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媛媛
【摘 要】主持人在節目主持的過程中把握受眾審美是很重要的,不是一味地順從,而是因勢利導,找到受眾的心理共鳴點,明確受眾審美地位,從而提高主持人節目主持的主題內涵,提升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藝術。
【關鍵詞】受眾審美;受眾心理;主持人語言表達
中圖分類號:J9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4-0263-02
主持是一個與受眾審美緊密相連的職業,主持人在主持過程中產生的審美活動不僅僅是對自身的欣賞和贊美,而且更要考慮到受眾的審美需要。受眾是需要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的主持風格,分析受眾心理和受眾審美就成為主持人傳遞信息時要考慮的問題。媒體行業的競爭、主持人角色的復雜性,要求主持人不再僅僅停留在自我審美階段,不再是自我認可語言和主持風格就能成為優秀的主持人。面對主持人角色的重新定位,主持人應該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主持人和受眾、受眾心理和受眾審美的關系,通過對受眾的全面分析,重新定位主持人的角色、豐富主持人的心理、提升主持人的審美追求。
受眾審美與主持人的語言文化、道德層面會產生共鳴。主持人的語言藝術帶給受眾由聽覺到精神不同階段的心理需要,使受眾產生美的享受。除了語言藝術之外,主持人的文化、道德修養深入之中,使接收者產生更豐富、更具內涵的審美意義。最基礎階段的受眾審美是語言帶來的信息需求,滿足受眾審美的需要;中級階段應該是主持人的語言能夠被受眾消化,引發思考;更高層面的受眾審美,應該是主持人的語言能夠觸碰到受眾的精神層面,使得主持人的語言和受眾的審美產生共鳴。主持人的審美追求在節目上就表現為發揮自己的個性,主持出有個人印記和特色的節目,因為優秀的主持人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主持人要具備八面玲瓏的能力,追求成為一個臺的臺柱子,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種追求就要求主持人要密切關注不同電視臺所推出的同檔節目的新穎之處、獨具匠心之處,這種審美追求建立在能夠靈敏感知受眾審美的基礎上,能夠對受眾審美做出及時有意義的反饋,最終達到主持人自身審美和受眾審美的和諧統一。受眾審美決定著主持人的主持傾向、語言主持風格和內容。
受眾審美的把握有利于主持人語言藝術的表達,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深刻地熟識和了解受眾的審美以后,在主持時顧慮到受眾的審美心理和審美態度,主持人的語言將更好地吸引受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受眾審美都是有利于主持人語言表達的,受眾群體的復雜性,決定了受眾審美必然會出現一些誤區。面對娛樂熱潮和受眾被無限放大的娛樂需求,不少播音員、主持人為了迎合受眾需求和他們復雜的審美,逐漸忽視了應該秉持的職業道德,淡忘了自身承擔的傳播職責和社會責任,為博取一時的收視率,致使失語、亂語、越位、語言低俗等不良現象出現在傳媒平臺。對受眾審美的把握失當、受眾審美的一味側重,使得當下的主持人語言表達藝術呈現出一系列的審美誤區。
主持人“說假話”“說大話”“說空話”的形式已經被受眾淘汰,受眾被教育、被無視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如今,受眾和主持人的關系是平起平坐,受眾想聽的主持人語言是隨和自然的,所以,主持人的語言應該進一步地變化,慢慢探索并形成適應受眾需求的談話式和講解式的語言樣態。[1]受眾審美和主持人的語言處在兩個對等的位置,相互影響。在上文中談到受眾審美誤區對于主持人語言表達的不利影響,那么,如何更好地把握受眾審美就成為主持人語言表達的重要考慮因素。
一、明確受眾審美的地位
為怎樣的受眾服務,是主持人語言需要重視的。新聞類節目、綜藝類節目、少兒科教類節目所要求的主持人審美是不同的。這種審美所受到的就是受眾定位的影響,表現在語言、外在的服飾裝扮以及內在自我的認知等方面,將自己放在怎樣的位置,以怎樣的心態主持節目,才能更好地貼近受眾,成為主持人語言表達需要注重的問題。但是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并不能一味地迎合受眾,而應該更明確受眾審美的地位。受眾審美應該從屬于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對于積極的受眾審美,主持人可以試著迎合;消極和反叛的受眾審美,主持人應該在語言表達中盡量避免涉及,這種對受眾審美的地位認知和判斷是主持人語言表達首先要把握的。肯定受眾審美的地位,但并不受到受眾審美的駕馭,主持人掌握自己的語言表達特色,再利用受眾審美,將這種“拿來主義”建立在對受眾審美明確定位基礎上后再度升華,必然能夠提升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兒童節目中,主持人的服裝語言特色偏重于色彩艷麗,有小孩子喜歡的一些動物造型,這是由兒童節目所要面對的受眾群體決定的,兒童節目的接受者多是孩子,在孩子們的視野里,世界是五彩斑斕、充滿童趣的。所以,考慮受眾審美的地位,成為主持人在主持有聲語言和非語言的節目時都要把握的問題。
二、關注受眾審美品位
受眾審美品位不是獨立形成的,而是與社會的大環境密切相連,審美品位的參差不齊也與受眾生活的環境分不開,主持人語言表達的藝術離不開對受眾審美品位的關注和把控。有些主持人有天生的優越感,傲慢自大,毫不在意對方的心理感受,為了獲得獨家的、最具震撼力的報道不但沒有人道主義精神,甚至沒有一點人情味,例如:為了追求最佳效果,誘導當事人回憶傷心往事、重復采訪、重復拍攝,甚至人為導演和擺拍,是一種典型的不尊重感情的采訪。把握受眾的心理、關注受眾的審美品位也成為主持人語言表達中需要注重的問題,受眾在遇到災難性報道時,總是希望知道更多新鮮的信息,這種獵奇的審美品位是普遍的現象,在滿足受眾的審美品位時,語言上要注意主持人語言表達的藝術性。
把握受眾審美品位,給予受眾知情權的同時,也要尊重受害者的人格尊嚴,這是主持人語言表達和媒體作為的關鍵。受眾的群體復雜性,決定了受眾審美品位的復雜性,主持人在語言表達中要明確怎樣的受眾審美品位值得倡導和支持,從而在語言表達中更多地涉及和傳遞;對于受眾審美品位低下的一些信息,在主持人的語言表達中應盡量避免。
三、主持人語言不標榜個性
受眾審美的趨同化,要求主持人的語言要有個性,但是這種主持人語言表達的個性不是隨心所欲、任意說之。話語在人際交流中,往往是隨意的、即興的、會存在一些語病問題,而當話語進入大眾傳播過程時,要求也隨之提升,就要改變自己的形態,要更加規范、用心、完整且周密,這是對主持人語言的特殊要求,也是廣大受眾的審美期待。在廣播電視節目中,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應該親和易懂、關心和尊重受眾。無論何時,主持人都不應忽視其語言的規范及其所應體現的社會職責,在節目中一味地追新求異,并非主持人語言個性的表現。受眾審美的趨同性呈現在電視屏幕上,就可以看出受眾喜歡有刺激性和挑戰力的主持人,這種別具一格的主持人,由于自身特有的語言風格得到了受眾審美的偏愛,但是個性化的極端必然導致主持人劍走偏鋒。受眾審美的特殊性導致主持人語言的個性化表達,但是主持人語言卻不能為了追求個性而個性,把個性化成為自己主持中一味追求的語言特色,主持人語言更應該注重的是內涵。
在節目主持中主持人把握受眾審美是十分重要,不是一味地順從,而是因勢利導,找到受眾的心理共鳴點,提高主持人節目主持的主題內涵。主持人應從受眾出發,研究受眾心理,尋找到受眾所能夠接受的共鳴點,把握受眾審美從而征服受眾。
參考文獻:
[1][美]約翰·布雷迪.采訪技巧[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121
[2]易軍.審美接受與主持人語言藝術[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3]吳瓊.視覺文化的奇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81.
[4]徐寶金,劉倩.從接受美學看受眾的接受[J].新聞世界,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