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
高血壓腦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護理
●唐敏
目的:探討高血壓腦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行康復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6月~2016年6月間本院就診的高血壓腦出血后吞咽功能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前者行常規護理干預,后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康復護理干預,觀察兩組護理療效。結果:通過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療效,兩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護理效果,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在對高血壓腦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行咽部冷刺激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升治療療效。
腦出血;吞咽功能障礙;康復護理措施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神經外科疾病,其會因出血而破壞患者腦組織,常常引發吞咽障礙問題,影響了患者順利進食,進而延緩了患者的康復,甚至可能會因重度吞咽功能障礙而引發肺部感染問題,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為了加快高血壓腦出血后吞咽功能患者康復的速度,必須要重視盡早恢復他們的吞咽功能。本次實驗探討了康復護理在恢復患者吞咽功能方面的護理療效,取得了理想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2016年6月間來本院就診的高血壓腦出血后吞咽功能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在觀察組中的55例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年齡60~87歲,平均(74.8±1.6)歲;在對照組中的55例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年齡62~84歲,平均(74.6±1.6)歲。經頭顱CT等臨床診斷,全部患者均為初發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療時候,患者頭顱CT檢查下沒有出現血量增加情況;均沒有精神類疾病、意識障礙或者心腎障礙等疾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疾病并發癥等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無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高血壓腦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均行相同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在對照組中的55例患者中,主要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具體主要包括開展基礎護理,防范非計劃性拔管護理、壓瘡預防護理等護理內容,在采用咽部冷刺激訓練的時候,采用8:00、14:00和18:00三個階段進行咽部冷刺激訓練。觀察組中55例患者在行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行綜合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具體就是在每天的9:30、10:30和20:30階段實施咽部冷刺激訓練,每次持續治療15min左右。而具體的咽部冷刺激方法主要為:采用半坐位或者坐位的方式,依次按照后腭弓、軟腭、腭弓、咽后壁以及舌后根的順序來涂擦刺激患者咽腭弓部,每輪涂擦均需要更換一次棉簽,5輪/次,15d為一個治療療程。另外,要著重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康復護理訓練,即:
(1)攝食訓練護理,具體攝食訓練的重點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內容,即:①體位。要根據患者疾病的具體情況來合理選擇攝食所用的體位,具體主要包括坐位、側臥位和仰臥位;②食物。在初期設施訓練過程中,要盡量選擇大小適宜、黏度適中,且不宜松散的食物;③攝入量。每次入口量要保持適宜,避免過多而殘留在患者咽部,過少也無法達到應有的刺激訓練效果;④餐具要盡量選擇輕薄的小勺,具體的食物需要根據患者吞咽障礙程度以及口味,按照先易后難的方式來進;每次的入口量控制在3~4mL,最多不可超過20mL,溫度需要控制在40~50℃,且需要避免殘留或者誤咽發生;要注意吞咽訓練的完全性,必要的時候還需要進行點頭吞咽訓練和測放吞咽訓練,以確保食物得到確切吞咽徹底[2]。
(2)綜合護理措施,考慮到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具有發病急、病情嚴重的特征,患者很容易因疾病的突然發作而產生較大的情緒波動,尤其是容易引發吞咽功能障礙或者偏癱等并發癥,進而可能會喪失對抗疾病的信心,此時護理人員來進行康復護理的過程中,要加強同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來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比如在患者訓練之后要進行適當休息等。
1.3 療效評定
本次實驗護理療效的評價指標為吞咽障礙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情況以及吸入性肺炎發病率;相應的療效判定標準主要通過洼田飲水實驗來劃分成顯效、好轉和無效三個等級,其中顯效主要是指患者吞咽功能提升兩級;好轉為患者吞咽障礙提高一級;無效是指患者的吞咽功能沒有恢復或者存在加重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2χ校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比較
在康復護理之前,兩組患者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康復護理之后,兩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所好轉。在觀察組中的55例患者中,11例顯效、31例好轉、13例無效,有效率達76.4%;在對照組中的55例患者中,6例顯效、24例好轉、25例無效,有效率達4.5%,兩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比較(n)
2.2 兩組患者吸入性肺炎發生率比較
在觀察組中的55例患者中,2例出現吸入性肺炎,發生率為3.6%;在對照組中的55例患者中,5例出現吸入性肺炎發生率,發生率為9.0%,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神經外科疾病,其會因出血而破壞患者腦組織,常常引發吞咽障礙問題,影響了患者順利進食,進而延緩了患者的康復,甚至可能會因重度吞咽功能障礙而引發肺部感染問題,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3]。在以往的臨床治療中,主要采用胃管鼻飼的方式,但是長期采用鼻飼飲食的方式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可能會引發其他多種并發癥,極大地影響了吞咽障礙患者康復訓練效果。本次實驗通過采用眼咽部局部冷刺激的治療方法,可以顯著增強患者吞咽前感覺沖動傳入,降低其咽部運動啟動的閾值,加快恢復患者吞咽反射功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患者飯后2~3h或者空腹狀態下進行咽部冷刺激,避免因患者嘔吐而引發吸入性肺炎;要避免棉簽頭端棉球脫落入患者咽部,確保咽部冷刺激效果滿足規定要求[4]。
實際上,除了吞咽功能障礙之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也常常存在其他功能障礙。為了有效地恢復患者的身體機能,加快患者康復,還需要注重做好各環節的針對性訓練,具體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入手:①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在患者發病的一周時間內,要指導康復技師以及相應的護理人員來合理評估患者的肌力情況和運動功能狀況,并制定肢體按摩、肢體功能位擺放、定期更換患者體位以及大關節活動等針對性康復護理方案,一般按照15~30min/次,3~6次/d的頻率來進行護理,同時要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仔細觀察,結合患者的耐受情況來逐步改變訓練的強度和頻數,增強早期康復護理的質量。②穩定期康復護理措施。在發病的1~3周時間內,患者的病情基本恢復到穩定狀態,此時需要進行電療和坐位訓練,同時還需要適當地進行利手交換訓練和吞咽功能訓練等訓練,訓練內容、時間和強度需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來進行;待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達到穩定狀態時,可以逐步進行站立訓練、步行上下樓梯或者重心轉移訓練等訓練內容,具體需要按照30~60min/次,3~5 次/d的訓練頻率進行;還可以由康復技師,借助輔助器械來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以達到增加訓練效果的目的。③康復強化訓練措施,在發病的4~12周時間內,護理人員要通過按摩、電刺激等方式來降低患者神經肌張力,改善患者關節情況;指導患者適當地進行書寫、閱讀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或者進行上下樓梯、慢跑、散步,太極劍/太極拳或者其他簡單的醫療體育活動。如此一來,不僅有助于恢復高血壓腦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之外,也可以恢復患者其他方面的運動機能[5]。
總之,通過在對高血壓腦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行咽部冷刺激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升治療療效,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1]常潔.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功能恢復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學院學報,2016,37(20):2592-2593.
[2]曾志.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吞咽功能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5,17(10):106-107.
[3]李小換,郝曉芳等.高血壓腦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康復護理[J].中國使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7):87-88.
[4]秦奎仙.高血壓腦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康復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6):207-208.
[5]李舜,蘇小妹等.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功能障礙和睡眠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5,21(9):127-128.
唐敏(1972~),女,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為神經外科疾病護理及偏癱患者康復護理。