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琴
高血壓病社區規范化管理后的效果及評價
●陸志琴
目的:評價社區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的效果。方法:在社區對篩查出的227例高血壓患者建立慢性病檔案,通過臨床評估,根據危險程度,實行分級隨訪,規范管理。結果:經過1年規范化管理后,管理對象的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高血壓控制率,由1年前的87.09%、64.94%和5.39%,分別上升到100%、100%和47.9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
高血壓;社區;規范管理;效果評價
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和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達18.8%,估計全國有高血壓患者1.6億;每年新增加高血壓患者1000萬,2006年高血壓人數估計已達2億;高血壓發展到后期,會引起嚴重并發癥,患者往往死于腦血管病、冠心病或高血壓性心臟病等疾病,高血壓已成為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高血壓是可以控制的疾病,近年來,湖州市開展了高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現對高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效果分析如下。
1.1 對象
在目標社區中,采用機會性篩查、重點人群篩查、健康體檢篩查等方法,篩查年齡在18~74歲之間的高血壓患者。入選標準∶收縮壓(SBP)≥18.66kPa和/或舒張壓(DBP)≥12.00kPa或正在服用降壓藥物的患者作為管理對象。剔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冠心病(<1個月)和腦卒中(<3個月)急性期;不易配合者(智力、聽力、肢體活動障礙);合并嚴重疾病,預期壽命不足1年;個人不愿加入本項目。
1.2 方法
在目標社區,通過受過培訓的社區醫生對檢出的高血壓患者進行建檔,填寫基線表,并對患者進行臨床評估,納入不同的管理分級。根據不同級別,定期進行隨訪和監測,填寫隨訪表,每個患者最少管理1年,鼓勵長期、終身管理。
1.3 質量控制
臨床診斷及臨床評估、分級管理方法、藥物治療方法、健康教育方法詳見《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和《高血壓社區防治手冊》,對管理醫生進行標準化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參加管理;按統一設計的檔案格式進行建檔。
1.4 統計分析
(1)使用EPIDATA3.(2)建立數據庫,數據采取雙錄入。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資料分析。
2.1 一般情況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楊家埠社區共建檔管理227名高血壓患者。其中,男性占51.12%,女性占48.88%;平均年齡為61.13±14.74歲。入選對象平均SBP、DBP分別為20.59±2.24kPa和12.49±1.40kPa并根據血壓水平進行分級,正常14例,占6.27%;1級110例,占42.70%;2級70例,占36.75%;3級31例,占15.16%。
2.2 規范化管理前后情況
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和服藥控制率分別由規范化管理前87.09%、64.94%、5.39%和6.35%,上升為100.00%、100.00%和47.99%和47.99%,前、后各率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1)。見表一

表1.高血壓管理前后效果比較(%)
2.3 高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前后血壓分級情況
管理前管理后χ2值P值知曉率87.09100.00630.80<0.01治療率64.94100.002101.76<0.01血壓控制率5.3947.994438.05<0.01服藥控制率6.3547.993059.87<0.012.3規范化管理前后血壓分級情況規范化管理前、后分級所占的百分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正常由5.39%增加到47.99%,2級由36.75%降低到8.63%。管理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規范化管理前后血壓分級情況
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前和末次隨訪的平均SBP、DBP分別為20.59±2.24kPa12.49±1.40kPa和18.34±1.77kPa、11.31±1.18kPaSBP和DBP分別降低2.25kPa和1.18kPa干預前后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FSBP=2073.02和FDBP=1360.61,P值均<0.01)。見表3。SNK法兩兩比較結果顯示,組間血壓值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呈持續增長趨勢,普遍存在著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殘疾率高,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高血壓并發癥等相關疾病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高血壓防治形勢十分嚴峻,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本研究對社區高血壓患者進行規范化治療和管理,以提高高血壓控制率,降低高血壓患者的心腦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經過對社區227例高血壓患者1年的規范管理干預,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高血壓患者平均血壓(SBP/DBP)分別降低2.25kPa和1.18kPa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血壓控制率、服藥控制率與管理前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接受社區規范化管理,能夠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高血壓防治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有效降低血壓和高血壓的危害。以社區為基礎的高血壓綜合防治是循證醫學的具體實踐,能達到用最少的錢、最有效的方法治療與控制疾病的目的。目前,基于社區層面,采取全人群、高危人群和病人相結合的防治策略,從控制危險因素水平、早診早治和病人的規范化管理三個環節入手,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有效降低血壓水平,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從而保護人民健康,降低疾病負擔,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楊家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06[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3]王文,姚崇華.高血壓社區防治手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4]
陸志琴(1980~),女,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