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園園 趙姍姍
早期護理干預用于早產兒中對其發育的相關影響
●殷園園 趙姍姍
目的:探討早期護理干預用于早產兒中對其發育的相關影響。方法:本次研究的對象均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早產兒80例,將8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2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兒采取常規常規仰臥位護理,實驗組患兒進行仰臥位早期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的干預效果。結果:實驗組患兒的藍光照射時間、黃疸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5.4±1.6)天、(9.6±2.3)天和(16.3±2.2)天,這3項指標都比對照組患兒低(P<0.05);實驗組患兒出院時的身高和體重分別為(48.56±1.13)cm和(4.56±0.61)kg,均比對照組患兒的高,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護理干預用于早產兒中,可以有效的促進患兒發育,值得推廣使用。
早期護理干預;早產兒;發育
早產兒由于發展還未成熟,生活能力以及器官形態都較弱,免疫系統和抵抗能力也較弱,嚴重影響患兒的正常生長發育。為了探討早期護理干預用于早產兒中對其發育的相關影響,我院以早產兒8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進行早期護理干預的患兒發育更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均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早產兒80例,將80例患兒根據數字奇偶法分為2組,偶數患者作為實驗組,奇數患者作為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40例,其中女有16例,男性有24例,胎齡26周-35周,平均胎齡(33.6±1.8)周;其中出生時體重1500g以下的有12例,1501g-2500g的有26例,2500g以上的有2例;實驗組40例,女15例,男25例,胎齡25周-34周,平均胎齡(32.9±1.9)周;其中出生時體重1500g以下的有14例,1501g-2500g的有25例,2500g以上的有1例。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比例和出生時體重等一般資料相比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取常規常規仰臥位護理,實驗組患兒進行仰臥位早期護理干預,通過分析評估早產兒的營養情況、生產發育以及神經功能,患兒保持仰臥位實施早期干預措施。干預的內容包括運動、感知和語言等能力的訓練,按照嬰幼兒的運行系統的正常發育進行訓練,指導患兒母親及早母乳喂養,并指導其正確的母乳喂養姿勢等相關知識。同時對家長進行營養指導,補充維生素D和鐵劑,防止佝僂病和貧血的發生。同時還要環節早產兒母親的壓力,通過轉移注意力和聽音樂等方式發泄壓力。鼓勵家長和患兒進行親子交流,每次親子交流的時間保持45分鐘。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兒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 ,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黃疸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等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兒的藍光照射時間、黃疸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5.4±1.6)天、(9.6±2.3)天和(16.3±2.2)天,這3項指標都比對照組患兒低,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黃疸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等情況比較(±s,d)

表1 兩組患者黃疸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等情況比較(±s,d)
組別例數黃疸消失時間藍光照射時間住院時間實驗組409.6±2.35.4±1.616.3±2.2對照組4014.9±3.48.6±2.120.6±3.9 P值-<0.05<0.05<0.05
2.2 兩組患兒出院身高和體重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兒出院時的身高和體重分別為(48.56±1.13)cm和(4.56±0.61)kg,均比對照組患兒的高,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下表2。
表2 兩組患兒出院身高和體重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出院身高和體重情況比較(±s)
組別例數出院身高(cm)出院體重(kg)實驗組4048.56±1.134.56±0.61對照組4041.69±1.144.05±0.52 P值-<0.05<0.05
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的升高、體重以及機體功能等指標均較差,更容易發生黃疸。為了促進早產兒的正常生長發育,應該為患兒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針對患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護理,可以促進早產兒的健康成長[1]。傳統的早產兒往往采用仰臥位的護理體位,但是胎兒在母體內的體位更接近俯臥位。
通過俯臥位早期護理,可以使早產兒的身心感到舒適,保持早產兒的安靜情緒,從而減少患兒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品,因此應該指導產婦及早進行母乳喂養[2]。母乳中的牛磺酸可以促進早產兒的腦細胞發育,并且還有利于母親和患兒進行交流,這對患兒的智能發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針對性的運動訓練,還可以有效的促進患兒的視覺、聽覺的發育[3]。早產兒的身體發育還為成熟,容易引發各種疾病,通過營養指導,可以提高患兒的抵抗力,減少疾病的感染,從而促進早產兒健康成長[4]。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的藍光照射時間、黃疸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5.4±1.6)天、(9.6±2.3)天和(16.3±2.2)天,這3項指標都比對照組患兒低(P<0.05);實驗組患兒出院時的身高和體重分別為(48.56±1.13)cm和(4.56±0.61)kg,均比對照組患兒的高,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結果與朱雪梅關于《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在促進新生兒HIE智力發育中的效果研究》報道的數據吻合[5]。說明早期護理干預可以促進早產兒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俯臥位早期護理干預用于早產兒中,可以有效縮短患兒的黃疸消失時間、藍光照射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同時提高患兒的身高和體重,彌補患兒先天的不足,促進患兒健康正常發育。
(作者單位:安徽省亳州市人民醫院)
[1]顏振蘭. 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生長發育的影響研究[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 23(8):903-904.
[2]陳偉霞.早期護理干預對早產兒腦損傷預后的臨床研究[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32(8):223-224.
[3]余劍佩, 陳小群, 張小玲,等. 早期微量喂養聯合護理干預對早產兒生理性黃疸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4,25(6):34-36.
[4]張靈敏.早期干預護理對早產兒胃腸功能和智能發育影響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2014, 6(1):84-86.
[5]朱雪梅.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在促進新生兒HIE智力發育中的效果研究[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4,24(14):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