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 笑,余 梁,王國亮,周麗芬,胡茂能
(安徽醫科大學合肥第三臨床學院,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影像中心,安徽 合肥 230022)
?
子宮動脈栓塞術對子宮瘢痕妊娠療效觀察及影響因素分析
含笑,余梁,王國亮,周麗芬,胡茂能
(安徽醫科大學合肥第三臨床學院,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影像中心,安徽 合肥230022)
摘要:目的探討經子宮動脈栓塞聯合清宮術治療子宮瘢痕妊娠的臨床療效并分析可能的影響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該院2011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子宮瘢痕妊娠經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的患者36例,選擇年齡、BMI指數、高血壓、孕囊體積、孕周數、血β-HCG以及瘢痕妊娠的類型等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然后進行非條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31例患者經子宮動脈栓塞術后成功實行清宮術順利終止妊娠,成功率為86.1%。單因素分析顯示孕囊體積、孕周數、血β-HCG以及瘢痕妊娠類型和手術成功率有關(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孕囊體積、孕周數以及瘢痕妊娠類型是手術成功可能的獨立影響因素。結論子宮動脈栓塞聯合清宮術是子宮瘢痕妊娠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應掌握其影響因素,提出應對措施,改善手術效果。
關鍵詞:子宮瘢痕妊娠;子宮動脈栓塞;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子宮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孕囊種植于子宮切口瘢痕處,周圍被纖維瘢痕組織包圍,妊娠完全位于宮腔外的一種特殊類型的異位妊娠[1],既往由于對該疾病的認識不足,常被誤診為宮內妊娠而行常規的人流或藥流術,處理不當往往造成致命性的大出血或子宮破裂,危及孕婦的生命安全[2]。我國剖宮產率一直居高不下,使得瘢痕子宮數目不斷增加,如何有效治療CSP并保留女性生育能力已成為當前全面放開二胎所面臨亟待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經子宮動脈灌注栓塞治療子宮瘢痕妊娠已取得了顯著的療效,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近6年來以介入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措施對CSP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其臨床病例特點,找出影響其療效的相關因素,以期規范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介入科2011年1月—2015年9月的CSP并經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的患者36例,年齡20~41歲,平均年齡(31.5±5.5)歲;產次1~3次。其中出現腹痛患者25例(69.4%);出現陰道流血者28例(77.8%)。根據術后病理證實種植于瘢痕處的絨毛浸潤發展方向將CSP分為內生型(絨毛向宮腔發展)和外生型(絨毛向宮壁發展),其中內生型30例,外生型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1)有明確的剖宮產病史;(2)有明確的停
經史;(3)實驗室檢查血β-HCG顯著增高,和停經周期基本相符;(4)術前經超聲和(或)MRI證實子宮瘢痕妊娠,同時排除宮頸管及宮腔內妊娠;(5)術后病理證實為絨毛組織。
1.2治療方法機器型號為美國GE 3100IQDSA,患者仰臥于手術床,采用改良Seldinger法局麻下經右側股動脈穿刺,于腹主動脈內緩慢注入地塞米松5 mg+適量生理鹽水稀釋液,然后超選擇進入左側子宮動脈,沿導管緩慢注入甲氨蝶呤(MTX)5 mg+適量生理鹽水稀釋液,在透視嚴密監視下再用適量規格為2 mm×2 mm×1 mm的明膠海綿顆粒栓塞,根據術中造影情況必要時用明膠海綿條栓塞子宮動脈近端,栓塞后造影子宮螺旋動脈消失及孕囊血供消失,子宮動脈近端呈杵狀表示為栓塞成功。然后退管并成袢后進入右側子宮動脈,重復左側子宮動脈灌注栓塞術。栓塞成功后72 h內在B超監視下行清宮術。術后應用3~5 d抗生素。
1.3療效評價(1)治療成功:妊娠組織清除干凈,術中出血量≤800 mL,術后血β-HCG持續顯著下降,整個病程中無需再行手術治療(子宮全切或次全切手術);(2)治療失敗:清宮時出血量>800 mL,行其他針對性治療采得以控制。或者患者出現難以控制的持續性出血,需要行子宮全切或次全切手術。
1.4觀察指標選擇可能影響介入及清宮治療的因素包括年齡、孕囊體積、孕周數、血β-HCG值、CSP類型以及患者的BMI和是否伴有高血壓等基礎疾病作為觀察指標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臨床療效36例患者全部完成介入治療,術中栓塞效果滿意,介入治療技術成功率為100%。其中31例患者終止妊娠順利,病程中未出現大出血,治療成功率為86.1%。3例患者清宮時出血量>800 mL,經過宮腔內紗布加壓填塞、止血及加強宮縮藥物應用等針對性治療后治愈;2例患者出現不能控制的持續性出血而行補救性子宮手術。
2.2影響CSP療效的單因素分析選擇可能影響以介入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臨床療效的因素,包括年齡、孕囊大小、孕周數、血β-HCG值、CSP類型以及患者的BMI和是否伴有高血壓等基礎疾病作為觀察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孕周數、血β-HCG值以及CSP類型和臨床療效顯著相關(均P<0.05),見表1。

表1 影響CSP臨床療效的單因素分析 /n(%)
2.3影響CSP療效的多因素分析將上述可能影響CSP臨床療效的因素分別進行單因素分析后有統計學意義的所有自變量進行歸納,為控制混雜偏倚的影響,再以臨床療效(成功=1,失敗=0)作為應變量,以上述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變量(孕周數、超聲孕囊體積、血β-HCG值以及CSP類型)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孕周數≥12周、孕囊體積≥18 cm3以及外生型CSP是影響CSP臨床療效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影響CSP臨床療效的多因素分析
3討論
CSP的發病率目前尚未明確,但隨著近年來剖宮產率的居高不下,CSP的發生率呈不斷上升趨勢[3],目前文獻報道CSP占剖宮產史孕婦的0.15%,占異位妊娠的6.1%,其發病率已超過了宮頸妊娠的發病率[4-5]。CSP發病率的增加的原因考慮和臨床醫生對CSP認識加深、剖宮產率增加、MRI和陰道超聲等輔助檢查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有關。
CSP的治療目前尚無統一的診療規范,但明確診斷后盡早終止妊娠、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避免子宮破裂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并盡可能的保存患者生育功能是治療重要目標[6]。經子宮動脈栓塞術在DSA嚴密監視下能清晰顯示子宮動脈并進行針對性MTX灌注并同時實施有效的血管栓塞,目前已被認為是CSP患者首選的治療方式[7]。本研究中36例CSP患者介入治療的技術成功率為100%,其中31患者順利完成清宮術,3例患者清宮時雖出血相對較多,但未出現子宮破裂等癥狀,經積極對癥治療后治愈。只有2例患者出現難以控制的持續性出血行子宮切除手術。可見以介入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對CSP有著滿意的療效,可以有效清除病灶、終止妊娠并能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產生。
本研究顯示孕周數≥12周、孕囊體積≥18 cm3、外生型CSP是影響臨床療效的獨立影響因子。孕周數較大,其相應的孕囊也較大,對于孕周數≥12周、孕囊體積≥18 cm3的患者,其妊娠內容物較多,周圍滋養血管也較為豐富,大大增加了出血的風險,影響了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謝淑如[8]通過一項包含40例CSP患者的分組對照研究同樣證實孕囊直徑越小介入治療的成功率越高。現有理論認為,CSP的生長形式可以分為內生型和外生型兩種,內生型患者其絨毛向宮腔內生長,而外生型患者的絨毛向宮腔壁內浸潤性生長,極易造成子宮破裂引起大出血[9]。本研究中共有6例患者為外生型CSP,其中4例出現大出血,出血率高達66.7%,多因素分析也同樣顯示外生型CSP是影響介入治療療效的獨立影響因子,與殷震惠[10]研究報道一致。
血β-HCG值是另一個可能的影響因素,目前理論認為血β-HCG值數值較高,反映滋養細胞活性較高,絨毛侵襲性更強。MTX是目前治療子宮瘢痕妊娠的首選藥物[11],通常采用局部給藥。文獻報道,MTX治療CSP的有效率為59%~80%[12],而需行補救性治療者易發生大出血[13]。本研究中通過單因素分析顯示血β-HCG值≥50 000 IU·mL-1較易引起大出血(P<0.05),但多因素分析顯示其為非獨立影響因子(P>0.05),考慮和以下幾個原因有關:(1)血β-HCG水平是通過孕囊大小等因素共同影響臨床療效;(2)多因素分析中血β-HCG水平P值為0.055,稍大于0.05,考慮可能和樣本量較少有關;(3)介入治療是通過雙側子宮動脈進行大劑量MTX灌注,局部藥物濃度較高,能夠有效殺胚,短期內血β-HCG數值急劇下降,降低了其作為影響因子的權重。
綜上所述,CSP發病率雖低,但后果嚴重,醫務人員應給予足夠地重視。以介入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具有能有效清除妊娠物,避免嚴重并發癥,保留患者生育能力的優勢,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但應針對影響臨床療效的影響因子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提高CSP預后,保障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Rotas MA,Haberman S,Levgur M.C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ies:etiology ,diagnosis,and management[J].Obstet Gynecol,2006,107(6):1373-1381.
[2]李莉.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分析[J].安徽醫藥,2015,19(6):1137-1139.
[3]曾兆君,吳大保.陰式子宮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術在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中的應用[J].安徽醫藥,2014,18 (10):1949-1950.
[4]Seow KM,Huang LW,Lin YH,et al.Caesarean scar pregnancy:issues in management [J].Ultrasound Obstet Cynecol,2004,23(2):247-253.
[5]Moschos E,Sreenarasimhaiab S,Twickler DM.First-trimester diagnosis of c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y[J].J Clini Ultras,2008,36(8):504-511.
[6]Litwicka,Greco E.Caesarean scar pregnancy:a review of management options[J].Current Opinion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1,23(6):415-421.
[7]Lian F,Wang Y,Chen W,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local methotrexate and systemic methotrexate for treatment of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 with different ultrasonographic pattern[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2,35(2):286-291.
[8]謝淑如.子宮動脈灌注栓塞聯合清宮術對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療效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9):10-11.
[9]張娟.天花粉蛋白與甲氨蝶呤治療子宮瘢痕妊娠的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0,12(33):59.
[10] 殷震惠.子宮剖宮產瘢痕妊娠藥物治療的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醫學,2010,30(6):36-38.
[11] 黃麗萍,梁叆琳,劉輝.剖宮產術后子宮疤痕妊娠的診治進展[J/CD].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0,6(2):139-141.
[12] Yang XY,Yu H,Li KM,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sation combined with local methotrexate for treatment of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 [J].BJOG,2010,117(12):990-996.
[13] Wang JH,Xu KH,Lin J,et al.Methotrexate therapy for cesarean section scar pregnancy with and without suction curettage [J].Fertil seril,2009,92(19):1208-1213.
(收稿日期:2015-11-20,修回日期:2015-12-27)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4.040
通信作者:胡茂能,男,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影像醫學,E-mail:hmn596@163.com
基金項目:合肥市第四屆醫學重點專科建設基金(No 201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