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京
頸椎病運用中藥內服外敷聯合牽引治療的效果觀察
●顧京
目的:探究頸椎病運用中藥內服外敷聯合牽引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頸椎病患者,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通過中藥內服外敷聯合牽引治療,對照組采取牽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VAS評分。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8.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1w、2w、4wVAS評分進行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頸椎病通過中藥內服外敷、牽引治療,臨床效果較好,同時可降低患者的疼痛,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頸椎病;中藥內服外敷;牽引治療
頸椎病,為臨床方面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因為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變形所誘發的病癥[1]。臨床上的主要表現:頸肩痛、雙下肢痙攣,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四肢癱瘓的情況,對患者的正常生活、生活質量會造成直接的影響。隨著高科技、信息網絡的不斷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均實行電腦辦公,這也是產生頸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一病癥的發病率不容樂觀,且每年呈上升的趨勢發展[2]。本次研究,選取近年來我院收治的90例頸椎病患者,探究頸椎病運用中藥內服外敷聯合牽引治療的效果,現進行具體的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頸椎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觀察組包括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為34~70歲,平均年齡(52.4±5.6)歲;病程為2周~24個月,平均病程(12.25±3.4)個月。對照組包括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齡為32~68歲,平均年齡(50.2±5.4)歲;病程為1個月~22個月,平均病程(11.5±3.2)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通過牽引治療,采取CDKQ頸椎康復牽引椅進行牽引,每次牽引的時間控制為0.5h。牽力控制為5kg。對于坐位困難的患者,應實行牽引架臥位牽引治療,每次治療的時間為60min,3次/d,牽力設置為4kg。治療的過程,如果患者產生不適感,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牽引力,每日2次,1個月為1療程。
(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中藥內服外敷的療法治療。藥方和劑量為:葛根30g,姜黃、羌活、三七均為15g,當歸尾12g、川芎和赤芍、秦艽、桃仁、陳皮、沒藥各10g,甘草6g,紅花5g。上述藥物水煎服,每日1劑且分2次服用,1w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1個月。外敷藥物的劑量和方法:葛根45g,生川烏、丹參18g,透骨草、蒼術、艾葉、生草烏均15g,羌活12g,乳香、血竭、沒藥各10g,紅花6g。上述藥物研制成粉末后,添加姜汁和米醋、肉桂油攪拌成糊狀,支撐5分硬幣的尺寸和薄厚度貼在患者的穴位,并通過膠布進行固定。穴位主要包括:天窗、扶突、曲池、大堆和肩井等,每次取3穴位,每日1次,服藥的時間為5h,21d為1個療程。外敷之前,采取酒精棉球對患者皮膚位置進行擦拭,以便能保持患者皮膚表面的清潔。
1.3 治療效果的評判
通過模擬評分(VAS)對患者治療1w、2w、4w疼痛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越嚴重。
治療效果:顯效:通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全部消除。
有效:通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顯著改善。
無效:通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沒有明顯變化,或病情更加嚴重。
1.4 統計學的處理
通過SPSS14.0,實行統計學方面的處理,計量資料采取均數±表示,標準差應用(±s)代表,P<0.05即為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的對比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8.89%,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療效的對比[n(%)]
2.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VAS評分的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1w、2w、4wVAS評分進行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VAS評分的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VAS評分的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進行比較,*P<0.05。
組別例數治療1w治療2w治療4w觀察組454.19±1.25*2/53±1.13*2.01±1.12*對照組456.99±1.914.22±1.613.66±1.25
頸椎病,為臨床方面中老年人群比較多發的病癥,這類病癥當前向年輕化發展。產生的主要原因為慢性勞損、局部肌肉和關節囊、韌帶長時間受損所致,進而出現局部水腫癥狀[3]。同時,嚴重位置顯示為炎癥機化、骨質增生等,對于患者的神經、局部血管情況造成不良的影響。此外,不良的坐姿、站姿同時會導致頸椎病的發生,如長時間低頭看手機、看書等。中醫認為脊椎病的主要病機:筋骨勞損、風寒濕邪入侵、肝腎虧損、局部氣血不和等。所以,對于急性期神經根型氣滯血瘀性脊椎病來講,應做好祛風除濕工作,并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作為治療的根本[4]。質量頸椎病的藥方,具有行血、不傷新血的特征。川芎具有辛溫的特點,能夠有效祛瘀阻滯;三七能發揮活血散瘀、消腫定通的功效。與此同時,外敷藥物可祛風通絡、理氣,且藥物能夠直接作用在患者的患部,實現祛風寒和通經絡的效果,聯合口服藥物,可發揮協同的作用。聯合頸椎牽引,對于患者鉤椎關節增生骨贅遠離椎動脈、橫突橫突孔間的扭曲動脈來講,有效緩解患者的機械性壓迫情況。綜上所述,中藥內服外敷聯合外敷對頸椎病進行治療,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和應用。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
[1]朱發寶.補腎活血湯內服外敷聯合頸椎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27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3,35(9):1314—1315.
[2]岳耀顯.中藥內服外敷加牽引治療頸椎病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4(4):182.
[3]李文華.中藥內服配合牽引聯合麥肯基療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河南中醫,2014(05):865—866.
[4]田樹春.牽引、中藥外敷聯合推拿按摩治療交感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