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近日在香港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由于“港獨”和激進的所謂“本土主義”勢力近年在香港頻繁鬧事,當地傳媒自然關注張德江委員長在港期間會見的各界人士和針對相關問題的一些公開談話。
發展“一帶一路”是當前中國發展對外關系和拓展經濟貿易往來的一個重要倡議。此次在香港舉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當然會促進“一帶一路”對香港發揮的作用,也令更多香港人想清楚今日香港在發展經濟時的優勢到底在什么地方。
近幾年來,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景氣,香港經濟發展放緩。筆者認為,今天的結果其實始于上世紀80年代香港生產線北移,當地產業空洞化。當前,香港產出主要依賴服務業。而高增值服務業自然不能吸納本地的主要勞動人口,因此勞動力主要被配置在低增值的服務業部門。這不僅僅令平均工資徘徊不前,市民的實際購買力也下降;而且整體經濟增長乏力。香港患的是全球化過程中許多發達經濟體都有的資本主義病。
隨著改革開放,內地城市,特別是沿海城市的經濟和信息技術迅速發展,而香港的工資等營商成本比這些城市高,香港的相對競爭力出現下滑。因此,以香港固有的經濟框架去發展高增值、面向國內及國際市場的產品縱然可行,惟知易行難。
不過,正是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卻有一些制度和其他文化上的優勢,是內地城市在可見的將來無法仿效的。
香港優勢之一是它的法治。香港實行的是普通法,在“一國兩制”下,立法、司法、行政仍舊保持相對獨立。傳媒監督,廉政水平也比較高。綜合這些因素,香港是中國境內一個最適合發展成為“一帶一路”國際仲裁中心的地方。一直以來,許多國際性大型法侓事務所在香港都涉及廣泛的業務,在亞洲其他金融中心也是不多見的。而由于發展國際仲裁,綱舉目張,能進一步提升香港法律服務的質和量。
香港的另一個優勢是它是一個特殊的平臺:一個高度開放的碼頭,那里資訊發達;產權清晰,資金密集;它也成為了國際金融中心。在中國發展“一帶一路”過程中,香港這個平臺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在這里,可以進行人民幣交易;在這里,現在已有“滬港通”,將來還會加上“深港通”。在這次高峰論壇上,一名匯豐銀行的主管稱香港也能發展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債券融資中心。
應該說,“一帶一路”與適用于香港歷史背景和文化環境的“一國兩制”在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服務。因此,兩者能夠互相配合。“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會更好。”深刻品味這句話,就能體會到在“一國兩制”下,找準香港的定位,利用好香港獨有的優勢,前景仍舊值得期待。▲(作者是香港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