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麗
評價盆底肌肉訓練對盆底肌肉張力的影響及對盆底功能的應用價值
●劉文麗
目的:探析盆地肌肉訓練對盆地功能的應用價值和對盆地肌肉張力的影響情況。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足月且行自然分娩的86例初產婦為研究資料,按照雙盲法對其分組,每組43例。予以對照組實施產后常規健康教育,予以研究組實施盆底肌肉訓練,觀察比較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對照組患者在產后6周、產后三個月和產后半年等不同時段,其尿失禁發生率明顯高于研究組(P<0.05);20.93%為對照組子宮脫離發生率,明顯高于研究組4.65%(P<0.05);關于產后不同時段,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的VSP、VRP和陰道收縮持續時間等情況比較(P <0.05)。結論:對產婦實施盆底肌肉訓練,不僅能使產后尿失禁的發生率,而且還能使盆底肌肉張力有所提升。
盆底功能;盆地肌肉張力;盆地肌肉訓練;臨床價值
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屬于臨床常見并發癥,多發生于產后和妊娠階段,像性功能障礙、盆腔器官脫垂和性尿失禁等,均屬于此病癥的臨床病癥表現,能夠使產婦產后生活質量受嚴重影響[1]。由于對女性而言,分娩和妊娠屬于較為特殊的生理階段,肌纖維斷裂或者拉長,過度擴張四周盆地組織和軟產道,特別是助產術分娩受損等,很容易造成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生。伴隨近幾年醫療研究的深入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指導產婦產后行盆底康復訓練,能使盆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為進一步探究盆地肌肉訓練對盆地功能的應用價值和對盆地肌肉張力的影響情況,研究報道結果如下所示。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足月且行自然分娩的86例初產婦為本次研究資料,按照雙盲法對其分組。對照組43例,年齡21-34歲(27.5±2.6)歲;胎兒體重2.4-3.9kg(27.4±1.1)kg。研究組43例,年齡22-35歲,(28.6±2.5)歲;胎兒體重2.5-4.0kg(28.2±1.2)kg。把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比較(P>0.05),組間數據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予以對照組實施產后常規健康教育,(1)產后飲食:產后,醫護人員需對產婦的陰道流血、子宮收縮和宮底高度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并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為其指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叮囑產婦多食用易消化、高維生素和高蛋白食物,多喝水,嚴禁食用刺激和辛辣食物,3至4小時內解小便,避免產后尿潴留病癥的發生;(2)母乳喂養:乳脹擠奶時,醫護人員需叮囑患者對乳房及雙手進行清洗;哺乳時先將一側乳房吸空,然后再吸另一側乳房,產婦每次喂完后需對嬰兒背部進行1至2分鐘拍打,這樣能將胃內空氣排出;(3)會陰護理:定期對會陰部位用絡合碘液0.25%進行沖洗,2次/天,用絡合碘液0.5%對會陰側切傷口實施擦拭,2次/天,叮囑患者禁止下蹲,避免傷口裂開。
在產后第二天,醫護人員需指導研究組患者實施盆地肌肉訓練,具體內容如下:第一,提臀訓練:指導產婦將盆底肌肉收縮后把臀部抬起,通過與呼吸頻率相配合,練習臀部肌肉與腹肌收縮,將臀部提起時配合提肛,每次維持五秒,持續十次;第二,腹式深呼吸訓練:指導產婦去枕平臥,深呼吸后用嘴呼氣,將雙手平放在腹部位置,收縮腹部肌肉;第三,肛門和會陰收縮練習:指導產婦將尿液排空后行平臥位,深呼吸時將會陰部與肛門收縮五秒,隨后放松呼氣,每日持續練習五次,每次練習時間為5至10分鐘;第四,坐立提肛練習:指導產婦行坐位于床邊,雙足交叉,雙手叉腰,站立時將肛門上提收縮,待保持五秒后,坐下放松,每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5分鐘。
1.3 數據處理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處理,運用(±s)均數±標準差代表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進行組間對比;運用百分比代表計數資料,采取卡方檢驗進行組間對比。檢驗結果以P<0.05表明數據間存在統計學差異。
2.1 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產婦盆底功能情況
產后6周、產后三個月和產后半年等不同時段,對照組患者的尿失禁發生率明顯高于研究組,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在產后三個月內,在對照組患者中,有9例出現子宮脫離現象,占其比例20.93%,在研究組患者中,有2例出現子宮脫離現象,占其比例4.65%,經對比,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X2=5.108)(P<0.05)。詳情如表1所示。2.2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產婦盆底肌肉張力情況

表1 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產婦尿失禁發生率[n(%)]
產后不同時段,對照組與研究組產婦盆底肌肉張力情況比較,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2所示。
表2 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產后盆底肌肉張力情況(±s)

表2 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產后盆底肌肉張力情況(±s)
((
盆底的組成包括神經系統和筋膜、盆底肌肉群和韌帶等,各組織間通過相互支持與作用,能夠使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得到維持[2]。當患者處于妊娠階段時,因增加子宮治療及體積,子宮會在妊娠晚期產生垂體器官,器壓力能夠在盆底支撐組織中直接作用,在加上妊娠過程中,盆底韌帶受激素刺激溶解效果,能放松韌帶,且在分娩期間,這些因素刺激可擴張松弛,從而能嚴重影響盆底支持系統。因特殊性是妊娠階段所具有的特點,使其能嚴重影響尿道與膀胱,是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提高[3]。予以產后產婦采取盆底肌肉訓練,不僅能使盆底肌肉的血液循環性得到提高,而且還能使筋膜張力與盆底肌肉群得到增強,加快盆底運動器官恢復。同時,也能使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生降低,恢復受損盆底肌肉。
總之,將盆底肌肉訓練應用到產后產婦的臨床中,既能使盆底功能障礙降低,使產后尿失禁發生率減少,使查后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作者單位:太原市婦幼保健院)
[1]侯巖松.產后盆底肌肉訓練對盆底肌肉張力的影響及對盆底功能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08):276-277.
[2]孟紅娟,賀漪,高雪梅,等.產后盆底肌肉訓練對盆底肌肉張力和盆底功能的影響[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6,37(06):605-606.
[3]李能.產后盆底康復儀聯合盆底肌訓練治療對盆底肌肉張力及盆底功能的影響[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4,05(0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