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星理
如果老年人購買了分時度假產品又想維權,代價會很大,就是追回一只雞,殺死一頭牛。
分時度假是一個舶來品,自上世紀90年代引入中國,一路擴張,一路爭議不斷。
銷售分時度假產品的公司多以退休老年夫婦為目標客戶,盡施推銷技巧,夸大宣傳,簽單合同金額從5000元到78000元。而國內分時度假市場魚目混珠,一旦簽約,消費者就如掉進了一個吸金漩渦。
中國消費者協會原副會長劉俊海說,人口老齡化勢不可擋、老年群體大額消費傾向愈發明顯,同時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也逐漸凸顯。
“感覺就像一群騙子”
分時度假指把酒店或度假村的客房,按10年至40年甚至更長的期限,以會員制形式一次性出售給客戶,會員獲得每年到有合約的酒店或度假村住宿7天的一種休閑度假方式。消費者可通過交換服務系統,把自己的客房使用權與其他會員異地客房使用權進行交換,以此實現低成本到全球各地旅游度假的目的。
2016年1月4日,天剛亮,家住北京的閆鶴群就頂著寒風出了門。盡管律師說過他沒必要跑七八十公里,但他仍然堅持出庭。
閆鶴群夫婦掉入“陷阱”,是在2013年1月17日。當天下午,退休兩年多的閆鶴群夫婦來到北京西二環萬通大廈,被一名穿西服的年輕人攔住,“是××介紹你們來的嗎?”
兩天之前,閆鶴群的老伴接到自稱是北京洪源假日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洪源假日)一銷售人員的電話。電話中,銷售人員推薦分時度假產品,并邀請閆鶴群夫婦到萬通大廈參加產品推介會。
推介會現場布置得像高端產品展銷會,墻上醒目的位置上掛著“RCI”的標志?!癛CI”系美國一家國際分時度假交換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分時度假企業之一。一年輕業務員告訴閆鶴群:“(入會后),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你想去哪就去哪,想什么時候去就什么時候去?!?/p>
閆鶴群稱,推介宣講會開始后,該年輕人一直守在他們身旁,如果有別的夫婦想過來問話,都被洪源假日的工作人員打斷。曾參加過當天推介會的另外3對老年夫婦證實,當天下午會場里將近40對老年夫婦,每一對夫婦身邊都有一名由洪源假日安排的工作人員,“只要發現參會者有交流,他們就插進來,不讓我們家庭之間有接觸?!?/p>
不到10分鐘,分時度假宣講結束,推介會進入推銷階段。那名年輕業務員最先推薦的是一款原價13.8萬元的分時度假產品。閆認為太貴了,對方換了一款11萬多元的產品繼續介紹。幾個回合下來,當對方推銷到一款8萬多元的產品時,閆鶴群夫婦已有些身心疲憊。最后,他欲以沒帶足現金為由離開萬通大廈,對方提出可以開車送回家取錢。并說,如果當天簽合同的話,該產品優惠價只要7.8萬元。
全球一百多個國家隨時游、在國外住一周的星級酒店只要花2600元人民幣,閆動心了。認購合同書顯示,洪源假日得到北京金隅八達嶺溫泉度假村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金隅溫泉)的合法授權,向閆鶴群夫婦出售金隅溫泉一套兩室一廳房屋的使用權,使用期限為30年,每年只能使用一個星期。
“騙的就是你們”
簽完合同的第二天,閆鶴群后悔了,“到底該怎么扣費???這一百多個國家都能給我們發旅游簽證嗎?”他決定去找洪源假日要求退款,被拒絕。同樣被拒絕的還有家住北京西城區的王錦花。2009年年底,她花費7800元購買了北京龍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旗下一間房屋3年的使用權,同樣是每年只能使用一個星期。
事后,王錦花通過洪源假日預訂出國旅游的酒店,“第一次去跟我說當時旺季定不了,第二次說簽證難辦,第三次說你想去的地方沒有RCI的酒店。”失去耐心的王錦花去找洪源假日討說法。她當面指責“你們這么做就是騙老年人的錢”,洪源假日一男士大聲回應她“騙的就是你們這些人”。
合同金額7.8萬元的閆鶴群一直在嘗試通過RCI官方網站預訂度假酒店,“不花出去,我太虧了”。兩年多時間,閆鶴群夫婦共使用了4次交換權,去過煙臺、麗江、東南亞和北歐。但這4次交換度假并沒有帶給他洪源假日推介會上宣傳的美好體驗。
首先是價格。閆鶴群稱,推介會上洪源假日并未提及除7.8萬元的總價之外每次出行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他實際使用后才知道,每使用一個周次的交換權,要交980元維護費和940元交換費。另外,每使用一個周次,洪源假日就從7.8萬元簽單金額款中扣除2600元的合同成本價。如此合計,交換一個周次的最低實際花費為4520元?!斑€不包括往返路費、景點門票和吃飯,去趟煙臺就要花這么多錢,我還不如報旅行團跟團走?!遍Z鶴群說。其次是從預訂到實際出行的時間。閆鶴群提供的訂單信息顯示,他每次通過RCI預訂的交換酒店都要排隊超過一年的時間。
爭議中的空白區
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之后,北京、上海、南京、天津、沈陽、武漢等地均出現過對分時度假糾紛的公開報道或投訴。
北京律師協會教科文體與旅游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馬林艷介紹,相比與國外專門針對分時度假的法律規定,目前國內尚無針對這種產品形態的專門法律法規,“還是一個空白區,爭議很大并且易引起糾紛”。
馬林艷說,從銷售階段看,代理商推銷、消費者購買適用合同法,只要買賣過程不違反合同法即可視為合理合法。但分時度假產品銷售的同時若涉及了交換公司的服務,那么該種交換公司的服務則是另外一個法律關系,其中要考慮交換公司具體的規則和所在國的法律規定,以及交換分時度假產品是否能夠實現等一系列問題。
中國消費者協會原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劉俊海補充說,考慮到國內分時度假產品的消費者絕大多數為老年人,一些合同的期限動輒20年以上,“簽訂合同的父母去世以后,合同約定的使用權的繼承也是個問題?!?/p>
2008年,劉俊海赴美考察消費者后悔權制度,回國后開始呼吁引入這項制度。后悔權指消費者購買商品后,如對消費行為產生后悔想法,可在法律規定的合理期限內根據本人意愿將所購商品退回給經銷者,并無須說明理由,也不需承擔費用。
2013年,北京東城區法院曾提出重視分時度假旅游合同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同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迎來一次修改。參與了消法草案修訂工作的劉俊海建議引入后悔權制度。據劉介紹,意見稿出臺前學界和輿論關注的焦點即為是否引入后悔權、引入到何種程度。
2014年新消法實施,新增的第二十五條被解讀為“后悔權”。劉俊海說,目前的司法實踐中分時度假消費無法適用“后悔權”,因為新增的后悔權針對的對象是以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的商品。
他認為,鑒于分時度假自引入中國以來就法律糾紛不斷,老年消費者面臨舉證難等問題,目前最直接的解決之道“就是擴大解釋后悔權,將此類消費納入后悔權,但這需要國家工商總局和最高法院的共同努力”。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提升消費品品質,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劉俊海認為,針對分時度假市場,降低消費糾紛的源頭是提高整個行業的資質標準?!半m然針對分時度假產品銷售資質的規定仍然是空白,但是政府工作報告至少已經提出了一個方向,‘無法選優,先劣汰?!?/p>
(田園薦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