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豫劇《風雨故園》由劇作家陳涌泉歷時三年,反復推敲后于2005年完成。該劇不僅獲得過曹禺戲劇文學獎、中國戲劇文學獎,還選入大都是古代戲曲作品的大學語文教材。此戲曲是在舊的傳統戲曲上加以總結,并開創和建立新的戲曲理念。這說明當代戲曲不僅在健康的發展,而且在戲曲發展史中占有一定地位,對戲曲的發展起到劃時代的作用。
【關鍵詞】戲曲;豫劇;《風雨故園》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4-0035-01
豫劇《風雨故園》由陳涌泉編劇,張俊杰導演,湯其河、李宏權、徐紅星作曲,陳彥博、毛志明擔任舞美和燈光設計,豫劇名家汪荃珍、盛紅林主演,講述的是魯迅和原配夫人朱安之間沒有愛情而卻有濃濃親情的人生故事。
魯迅和朱安都是封建包辦婚姻的受害者。面對魂里夢里把他牽并且懷揣著一盆炭火嫁給他的朱安,感覺不到愛情存在的魯迅感覺到的是自己孤獨的靈魂。結婚三年洞房空,十年,二十年,朱安的日子在洗衣、縫補、做飯、掃地中一天天過去。二十年夫妻分床睡,夜夜獨自守空幃。雖然沒有愛情,但魯迅和朱安之間卻有無法割舍的親情。魯迅給母親買什么東西,總有朱安的一份,而在朱安的心中,魯迅也始終是讓她景仰的一座高高的山。最后朱安的“小蝸牛”一大段唱和魯迅逝世后她的一段內心獨白,充分展示了朱安心里的苦悶和所經受的情感委屈,也讓很多觀眾流下了帶有同情、理解、嘆息等多種感情的眼淚。
《風雨故園》具有新穎、獨特的視角。由默默無聞、空守深閨的一位舊社會、舊思想的女性,無限伸展,寫出激烈的沖突。為討人歡心裝大腳,可封建社會的思想已根深蒂固無法改變。安姑那想愛卻不敢愛,聽到婆婆說豫才想她,那心花怒放,可在豫才回國時對她的冷淡,對婆婆的熱情,她卻只能如陌路人一樣站在一旁。搬到北京后,不甘繼續分房睡的她也把豫才的被子搬到自己的床上,可豫才一伸手她又只能乖乖的把被子還給豫才。三年之后的歸返、遷居北京,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失望,到最后的絕望。新舊思想之間距離越來越大,矛盾也越顯激烈。作者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雖理性卻又感性的一個男人——魯迅。可是這份理性與感性卻又很無奈地傷害著無辜的安姑。作者用極盡的方式突出了安姑的可憐。一只小蝸牛貫穿全劇,也詮釋著沒有改變的努力只能原地不動。小蝸牛把戲曲之外的音樂元素與人物內心結合得又那么完美切實。全劇思想內涵豐富、語言生動真實、刻畫人物深刻飽滿。就連小角色都個性飽滿,無一累贅。人物的一個個出場,由最初的抵抗到毀滅。不僅是四個公公給的壓力,景宋的出現,就連最后兩個小孩的出現也都更突出了終生獨身一人渴望愛情,渴望有自己孩子的安姑的悲劇一生。此劇在盡力突出安姑的悲劇時又竭力為巨人——魯迅開脫。可能是編劇不想因觀眾對安姑的憐憫而產生對魯迅的誤解。安姑在最后對未能見魯迅最后一面,且不能去墳上祭拜,唱出她對魯迅的尊敬與愛慕。從喊出下輩子不想再做女人,徹底把她的不幸與魯迅撇清,澄清自己的不幸是因為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造成的。她喊出的恨,恨所有但不恨魯迅。編劇由安姑的悲劇寫出了一個時代的悲劇,封建舊制度束縛的不僅是腳,而是心的束縛。安姑不斷的撕扯裹腳布,也是要沖破舊的制度。
《風雨故園》由河南豫劇院參演。飾演安姑的是國家一級演員汪荃珍,從藝以來獲得大小獎項數十。汪荃珍雖師從于豫劇大師常香玉,但她并不拘于一家一派。長期站在舞臺第一線的她,通過對不同性格的人物塑造,使她把安姑演繹得更加豐滿。雖然安姑年齡跨越四十年,但汪荃珍老師以她扎實的基本功以及獨特的嗓音,在觀眾面前完美地展現了少時安姑的羞澀,中年安姑的成熟,老年安姑的深沉。精益求精的她,在細微的動作上都力求完美,走臺、手勢、眼神無不精彩奪目,就連心理活動都展現得那么淋漓盡致。魯迅的飾演者是國家一級演員盛紅林。魯迅在人們心中一直是一位巨人,而盛紅林老師在飾演這位巨人時拿捏恰到好處。他張揚個性解放,但自己卻束縛于封建婚姻。由于他的孝順不得不與安姑成親,他是神卻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猶豫,他彷徨。整劇配角選角也都符合個性,都能很好地展現人物性格。四位公公臺詞不多,但性格各異,四位都不馬虎,使人物更真實,成為全劇不可缺少的角色。飾演八公公的陳琍珉,把八公公飾演得風趣幽默,給全劇增添了別樣色彩。七公公的威嚴,九公公的認真,十公公的附和無不出神入化。
年輕的導演和舞美、燈光、服裝、化妝等完美的配合,充分發揮想象力,使舞臺與演員自然的融合。夢與現實的碰撞,人與性的交錯,都給人以最真實的感觀。此劇在劇場演出時,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掌聲此起彼伏。觀眾中不乏青年男女,這也印證了戲曲已除舊推新,逐漸適應新時代。
作者簡介:
馬竹清(1982-),女,哈爾濱人,本科,現就職于哈爾濱市戲劇創作評論室,研究方向:戲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