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艷 鐘意 李卓
左氧氟沙星與阿莫西林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比較
●牟艷 鐘意 李卓
目的:探討左氧氟沙星與阿莫西林用于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對比實際療效、治療費用。方法:從我院消化內科病例庫隨機抽取80例患者資料,均為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間,收錄的胃潰瘍(50例)、十二指腸潰瘍(30例)等患者資料。采用分組法討論,每組40例,A組采用阿莫西林三聯療法、B組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治療周期14d,于30d后回訪調查,對比A組、B組等患者治療效果,以及臨床治療費用投入。結果:本次A組總有效31例,總有效率77.5%;B組總有效39例,總有效率97.5%;A組治療費用為(424±38.6)元,B組治療費用為(312±35.3)元;2組對比,A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治療費用少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結論:左氧氟沙星用于消化性潰瘍治療效果更優,治療費用更少、經濟實惠,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消化性潰瘍;對比
藥物治療是消化性潰瘍的常用方式,將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是臨床常用的2種藥物,將其用于消化性潰瘍可提高病癥處理效果。但是,由于2種藥物的藥理作用、費用投入等存在差異,患者在選擇藥物時可進一步優化選擇,選擇更為合適的藥品進行潰瘍治療。本次結合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間,收錄的80例患者進行分組調查,對比2種藥物具體治療應用效果。匯報如下:
1.1 臨床資料
從我院消化內科病例庫隨機抽取80例患者資料,均為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間,收錄的胃潰瘍(50例)、十二指腸潰瘍(30例)等患者資料。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7±2.8歲,其中,男65例,平均年齡50±3.5歲,女15例,平均年齡44±2.6歲。初步問診記錄,患者主要存在上腹疼痛、黑便、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以上腹疼痛為主。
1.2 方法
(1)分組。采用分組法討論,每組40例,A組采用阿莫西林三聯療法、B組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治療周期14d,于30d后回訪調查,對比A組、B組等患者治療效果,以及臨床治療費用投入。(2)用藥方式。具體用藥:①A組:40例患者,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2次/d,劑量1000mg;奧美拉唑2次/d,劑量20mg/次;呋喃唑酮2次/d,劑量為20mg/次;持續用藥7d。②B組:40例患者,左氧氟沙星+奧美拉唑+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2次/d,劑量100mg;奧美拉唑2次/d,劑量20mg/次;呋喃唑酮3次/d,劑量為20mg/次;持續用藥7d。(3)療效評估。30d后,結合胃鏡檢查,具體標準:①顯效:潰瘍消失,上腹疼痛、黑便、惡心、嘔吐等,完全消失;②有效:潰瘍縮小50%以上,上腹疼痛、黑便、惡心、嘔吐等,明顯消失;③無效:潰瘍無縮小,甚至擴大,癥狀無改變。
本次A組總有效31例,總有效率77.5%;B組總有效39例,總有效率97.5%;A組治療費用為(424±38.6)元,B組治療費用為(312±35.3)元;2組對比,A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治療費用少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表1。

表1:A組與B組治療效果對比
十二指腸潰瘍是我國人群中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是消化性潰瘍的常見類型。好發于氣候變化較大的冬春兩季。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與胃酸分泌異常、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關。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可發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腸,也可發生于胃-空腸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內,因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最常見,故一般所謂的消化性潰瘍是指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兩種癥狀,對患者消化系統功能及身心健康造成諸多危害,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對于患者來說,消化性潰瘍必須及時接受診斷治療,提高臨床病癥的控制效果,否則會出現癌變癥狀。為了更好地處理消化性潰瘍,結合患者具體病況進行優化處理,提高消化性潰瘍的綜合治療效果。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是消化疾病常用藥物,將其用于消化性潰瘍治療具有顯著意義。從患者角度考慮,要選擇治療效果更優,費用投入更少的治療方案,必須詳細對比2種藥物的使用情況。因此,采用分組法討論具有實踐性意義,本次A組總有效31例,總有效率77.5%;B組總有效39例,總有效率97.5%;A組治療費用為(424±38.6)元,B組治療費用為(312±35.3)元。消化性潰瘍可由多種不同因素的影響而發生,例如遺傳、飲食、體質和生活習慣等因素。近幾年來針對于消化性潰瘍治療主要方法是抗生素聯合質子泵抑制劑共同使用,常用三聯療法。左氧氟沙星是一種氧氟沙星左旋體的形式,其作用力較強,并且具有較廣的抗菌譜,將它同抑酸劑聯合起來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具有非常顯著的療效,它作用的機制為將幽門螺桿菌的DNA旋轉酶的活性抑制,從而使得其DNA不能合成和復制,最終導致細菌死亡。阿莫西林是一種青霉素類藥物,在抗菌的活性和抗菌譜系方面,其與左氧氟沙星的功能基本一致,它的殺菌以及穿透細菌的細胞壁能力比較強[。奧美拉唑的作用是與胃黏膜壁細胞相互作用,使得該細胞的ATP酶活性降低,從而可以將胃酸和胃酸的分泌減弱。呋喃唑酮的作用是通過對細菌的氧化還原酶進行干擾,從而達到抑制細菌正常生長的目的。因此,在臨床效果方面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與阿莫西林三聯療法差別不大,并且兩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比率都較低,但是如果要將經濟因素考慮在內的話,筆者認為更應該推廣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
左氧氟沙星用于消化性潰瘍治療效果更優,治療費用更少、經濟實惠,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藥物治療消化內科疾病比較常見,但由于藥物之間作用的差異性,以及實際治療成本投入,必須結合患者具體情況擬定治療方案。鑒于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2種藥品的特殊性,實際治療過程要按照特定的病況進行,通過探討左氧氟沙星與阿莫西林用于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對比實際療效、治療費用,可以全面提升消化性潰瘍治療的實用性。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
[1]戴英.奧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聯用治療消化性潰瘍150例[J].中外醫療.2011(27)
[2]楊志勇.雷貝拉唑、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50例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11(12)
[3]王兵義.雷貝拉唑、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并HP感染50例分析[J].當代醫學.2010(20)
[4]伍彬.左氧氟沙星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10(03)
[5]袁志芳,張川,張澍田.三聯療法根除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Hp感染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