.6±7.1)h、(6.2±0.2)d。常規組48例順利完成手術, 2例患者由于出血、瘤體過大等因素而轉入開腹手術治療, 其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與術后住院時間分別為(244.8±10.6)min、(250.2±15.6)ml、(45.6±7.0)h、(19.2±0.3)d,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小結
泌尿外科患者行手術治療前后均存在著不同的心理變化, 因此臨床護理人員應及時進行護理干預, 幫助患者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識、 緩解負性情緒、 促進疾病的早期康復等。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對干預組患者給予程序化護理干預后, 該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 對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患者給予針對性的程序化護理利于促進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復, 臨床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傅銀敏, 吳墅.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術后患者疼痛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 26(24):31-32.
[2]方碧華.后腹腔鏡手術對泌尿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及護理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 26(33):19-20.
[3]廉潔, 劉志剛.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護理體會.中國醫藥導報, 2012, 9(26):134-135.
[收稿日期: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