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剛放亮,在紫芳園讓區太極輔導站,太極拳隊員們已經開始當天的晨練了——放眼看去,整齊的隊伍排或兩排,隊長在前面領著大家打老師新教的陳氏26式。隊員們邊模仿動作,邊相互探討每招每式。而當拳友們看到總教練宋劍再次來到社區傳授拳法,人人都喜出望外,紛紛圍攏過來。
宋劍老師下社區交流太極拳,曾經多次來到紫芳園讓區太極隊,所以大家彼此都很熟悉,交流起來也很順暢。這不,有位阿姨已經迫不及侍地問老師問題了。她說,在打太極拳的時候,力量怎么控制?怎么能發出應該有的力?“每次打拳發力的時候都是較勁,回家胳膊就疼……”邊說邊給大家展示自己的動作,大家都被她還有些僵硬的動作逗得笑起來。宋劊老師見狀,耐心地解答道:“其實大家在打太極拳還不知道應該找什么樣的力,通俗來說分外力和內力。我們自身就會產生力,這個是本力,誰的勁大誰占優勢。像剛才您做的動作,那是自身的蠻力,并不是太圾拳所要產生的力量。而太極拳所需要的力量是要去掉自身力量后產生的新力量。”言罷,宋劍老師邀請一應學員上前做示范,學員擺出剛才的姿勢并讓老師糾正動作。宋劍接著說:“太極拳是一個科學的拳種,我們要做的是傳遞與反傳遞的動作,并不是拿自己的力量和別人去對抗。比如您在推我的時候,我本身沒有產生力去頂對方。而我要通過放松,讓身體或為一個力量的導體,將對方的力傳遞到腿上直至地面,再反彈回去給他。在整個過程中,我是沒有使勁的,所有力量都是對方的。如果我加上自己的力量去推他,他就會被推出去。太極拳有句話叫不丟不頂,都聽過吧。我們打的過程當中越松,則越通,越通才能進行傳遞反彈,才能產生膨勁。我們可以說膨勁是松出來的,而不是使出來的。我們都知道太極拳講究借力打力,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原理在哪。所以,大家在平時打拳的時候要注意基本動作要領,動作要節節貫穿,每招每式心里都想著是不是按照要求做了,慢慢的太極拳功力就會提高。”經過宋劍老師的一番點撥以及手把手地糾正動作,讓當天在場的拳友們收獲很大。
太極拳愛好者劉建華說:“我練習太極拳時間不長,以前也沒學過,年輕時當兵學的南拳。不過南拳屬于硬功,練習的時候憋氣,對身體不好,現在不練了。現在就專心練太極,比較放松。我以前就想練太極,也喜歡太極,看見咱們讓區發出公告要組建太極隊,我就來報名了。沒練太極拳之前自己感覺每天身體沉沉的,堅持練習了一年多發現身體感覺很輕松。之前也覺得頭腦不清晰,身體不靈活,現在每天堅持練下來,真是和以前不一樣了,換了個人似的,太極拳對我的幫助很大。感謝報讓能給我們搭建這么奸的平臺,除了宣揚太極文化,還教授太極知識,還和那么多愛好者共同交流,心里那份開心就甭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